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近期迪拜初创公司Ziina完成了其7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现金仍然是中东地区的主要付款方式,而这给当地金融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Ziina正致力于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推广其P2P支付服务。 Ziina成功地吸引了全球投资者和金融科技公司创始人。本轮融资由Avenir Growth和Class 5 Global领投,由Wamda Capital, FJ Labs, Graph Ventures, Goodwater Capital, Jabbar Internet Group, Oman Technology Fund旗下的Jasoor Ventures,以及ANIM参与。 参与本轮融资的企业创始人包括Checkout的首席执行官Guillaume Pousaz(通过其投资基金Zinal Growth),BukuKas首席执行官Krishnan Menon,以及来自Paypal和Venmo的高管。本轮融资后,多名来自Revolut、Stripe、Brex、Notion以及Deel的高管和早期员工加入了Ziina的董事会。 据该公司称,自去年项目启动以来,Ziina已筹集了860多万美元资金,其中包括在2020年5月筹集的85万美元Pre-Seed轮融资,以及在今年年初通过Y Combinator冬季批次融获的12.5万美元。 Ziina由Faisal Toukan,Sarah Toukan以及Andrew Gold创立,为中东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支持,并利用了该地区对金融科技公司较为友好的监管制度实现迅速推广。用户只需要提供电话号码即可发送和接收付款,无需提供国际银行账号(IBAN)或Swift Code——这在阿联酋和中东部分地区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Faisal和Gold在美国的一次黑客大会上相识后,开始就如何打造电子钱包进行钻研,希望再现WePay、Paytm等电子支付平台取得的成功。当时,风投界也对电子钱包系统与传统银行业的交叉关系表现出浓厚兴趣。 “电子钱包和银行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消费者需要钱包来完成他们频繁的日常支付活动,而每个电子钱包背后都需要一个银行合作伙伴。”首席执行官Faisal Toukan表示。 Faisal的姊妹Sarah在伦敦参加了Monzo和Revolut创始人主持的见面会后,成功得到两位创始人的支持,以投资的形式助力解决中东地区P2P支付问题。 “我们起先推出了beta市场测试版,但是很快由于监管原因受到限制。” Toukan表示,“从那以后,我们在更严格的监管体系下运行,并与阿联酋三大银行之一合作开发了第一个电子钱包。” 近年来,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30%。据估计,阿联酋2017年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额为8000万美元,而这一数字预计将于2022年增长到20亿美元,覆盖约450家公司,其业务大多专注于解决支付、转账和汇款问题。 除了P2P业务,Ziina还希望涉足投资和加密货币等领域。目前,Ziina拥有数千名用户,上个月其平台交易额超过12万美元。此外,还有超过20000名用户在其候补申请人名单中。Ziina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其成员来自Apple、Uber、Stanford、Coinbase、Careem、Oracle和Yandex等科技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该公司计划通过本轮融资、兼并收购以及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招募更多的员工,加速扩张。
2021-06-09文 | 零露 编辑 |白雪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在所有肉食中,中国人最爱吃的就是猪肉,猪肉饺子、猪肉臊子等各式各样的花式猪肉早已是中国家庭餐桌上的共识。 根据历年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中国人每年几乎都能吃掉全球一半的猪肉。庞大的猪肉需求以及产业链的成熟催生了中国成为猪肉生产大国,公开资料显示,2020 年中国全球猪肉供应量为 42800 千吨,排名世界第一。 就连网易也投资上千万,在浙江建立养猪场,丁磊以及网易的高管表示「这是大家都喜欢做的事」。 网易味央猪舍养殖的黑猪 猪肉成为餐桌共识的同时,它也代表着菜市场整体价格的风向标,时刻牵动老百姓生活消费水平。 查阅近 20 年的猪肉价格数据,可以发现,从 2011 年开始历史猪肉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 20 元左右。直到 2019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突然猛破 35 元,甚至在疫情后数次逼近 50 元。 然后从 2021 年春节至今,猪肉市场在暴涨后经历了一场断崖式下跌,从「养一头猪赚三千变成了亏千元」的光景。 不仅养猪农户不好过,企业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北京时间 6 月 8 日,猪企龙头牧原股份收盘价 64.8 元,较 2 月份超过 90 元股价跌去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目前牧原3410亿的市值也较百日前蒸发千亿,全国生猪养殖业已全面进入亏损阶段。 是什么引发了猪肉价格的波动?市场又是否已经走向「大起大落」的超级周期?本文将企业角度及生猪养殖的过程切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01 猪瘟引发「超级猪周期」 猪肉市场的大起大落还得从 18 年讲起。 2018 年,正处于大周期低谷的养猪业还在亏损,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公开资料显示,18 年 3—5 月,生猪价格为 10 元/公斤,每头育肥猪亏损平均在 300 元左右。更糟糕的是,同年 8 月,辽宁省沈阳市发现了第一起非洲猪瘟,之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 非洲猪瘟传染快,毒性强,传染率与死亡率几乎都达到 100%,疫情防控极其困难,一头猪一旦感染,圈内无一幸免。据统计,吉林省公主岭市 2018 年 7 月生猪存栏量为 7 万头到 2019 年 1 月减少到不足 4 万头。 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公主岭市一个中型规模的养猪场,圈内近千头猪,从发现第一头疑似猪瘟病例到圈内全部猪感染死亡,仅用数日,损失近千万。 在非洲猪瘟爆发的 2018 年,谁家猪养得越多亏损也就越大,致使很多散户和中小规模户都不敢补栏。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2019 年 3 月,生猪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下降 18.8%、21.0%;7 月份,生猪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32.2%、31.9%,同比降幅达到了近 10 年来最大值。 「不能养」「不敢养」导致供给不足,猪肉成为市场「紧俏货」。 截至 2019 年 8 月 27 日,生猪价格已上涨至 24.28 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近一倍。「洛阳纸贵」,猪肉自此进入了价格上涨的高速公路。 消费者从猪瘟期间不敢吃到猪肉减产没得吃,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时间,并且 2019 年下半年生猪价格的最高点以 50.82 元超过以往的最高值。 一般来说,学界都会把生猪价格每三到四年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猪周期」,然而此番生猪价格上涨价格之迅猛、持续时间之长让猪肉市场进入了「超级猪周期」。 至于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除了提到我们上文所说到的瘟疫造成的供需不平衡,还表示「地方机械化地‘一刀切’执行环保政策,大规模关闭南方养殖场也同样加剧了猪周期内猪价波动幅度。」 02 暴跌之前,头部猪企在做什么? 2019 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上涨,也令猪企股票持续走高,然而企业「走得太高也怕摔得太惨」,在市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许多猪企也依然不敢扩大经营。 据周天财经了解,生猪头部企业温氏集团和牧原股份在吉林的养殖场在 19 年都原定有扩大规模计划,但由于运输途中极易遭受病毒感染,致使扩大计划只能搁浅。 受困于种猪跨省调运限制,不但无法扩产,随着种猪的逐步淘汰,存栏量也在同步减少。 例如,温氏集团在吉林省其中一个年生产 9 万头仔猪的扩繁场,随着能生产的母猪逐渐淘汰,又无法从位于河北邯郸的温氏种猪场调运种猪,能繁育的母猪存栏量由 4000 头减少到 3000 多头,半年来减少 20%。 可以说,猪企们在 2019 年下半年眼看着猪价水涨船高,却面临着繁殖无以为继的问题。 2019年生猪出栏量断崖式下跌 数据来源:猪易通 产生的直接影响是,由于猪企生猪出栏量下降,无法产生大量现金流,因此牧原只能依然凭借股票大涨的时机,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据了解 2019 年 8 月,牧原股份共募集资金 49.99 亿元,其中 80% 的资金用于新建及收购养殖场,并对其原有分公司进行增资,此后牧原在全国各省市县,设立分公司超过 25 家。与此同时,温氏集团也在 11 月份出资 8.1 亿收购新达牧业。 非洲猪瘟苦了自繁自养型的养猪散户,却甜了龙头猪企业——许多中小养猪场开始和企业进行合作代养。 此外,猪肉价格及股价的大幅度上涨,也让很多企业闻风而动,跨界进入猪肉市场,这也为今年猪肉价格的下跌埋下伏笔。 不过我们要知道,猪肉作为大周期性产品,它的生产周期延后效应非常明显。按照种猪、育肥猪生产规律和养殖的基本流程,引种的后备母猪从 4 月龄到初次配种之间的备孕期一般需要 4-6 个月的时间,母猪受精后开始进入怀孕期约 114 天,分娩后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约 160-170 天。 也就是去年投产的猪,今年开始进入消费市场,必然会导致整体价格的供给过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导致猪肉价格的下降,这是整个市场的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经历过数次大大小小「猪周期」的头部猪企们,意识到了随后猪价下跌的剧情,只是当时的它们尚未明白这场猪价战争将比以往更猛烈、更长久。 03 「现代化养猪」,猪企的日子好过吗?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 500 个县集贸市场监测,全国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下降 18 周,5 月末猪肉价格每公斤约 30 元,同比下降近 30%。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部分猪肉的批发价已跌破每公斤 20 元。绝大多数养殖户陷入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例如新希望在投资者活动记录中提到,2021 年一季度猪产业亏损 6 个亿。 然而在许多农业专家看来,猪周期的价格低点一般位于成本线下 20% 左右的阶段,依照目前的猪肉价格来看,在连跌 4 个月后,目前猪肉价格还未触及周期最低点。 2021年生猪价格呈持续走低态势 数据来源:猪易通 换句话来说,猪肉价格还会继续下跌,但值得一提的是,牧原股份在这段猪肉价格下跌、股票持续走低的日子过得并不差。 根据牧原股份 2021 年 5 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披露,当月生猪销 309.7 万头,同比增长 114.0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6.7%。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牧原在 2020 年的布局。 在牧原对其子公司的众多增资中,大多用于生产经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2020 年增加了对其子公司猪舍的现代化设施及数字化建设的投入,这项举动让生猪存活率得到了保障,也为日后的突发情况降低风险。毕竟「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周天财经走访了解到,当前猪舍的现代化程度令人咋舌,已经完全不像人们过去所认为的那样「脏乱差」。 现实情况是目前许多猪舍已经实现了人猪分离,视频 24 小时监控,全自动喂食,运输车辆全方位消杀等科技养殖手段。这样既保障了生猪存活率,也降低了种猪运输风险。 由此可见,自繁自养的散户形式已经难成大器,科技化、智能化可以让猪企更加灵活的应对风险。 当然,虽然猪肉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很多消费者依然觉得猪肉贵。在各地市场,许多消费者的真实体感是:「以前买两斤排骨就几十块钱,现在没个一百多都下不来。」 据猪易数据显示,21 年的生猪平均价格虽然一直下降,但与 19 年相比依旧高出 40% 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价格一直下滑,但消费者感受却不明显。 猪肉价格高于以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猪饲料价格的上涨。 玉米作为猪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价格走势会直接影响到猪肉价格。而在 2021 年年初,玉米收购价格,从往年的 0.8-0.9 元每斤,上涨到 1.3 元每斤,玉米单价超过大米,很多养猪场甚至出现用大米喂猪的魔幻景象。 所以对于猪企而言,养猪依然需要付出较高成本。 综上来看,虽然近几年养猪行业接连受到冲击,但无论是疫情控制还是市场供需关系都逐渐趋于正常,猪企的生意在资本及现代化技术运用下也并不难做。 虽然牧原股份市值蒸发超千亿,但主要原因是猪肉难以维持如此「天价」,从牧原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来看,扣非净利润依然达到 69.53 亿元。 伴随着生猪市价降低,玉米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二季度收入下降已经成为必然。但由于市场需求依旧稳定,企业在稳定经营的前提下,不会产生较大的市场风险。 从实际经营上看,全产业链布局的牧原有着全行业最低的成本,在猪价走弱的趋势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实属不易,但接下来不管是牧原、温氏还是新希望、正邦等猪肉代表企业,过几个季度的苦日子恐怕是大概率事件,持仓较重的投资者建议做好仓位和预期管理。
2021-06-09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玩”(ID:pinwancool),作者:洪雨晗,36氪经授权发布。 知名芯片调研公司IC Insights曾做过一个有趣的估算,如果想追赶上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起码需要五年时间外加一万亿人民币。这里追赶的对象,指的就是台积电在芯片先进制程上的制造能力。 芯片先进制程的魔力不需赘述,在技术上它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赖以运转的关键;在经济价值上,掌握先进制程能力的台积电2020年创造了1197.87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在战略重要性层面,芯片已关系到产业安全乃至地缘之间的经贸关系…… 但有意思的是,事实上,并非所有芯片工厂都在拼命追求制程。全球前五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三星、联电、格罗方德、中芯国际中,中芯国际在制程工艺上不停追赶,然而排名三四号位的联电、格罗方德都已几乎放弃了先进制程的研究。 联电在2018年时已放弃对12nm制程的研发,当时还是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厂的格罗方德也随后宣布放弃7nmFinFET工艺的研发。如今,纵观全球的晶圆代工厂(Foundry)和IDM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实际有能力生产7nm及更小芯片制程的只有台积电、三星以及稍后一步的英特尔(7nm已taped-in)。 为何各大芯片厂商纷纷放弃对先进制程的研制呢?制程更小的芯片性能就一定更好吗?这其中其实有不少门道。 芯片的先进制程,简单来说就是把芯片从大做小,具体是指芯片晶体管栅极宽度的大小,数字越小对应晶体管密度越大, 芯片功耗越低,性能越高,但要实际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从芯片的进化历史来看,芯片的研发主要遵循着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到两年间,芯片的性能会翻一倍,使一块芯片内装上尽可能多的晶体管来提升芯片性能。 上个世纪80年代,芯片内晶体管的大小进入微米级,再到2004年,芯片内的晶体管已微缩至纳米级别。此时,问题陆续出现了,纳米级别的晶体管的集成度和精细化程度非常高,要知道一个原子就有0.1nm,在人类物理认知极限上的工艺难度可想而知。 如今出现的最具代表的两个问题是短沟道效应和量子隧穿难题。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 effects)是指“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导电沟道长度降低到十几纳米、甚至几纳米量级时,晶体管出现的一些效应”。这些效应主要包括“阈值电压随着沟道长度降低而降低、漏致势垒降低(Drain-induced barrier lowering)、载流子表面散射、速度饱和(Saturation velocity)、离子化和热电子效应”。 被这些复杂的技术术语绕懵了吧,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晶体管是一个有三个端口的管子——电子从源端跑到漏端,借此完成信息的传递,而决定“跑”的节奏的是其中的一个“开关”,也就是栅端。它的开关由端口对应的电压变化来决定。 而由于大部分时候电子的速度都是全速运转,因此传递信息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芯片一定意义上的效率就由管道长短决定。但是,当管道变得很短后,由于尺寸变小,长沟道时本可以忽略的电场干扰就变多,导致栅端可能“关不严”,也就是所谓的短沟道效应。 短沟道效应对纳米级芯片造成的影响就是,因为管子管不住电,所以只要一通电,芯片内的晶体管就会不停漏电,导致芯片发热和功耗严重,进而影响使用寿命。 直到1999年胡正明教授发明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简称FinFET)—— FinFET可以理解为加强栅对沟道的控制能力,从而减小短沟道效应。由此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个问题的办法,如今台积电、三星能做到5nm/7nm都依赖此项技术。 胡正明教授 但是到了3nm阶段,FinFET的三面栅的控制作用减弱,短沟道效应再次凸显。直到下一世代的晶体管结构即所谓Gate-All-Around环绕式栅极技术(简称为GAA结构)出现,问题才得以缓解。它可以简单理解为沟道被栅极四面包裹,从而降低操作电压、减少漏电,降低芯片运算功耗与操作温度,从而继续为摩尔定律续命。如今三星的3nm和台积电的2nm都已采用该技术进行研发。 三星技术路线图 然而,当制程继续往下走时,又一个难题出现在眼前——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漏电流。该原理已涉及到量子力学相关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当材料逼近1nm的物理极限时,有一定的电子可以跨过势垒,从而漏电。这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暂时是无解的,因为物理理论还没有搞清楚这个现象。 可以说不管是FinFET结构还是GAA结构,都是人类通过工艺手段来逼近自己的理论极限,但实现这些结构对芯片产业来说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不仅技术难度陡然剧增,工艺成本也让一般的芯片企业望洋兴叹。 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芯片主流设计成本模型图,采用FinFET工艺的5nm芯片设计成本已是28nm工艺设计成本的近8倍,更复杂的GAA结构耗费的设计成本只会更多,这仅仅只是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中的设计环节,晶圆代工厂实际研发技术、建厂、买生产设备耗费的资金会更多,如今年三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计划新建的5nm晶圆厂预计投资170亿美金。 来源:SEMI 对台积电和三星来说投资数百亿美金来建造一座先进制程的晶圆厂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它们已有稳定的客户订单和巨大芯片销量来分担成本,但对于制程相对落后者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 从成本上它们技术不成熟,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资金成本来突破新技术;芯片质量上来说,即便强如三星在生产采用5nm芯片的高通骁龙888时,也遭外界诟病功耗“翻车”、发热严重等问题,后来者更难在开始阶段就保证芯片的良品率和性能;从客户上来说,采用价格更高的先进制程的客户有限,近来手机、平板、PC等消费电子已增长趋缓,在存量市场下新入局者如非价格和性能上更优,没有机会能争夺过三星和台积电的客户,况且这些老牌霸主先进制程的研发成本已被巨额销量所稀释,成本只会更低。 况且,现今全球的缺芯潮缺的更多是成熟制程的芯片。以汽车行业为例,目前紧缺的为MCU芯片(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汽车的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等都需要用到这种芯片,它主要由8英寸晶圆生产,芯片的制程普遍在45-130nm之间。 28nm及以上的芯片工艺都可以叫做成熟制程,整个业界技术非常成熟了,厂家对芯片的成本控制也不会相差太多,三星、台积电在该领域对联电、中芯国际来说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如今,成熟制程芯片极缺,只要有晶圆代工厂有产能就不愁销售不出去,完全不会遇到先进制程中的种种问题,对格罗方德和联电来说,现在投资先进制程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两家厂商最近纷纷扩产的也都是成熟制程晶圆厂。 在更广阔的领域,如工业以及军事领域,先进制程芯片反而没有成熟制程芯片可靠。先进制程可以理解为同样功耗、尺寸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在工业以及军事领域,对芯片的功耗、发热和占用面积上并没有手机、平板那么苛刻,它们更关注的是芯片在各类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久度。 如,民用芯片、工业芯片和军用芯片所要求的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就有很大不同。 民用级要求0℃~70℃、工业级要求-40℃~85℃、军用级要求-55℃~125℃,这仅仅是温度这一项指标,工业、军用级芯片还有抗干扰、抗冲击乃至航空航天级别的抗辐射等等要求,这些反而是更精密、更细小的先进制程芯片所难以达到的。 先进制程虽好,但实现难度既艰难适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虽然今天芯片已经成了老百姓都在关心的话题,而且人们天天讨论的往往都是谁达到了几纳米,谁停留在几纳米,但对于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芯片产业来说,制程并不是衡量芯片价值的唯一标准。
2021-06-09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近期 99 Minutos 宣布完成由Prosus和Kaszek Ventures领投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并计划将资金用于拓展其在拉丁美洲的业务。 最初,99 minutos 是一家线上销售产品并在99分钟内完成送货的网站,因此而得名。该公司的创业想法来源于其创始人Alexis Patjane在水烟酒吧遇到的即时送货问题:2014年Patjane和朋友在墨西哥城当地的一家水烟酒吧消磨时间时,了解到酒吧里的烟草用完了。他们原本以为在网上购买烟草并实时送到酒吧,结果发现这项服务根本不存在。 99 minutos 最初的定位是提供快速送货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但它很快找到合作伙伴,并开始为其他电子商务公司提供“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 图片截自企业官网 该公司目前在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的40个主要城市开展业务,并提供四种服务:99分钟以内配送、当天配送、次日配送和无碳配送。 “目前,我们构建了API连接和插件,任何电子商务平台都可以将我们的配送服务添加到他们的业务中。” Patjane表示。 99 minutos 的盈利模式是:向客户收取固定的送货费,并支付给司机固定的费率,而平台抽取其中差价。目前,由于每条路线的运量都非常大,这项生意相当有利可图。 “每条路线能运送大约60-80个包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99 minutos App的工作原理与Waze类似。”Patjane表示,“用户可以随时暂停送货或者更改地址。” “近年拉丁美洲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据报道,拉丁美洲的电子商务渗透率为6%,而中国达到了30%,美国则为20%。”Patjane在公司声明中表示。 Prosus Ventures美洲区投资主管Banafsheh Fathieh表示,“当我们听到大型电子商务公司评价99 minutos 为“他们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并认为它是 “最具潜力的供应商”时,我们也非常赞同——该团队表现非常出色。99 minutos 正在突破拉丁美洲电子商务配送市场的现有格局。” 本轮融资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加速其城际配送业务。“我们致力于实现在同一天内,用小型飞机将货物从一个城市运送到另一个城市。" 随着外卖和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即时配送服务已经较为成熟,其时效性强、安全性高和服务灵活的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据统计,近年来即时配送的同城速递领域保持30%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除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外卖配送平台(例如饿了么蜂鸟、美团专送等),传统物流企业(例如顺丰、“三通一达”等)和其他同城即时物流平台(例如点我达、UU跑腿、闪送等)也加入了竞争。
2021-06-09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36氪经授权发布。 近日股价持续下跌,美的似乎有些急了。 01 护盘难题 鼠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美的集团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超过7500亿,把格力电器远远甩在身后,在所有A股公司中排名第12位。 这无疑是美的的高光时刻。 但是牛年春节后,持续2年多的白马股超级牛市行情突然逆转,美的股价也随之大幅下跌,节后三天,市值蒸发超过1000亿。 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和维护公司市值,美的相当努力。 2月23日,公司宣布了140亿的当时A股史上最大回购方案 (注:后被格力电器超越) ,到4月2日公告宣布回购完成。前后不到40天时间,共耗资86.64亿元回购了约1亿股股票,堪称美的速度。 遗憾的是,此轮回购并没有带来股价的回升。彼时,正是大宗商品价格狂飙的时期,市场担心家电企业今年的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作为行业龙头,美的在资本市场也承受较大的压力。从2月23日到5月7日,美的股价再次下跌接近20%,距离历史高点,公司市值已蒸发超过2000亿。 ▲ 图源:同花顺iFinD 或许是美的着急了,在5月9日披露了今年第二次回购计划,拟以不超过50亿元,不低于2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背后的投资方,也在尽其所能。公布第二次回购的当日,公司控股股东美的控股宣布,不低于8亿元资金增持公司股份;5月21日晚,美的集团再次发布增持公告,年近80的美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何享健,拟以不低于8亿元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 显然,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们,都认为当时的美的股价, 被低估了。 家电行业一向现金流极好,美的历史上也素有股份回购的传统。从2015年-2020年,公司合计耗资约108.97亿元进行过股票回购。 今年短短三个月,何享健、美的控股及美的集团就宣布了 (含已实施) 高达152亿元的回购、增持计划, 远远超过此前5年回购总额。 如此规模在整个A股市场都难得一见。 美的在产业拓展方面也非常积极。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们很清楚, 仅靠家电业务已经无法支撑美的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业内也普遍认为,如果说美的集团的上半场是家电的故事,那么下半场应该是B端的故事。 今年以来,美的集团加速了在非家电业务以及B端业务的布局。 2月初,美的集团以22.97亿元价格收购A股医疗器械公司万东医疗29.09%股份,加速布局医疗业务;去年11月,美的控股与何享健减持美的集团股份套现56亿,也是为了建设一家国际医院,美的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 5月16日,美的宣布威灵汽车部件电机驱动、热管理和辅助/自动驾驶三大产品线正式投产,并发布了5款汽车零部件产品:驱动电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动压缩机和EPS电机,美的借此进入了当下最为火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美的威灵汽车部件总经理陈金涛讲解五大代表产品 即便如此,美的在资本市场表现仍然乏力,与之相比,很多白马股在跌出黄金坑之后已经大幅反弹,甚至不乏宁德时代这样的重新创出历史新高的公司。 美的多元化扩张,似乎并没有被市场看好。 02 多元化困境 美的历史上,在多元化方面的尝试乃至大跃进,早已不是第一次。 本世纪初,中国汽车行业刚刚蓬勃兴起,家电行业就曾掀起过一次造车热。美的、春兰、波导、奥克斯等大批家电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跨界入局,谋求新的产业增长点。 2003年,美的通过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进军汽车领域,随后在昆明和长沙建了两大生产基地。根据当年报道,美的在上述两地项目的计划投资金额达35亿元,目标是形成万辆级别的商用车整车和专用底盘的制造能力,争取在3-5年内进入中国客车行业前列,将汽车项目培育成公司新的支柱产业。 但是美的显然低估了造车的难度,2008年,美的客车基地全面停产,造车梦只持续了5年时间。 但这并没有妨碍美的扩张的雄心。 2010年,美的营收刚过1000亿,即提出5年内营收过2000亿的目标,管理层或许是希望用规模效应换取成本优势,让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2011年,美的营收从1102亿增长到1341亿,增速达到了21.6%, 但是净利润从37.4亿减少到34.7亿,下降了7.2%, 盲目大跃进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2012年,何享健退休,方洪波接任,美的正式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这一年,美的营收下降了300亿,净利润减少了2亿。 方洪波上任后,对美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传统的、粗放式的投资项目被全面清除。 新的投资布局以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为核心,并且陆续提出了“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智能制造+智慧家居”的产品端“双智战略”,围绕这三个方面和两个领域构建新的竞争能力。 在此战略思想下,美的研发力度持续加强,到2020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在家电企业中首屈一指。 技术进步带来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使美的在近10年业绩大幅改善。 2012年到2020年,美的营收从1027亿增长到2857亿,仅增长了2.8倍,家电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渐饱和,使公司的营收增速受到一定影响, 但是美的净利润从32.5亿增长到272.2亿,增长了8.3倍,净利润增速远超过营收增速。 与此同时,美的销售净利率从2012年的5.9%上升到2020年的9.68%,净资产收益率从2013年以来每年都保持在24%以上,成为A股市场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也是当下备受价值投资者特别是外资追捧的核心资产。 ▲ 图源:同花顺iFinD 方洪波执掌的美的并不排斥外延式并购扩张,前提是跟“双智战略”有较强关联,对实现公司的三大战略目标有所帮助。 2016年10月,美的用高达292亿人民币完成了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机器人的收购案,成为持有94.55%的控股股东,并形成了超过200亿的商誉。 ▲ 美的库卡并购融资签约仪式现场 这笔收购其实并没有给美的带来太大的增值,库卡近年的业绩并不亮眼,当初美的收购库卡的价格为每股115欧元,现在已经跌至50欧元附近,早已腰斩。 但是美的显然是志在长远。库卡作为全球著名的机器人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技术能力和市场地位举世瞩目,未来前景不可限量。这种高科技公司能被美的纳入囊中就属奇迹,更何况其对美的原有的制造业务也具备强大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美的收购库卡之后,其市值增长了3倍以上,这次投资行为,无疑产生了正面影响。 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于家电企业来讲,行业的增量空间或许已不大,但是通过技术创新,行业增值空间其实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多元化并不是唯一的企业成长之道。 即使走多元化路线,如何与企业现有产品线形成足够的协同与互补,也是扩张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盲目的多元化,只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对于今年站上新台阶的美的而言,相比急于维系股价,当下最重要的是, 主业先稳住,扩张不要急。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2021-06-09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美国植物素食公司Simulate已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lexis Ohanian领投,该公司估值已达到2.6亿美元。 Simulate在2018年由Ben Pasternak创立,旨在为用户提供健康与美味兼具的植物肉食品选择。创始人Pasternak目前年仅22岁,他在15岁那年就获得了Silicon Valley Venture Capitalists的称号,是目前最年轻的获奖者。同时Pasternak也曾开发社交网络应用Monkey,拥有近2000万用户。2019年,Simulate的首个产品Nuggs植物鸡块一经推出就引发广泛好评,进一步促进了植物肉产业的细分化潮流。 据36氪过往报道,Nuggs产品利用大豆蛋白技术生产,保证该鸡块的味道与质地与正常鸡块十分相似,甚至更加鲜嫩多汁。Nuggs的每块鸡块中含有13g蛋白质,比普通动物产品多了25%,然而脂肪含量比普通动物产品少了 40%。该公司的目标客户不单单是素食者,同时它也希望肉食者在吃到美食的同时,可以拥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创始人Pasternak曾公开表示:"我们下一步准备在餐馆和快餐店推出,同时Nuggs鸡块即将在加拿大各地推出,也有计划扩展到其他国家。" Simulate的运营方式非常独特,其产品开发方式就像应用程序一样,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配方,并不断升级更新产品的版本。起初,该公司产品只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目前Simulate已经与沃尔玛、山姆超市等零售巨头合作,线下进行产品销售。据悉,该公司准备推出新产品,包括辣味鸡块、鸡肉汉堡排以及鸡肉热狗肠等产品,进一步改革肉食者的消费习惯。 图源:企业官网 Simulate同时支持直接送货上门,而且免除运费。在顾客下单之后后,该公司可以在两天内将产品免费送到客户家中。如今,除了夏威夷和阿拉斯加,Simulate可以在全美国范围内进行配送服务。该服务承接新冠疫情的大背景,在2020年助力公司实现超150万美元的收入。 近年来,植物性食品逐渐成为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在全球视角下,自2013年至2020年,以植物性为主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产品,在全球复合增长率已达到78%,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家中享受植物性食品,以获得更安全健康的消费体验。根据消费者洞察平台Tastewise的一份报告,到2027年,植物性食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742亿美元。而LIVEKINDLY Co.董事长Kees Kruythoff更是大胆预测,到2040年,植物性食品将为全球带来4000亿至5000亿美元的销售额。 据悉,该轮融资将用于扩大公司的员工人数。目前,Simulate公司有20名员工,预计到2022年将扩大到50人。
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