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商用服务机器人「优地科技」于2021年3月再获数亿融资,本轮投资由拉扎斯、云锋基金领投 深圳优地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36氪长期关注的公司。优地科技致力于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最后三公里及室内末端配送领域的商用落地,目前其服务机器人已在文娱休闲场所、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室内领域落地;此外,优地科技正在探索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场景发展,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美团达成合作,探索商圈、社区的最后三公里无人配送服务。 2020年疫情过后,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投融资金额也激增,如「达闼科技」拿到超1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送餐机器人「普渡机器人」拿到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酒店机器人「云迹科技」累计拿到5亿元人民币的C轮,配送机器人「坎德拉」拿到3.7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据调研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近30%,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为36%,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优地科技以无人驾驶控制器起家,2015年开始研发室内场景配送机器人,其室内配送服务机器人优小弟、优小妹均已迭代至第三代。截至2021年5月,优地科技智能服务机器人系列产品中的配送服务机器人在文娱休闲板块市场中占有率排名第一;在酒店配送服务场景,拿到华住集团、如家、格林豪泰等酒店集团的战略投资,目前累计已经与8000多家B端客户合作,累计服务数亿人次。 而优地科技的一个特点是在多场景铺开,从室内场景向室内外融合场景发展。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告诉36氪:“酒店、文娱休闲、餐厅等室内场景有着百万市场规模,而室内外融合场景有千亿级市场规模。” 目前,在室外场景,配送机器人赛道有着无人配送车「新石器」、「白犀牛」等创业公司,和美团、京东等领域内巨头,目前「白犀牛」已与永辉超市合作,推出无人配送车产品;「新石器」也在南海子公园、亦城国际等园区提供三餐的售卖服务。 优地科技定位室外末端配送领域的优小哥从2017年开始研发,近期将有第三代优小哥推出。顾震江表示“我们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等物流外卖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室内外融合场景配送的规模落地。” 顾震江告诉36氪:“在服务机器人赛道,室内格局已定,室内外场景是未来最大的方向,我们希望今年优地的优小哥规模部署,更好地为外卖及快递企业打造商圈及社区的室内外融合配送服务。 在技术上,优地机器人有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底盘,在机器人自主导航定位/自主回充及核心传感器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生态”独特的四位一体模式,通过自研具备完善的供应链,可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商业模式上,优地科技的机器人产品采用多种收费模式,提供最后三公里配送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机器人大规模铺开,优地科技业通过服务机器人的大屏提供广告服务。目前,优地科技也在探索与无人便利超市店、外卖柜等场景合作的机会。 在公司发展上,2020年优地科技营收近亿元,2021上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9倍。 优地科技的发力场景从文娱休闲场景扩大到酒店服务场景,再扩展到商圈场景,获得华住集团、如家、格林豪泰等国内领先品牌酒店集团的战略投资,以及君联资本、雪球资本、招商局资本、Convivialite Ventures等投资机构的投资。 本轮融资后,优地科技将在科研技术、人才引进、渠道拓展等方面发力,将无人配送机器人覆盖到更多应用场景。此外,优地科技已开始新一轮融资,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商圈和住宅小区的规模部署和研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作者:浮萍,36氪经授权发布。 “我们就是没有做游戏的基因,这和一开始的挫折是有关系的。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做游戏还是不行,没办法,不是这条命。” 这是曹国伟在吴晓波的访谈节目《十年二十人》对新浪一直做不好游戏的解释,从他的言语中与其说信命,不如说是充满无奈和遗憾。 作为中国门户时代的王者,拥有巨大的PC端流量的新浪是中国最早一起做游戏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与网易共同起步,但是如今新浪游戏发展的势头远没有达到预期,以至于在新一轮架构调整的时候,新浪游戏从原来独立的事业部降级为微博的子部门,只能依靠微博的流量做一些简单的联运。 但是游戏又是一个超级赚钱的行业,不论是腾讯网易这样的大厂,还是A股三七互娱、世纪华通等上市公司,都靠着游戏大赚特赚,新浪和曹国伟不可能不动心,尤其是微博的流量和商业化几近见顶之时,新浪迫切需要找到下一个能够高变现的产品或者行业。 所以当机会出现时,新浪在积极争取。 01 新浪牵手财团,可能最后接手游族网络 林奇离奇死亡对于游族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虽然大部分股份都集中在前妻许芬芬手里,控制权暂时稳定,但是许芬芬并不是一个事业女强人,常年又呆在新加坡,因此一直有意要出售股权。 传闻中的买家很多,有说字节、也有说B站,而根据路透的消息来看,最后可能是新浪。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新浪牵头的一个财团正在进行谈判,希望至少收购游族网络18%的股份。消息人士称,该财团正寻求在未来几周内敲定这笔交易。 该财团正在与游族网络董事长许芬芬进行最后谈判,首先收购该公司至少18%的股份。根据这家深圳上市公司上周五的市值25亿美元计算,游族网络18%的股份价值约28.6亿元人民币(合4.47亿美元)。 除了收购股权之外,该财团还介入帮助解决已故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遗留的债务问题。 周五提交的文件显示,许芬芬在4月底偿还了林奇8亿元左右的借款。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许芬芬主要从新浪及其附属公司获得了这笔资金。 文娱商业观察相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非常大。一来是因为曹国伟也是上海人,常年坐镇上海也方便游族的打理,同时游戏业务也是新浪一直以来的梦想,如果真能够拿下游族对新浪游戏业务的增益无需多言。 此前游族非上市公司体系的三体宇宙股东旗下63.65%的股权质押给了新浪旗下的资管公司,外界解读为此举是为了更快速的获得资金,以解决林奇股份冻结之事,也更方便股份的转卖。 02 私有化完成后,新浪的第一个大动作? 更为重要的是并购游族游戏业务非常符合新浪发展的大趋势。 这里要简单交代一下新浪私有化的大背景。由于市值常年被低估,新浪集团决定从美股私有化,已经于今年3月份正式完成。这被外界认为中国门户时代的彻底终结,但是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新浪已经没有待在美股的价值。 与其半死不活的待在美股,不如早日私有化。没有财务报表数字的紧箍咒,新浪和曹国伟可以放开手脚折腾,说不定还可以挽救新浪日益下滑的趋势,完成新浪的再次复兴。 就在私有化完成的当日,新浪掌门人曹国伟发布了一封全员信,核心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新浪财经、新浪体育和新浪金融等将更加独立地发展,言外之意是分拆子公司单独上市,推动有潜力的子公司走得更远。 另一层意思是公司改名为“新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来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并购步伐,实现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这两条信息是对新浪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新浪集团层面将会转身为控股集团,斥资收购游族网络正好契合第二层意思,可以帮助新浪做大游戏板块。 至于未来新浪会不会把新浪游戏注入游族这个上市公司体系,文娱商业观察认为可能性不大。与新浪财经、新浪金融等单独的事业部不同,新浪游戏已经划归到微博体系下,是微博的营收来源之一,即使最后新浪成为游族的实控人,也不太会把游戏业务剥离出来放进上市公司的。 因为如果游戏业务收入体量过小,即使装进去意义不大;如果收入体量可观,剥离的话对微博影响较大。 03 新浪能够为游族带来什么? 当下游族网络面临的情况和当年的新浪其实非常相似:股权分散、管理层动荡。 当年的新浪由于股权过于分散频频受到市场的凯觎,最后不得已制定“毒丸计划”才逼退盛大陈天桥的收购;而新浪的CEO如流水般更换,企业高层始终不稳定,对企业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而新浪能够20多年屹立在互联网潮头,从一家股权分散的公司到今天控制权牢牢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曹国伟,会计出身的他在公司治理、企业发展、管理层MBO方面非常在行。 因此新浪如果能够收购成功,对于游族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帮助游族改善公司治理,还可以协同微博的渠道资源,降低游戏联运推广的巨额渠道费用,增加自己的盈利能力。 但是收购并不是没有风险。目前游族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内部研发人员非常动荡,关停云游戏业务后相关团队已经悉数离职,这种情况下游族的研发能力还保存多少存疑,本来就不擅长游戏研发的新浪,刚接手也很难处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游族手上握有完成的三体IP,这也是游族最大的无形资产,仅这一项资产的全方位开发就能够为游族和接手者带来无尽的想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网腾讯新闻”(ID:qqshenwang),作者:张睿,编辑:康晓,36氪经授权发布。 “只有呆在海里你才能感知到海浪的方向。辅导老师的职位是不是不香了?我要不要换个行业?”陆露举棋不定。 5月28日下午,正在思忖是否跟中介签订租房合同的陆露接到了某在线教育公司HR的电话。电话那边,一直与陆露有联系的HR通知她,因为暑期班已经完成分班,辅导老师暂时饱和,原定6月份就可以入职的陆露需要等到9月份才能入职。 陆露是于去年秋招拿到了该公司成都分公司的offer,已经签了三方协议。陆露在知乎、微博等平台搜索相关信息,她发现被要求推迟入职的并非只有自己,猿辅导、作业帮、高途集团(前跟谁学)等公司的求职者也有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offer被取消或者延迟的情况。 受影响的不仅是求职者,头部的几家在线教育公司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高途等在职员工也在脉脉等社交平台爆料,公司开始“劝退”和裁撤相关岗位。 “今天已经被劝退,理由是下班时间在工位上听歌影响工作秩序,红线劝退”,某在线教育在职公司员工抱怨。 收回offer、延期入职、劝退或者调岗只是在线教育行业大变局的一环。从年初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营销乱象和监管问题开始,就埋下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要发生巨变的伏笔。“变局里首当其冲的是辅导老师岗位,特别是为今年暑期提前储备的辅导老师”,曾在在线教育公司负责招聘的张烨表示。 辅导老师是“调整重灾区” 据作者不完全统计,在社交网络上自曝被要求延迟入职甚至取消offer的应届毕业生中,辅导老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辅导老师集中在成都、济南、武汉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李丽是成都某学院的2021届应届毕业生,回想起去年8月中旬,周围同学应聘猿辅导及好未来旗下小猴AI课(现在小猴启蒙)辅导老师的热情,恍如隔世。 “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两家公司前后脚来学校招聘,猿辅导招聘的是小学数学辅导老师,每月薪资在6000-9000,全年 13 薪,每年还有2次晋升及调薪机会。小猴AI课招聘的在线辅导老师入职第一年能给到的综合年薪就在8-12万之间,无论是薪资还是晋升空间这对想留在成都的同学们来说比较有竞争力”,李丽回忆。 “一年不到的光景,辅导老师就淘汰了”,李丽抱怨。 应届生对辅导老师这一职位态度的转变有个大背景:在线教育辅导老师这新兴职业从诞生到迅速膨胀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仅用了4年。2016年,最先测试双师直播大班课模式的学而思网校招生人数实现跨越式的增长,只做服务不讲课的“班主任”开始走上历史舞台。4年后,人社部将这个群体命名为“在线学习服务师”。 在这四年里,在线教育的用户已经从2016年初的1.1亿人发展到2020年初的4.2亿人,K12在线教育规模从2016年196.7亿元,增至2020年的884.3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老师群体人数从0开始猛增,仅头部10余家教育机构辅导老师数量就达10多万,成为在线教育行业崛起的底色,而撑起这个千亿级别市场的辅导老师则成为观察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切口。 对于辅导老师的作用,张烨曾经对作者如此阐述:“在各大在线教育品牌在教研、教学内容日趋同质化,主讲老师讲课内容很难拉开和竞品的差距的背景下,直接给学生和家长做服务的辅导老师质量就可能成为行业发展壁垒”。 为了将自身的壁垒搭建的足够高,2020年,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高途等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纷纷在长沙、成都、西安、武汉、沈阳、南京、郑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建立分公司,以招聘辅导老师,放大K12双师直播课的效能。 “因为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给出的薪资水平确实有竞争力,及2020年疫情应届生工作相对难找,这些头部的在线教育公司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工作的备选项”,有行业人士对《深网》表示。 但没想到的是2021年以来,一系列的监管政策让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在线教育行业开始“急刹车”。 2021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文章名批评在线教育,直指资本助推下的在线教育恶性竞争与监管问题。3月16日,中央网信办主管的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向全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出倡议,加强行业管理。 3月开始,央视下架了所有时间段在线教育广告。从4月25日至今,头部多家在线教育公司都因为涉及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等行为被监管部门顶格处罚。 “由于政策是严禁超纲辅导和提前招生的,公司也下架了涉及提前招生收费的秋季课程”,某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员工张明表示。 这一连串的政策和动作最直接的后果是,在线教育招生增速放缓。“辅导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课前、课后服务辅导学生,当生源增速放缓时,部分辅导老师就会出现没班可带的情况” ,张明说。 对此,有在线教育公司内部员工透露:“暑期一直是K12教培行业招生的重要窗口期,服务及当期续报率与主讲和辅导老师的稳定性和质量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暑期团队的稳定性,公司有规定暑期班尽量不进新人,也不允许辅导老师甩班,这估计也是让新人延迟到暑期后入职的原因之一”。 而据张烨透露,去年不少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确实从校园秋招开始就在为今年的暑期做辅导老师的储备,但没想到今年遇到了“强监管”。 高增长“戛然而止”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被挤出“快车道”的在线教育公司此前高达200%—400%的用户及营收增速预估会成为历史。“此前头部K12在线教育公司高速增长的引擎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业内人士对《深网》表示。 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的“引擎”主要是指是持续的信息流广告投放带来的高速增长。 在线教育公司于暑期前三个月开始“砸广告”招生始于2018年。当年5月份,学而思网校开始在地铁、电梯等户外广告及微信朋友圈及今日头条等流量渠道投放广告。这些投放效果立竿见影。据好未来2019年第二财季财报(2018.6.1-2018.8.31)显示,学而思网校入学人次同比增长了223%,营收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84.2%。 2019年及2020年暑期,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有增无减。36氪曾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7月,参与暑期招生战的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元。另有媒体统计,2020年暑期,仅头部4家K12网校暑期投放额就接近50亿元,是去年投放额的两倍多。 从效果上看,参与投放的在线教育公司的用户量确实实现了翻倍增长。 以作业帮为例。作业帮创始人侯建彬曾披露2019年“暑期战”的成果,截至2019年10月20日,作业帮直播课秋季学期的在读人次规模超过97万(正价,已去除退费),实现400%+年同比增长。2020年,作业帮直播课公布暑期付费课学员总人次780万,同比增长超过390%;暑期正价班学员就读人次超过171万,同比增长超过350%。但对于接近400%的增长,作业帮表示,2020年暑期正价班新增人次中,超过67%来自自有流量(作业帮的拍照搜题、作业批改等)。 不过,曾在在线教育公司负责市场投放的李林对《深网》表示,“在K12双师直播大班课领域,与微信群、社群裂变、拍照搜题等工具带来的自有流量相比,购买信息流广告带来的用户确实更精准,起量更快,这也是号称以社群裂变起量的跟谁学(后更名高途)在2020年加大了效果广告投放的原因,为了扩大规模,只能忍受战略性亏损”。 但这种以购买流量换用户高速增长的模式在2021年被按下了暂停键。 “对在线行业的监管我们早有预料,但没想到的是会从广告宣传和投放这个点切入。严控在线教育广告宣传犹如拿住了在线教育公司的‘七寸’,招生肯定会受影响”,上述业内人士对《深网》表示。 以海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海淀区教委于5月19日出台“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为例,在提示书中,广告中不得出现教师的名义或形象(包括演员扮演的教师);不得使用学员“现身说法”直接或间接作推荐证明,不得以学员的培训效果作推荐证明,不得从用户评价中挑选好的用户评价进行刻意展示等“禁令”都是之前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经常使用的宣传点,这也是多家在线教育公司被顶格处罚的原因。 “现在我们都会谨慎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在准备广告物料时,GR、PR、法务等各个合规部门都要审核好多遍,被罚怕了,不敢轻易投放广告了”,张明说。 据移动营销数据分析平台App Growing数据显示,整个5月份,北京学而思及作业帮对旗下APP的广告投放都在急剧减少。 北京学而思对其旗下APP的推广从4月份的20000个广告减少到5月份的800多个。而作业帮对其旗下APP的推广广告从4月的294个减少到5月的22个。 而高途集团创始人兼CEO陈向东则在2021年Q1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直接提出,高途从3月份开始就逐渐减少信息流投入,目前已经全面停止信息流投放获客,并积极开拓其他渠道。“未来通过投放带来巨大的流量增长不再适用于教培行业,竞争的重心将转移到运营上”。 震荡的学前培训市场 如果说,规范在线教育广告投放是拿住了在线教育公司狂飙猛进的‘七寸’,那么对其具体业务的政策监管则是卡住了这个行业的“命门”。 “校外教培行业是作为公立学校之外的补充而存在的,真正的危险不会来自竞争对手。政策监管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这个行业的走向和趋势”,曾有教培创业者对《深网》表示。 “与顶格罚款相比,对业务监管给在线教育公司带来的冲击比罚款带来的冲击要大的多”,张烨表示。 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为了规避监管风险,从今年4月开始,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就下架六岁之前的学科课程,并将自家的少儿启蒙AI产品改名“启蒙”类产品,以降低被界定为学科培训的风险。 高途集团对学前业务调整的更为彻底。5 月 27 日,高途提出将放弃旗下 3-8 岁启蒙课业务 “小早启蒙”,多位接近小早启蒙的员工表示,80% 左右员工将被裁员或内部转岗,剩余人员维持已开课程运转。 对于放弃“小早启蒙”业务,陈向东在5 月 27 日的线上全员大会中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33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高途之外,作业帮等在线教育公司也裁撤和调整了低幼业务线。对此,作业帮回应,离职员工的补偿均按照法定的N+1政策,试用期员工也有1个月的补偿。 “现在的问题是,在相关监管细则还未出来之前,简单的改名启蒙并不能一劳永逸,如果启蒙类的课程也被定义为学前学科培训,涉及其中的相关公司的都要进行内容整改甚至是暂时下架”,有业内人士分析。 寻找“新引擎” 信息流广告投放被“强监管”、核心业务面临不确定性,眼下K12在线教育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在监管和业务调整中寻找用户增长的“新引擎”。 “现在的在线教育公司大部分都是战略性亏损,基本没有盈利的”,曾有多位在线教育公司从业者都向《深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2020年底则直接表示,“现在在线教育那么兴旺,都是靠资本输血。” 进入2021年,主攻K12的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都进入了寒冬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投融资数量降为111起,总金额高达539.3亿元。2021年1-5月,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量为48起,已透露金额总计91.2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前5个月的融资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其中职业教育的融资事件共10起,总金额为42.9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进入到在线K12赛道的资金寥寥无几。 “已经有投资人传话,今年不会投资K12在线教育,先看看哪些K12在线教育公司能熬过今年,明年再看这个赛道的项目。此外,因为K12在线教育赛道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之前专门盯这个赛道的不少投资人都转看大消费赛道了”,有在线公司创业者表示。 资本的输血跟不上,广告投放被“严监管”,在线教育公司想活下去除了调整员工数量以节流外,还在探索新的获客方式和渠道。其中,口碑推荐、转介绍、直播获客、拓展本地化网校及线下体验店都成了在线教育公司新的获客方式。 在高途2021年Q1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陈向东透露,未来公司会从口碑推荐和转介绍方面发力。在口碑推荐方面,会为推荐新用户提供更多优惠券和福利,鼓励更多用户推荐。在转介绍方面,会增加关键推荐人活动、提供更多优惠券以鼓励这些推荐人。此外,高途也在探索“本地网课”,实现网课本地化,本地化招生。 作业帮准备提高作业帮 APP 的自有流量转化率,将信息流广告占比降到 20%。据App Growing数据显示,2021年3月份,作业帮的的信息流广告推广(不包含微信朋友圈广告及百度搜索)费用还在4000多万,但5月份其信息流广告推广费用仅700多万。在信息流投放方面,作业帮也开始寻找“两微一抖一百度”之外更便宜的投放渠道,例如饿了么、叮咚买菜等。 此外,本地化网课、线下体验店等OMO模式也成为在线教育公司扩展生源的新渠道之一。 “网易有道目前正在尝试通过OMO渠道探索线下与线上融合的获客方式,在二三四线城市开设了线下体验店,用户可以体验其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注册在线课程。除小规模探索线下门店获客外,公司还在测试其他几个不同的线下获客渠道”,网易有道副总裁苏鹏介绍。 “在信息流广告被迫收缩的情况下,头部在线教育公司会根据自身的用户及数据模型、算法,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获客模式,提高ROI水平。他们不会再盯着竞争对手烧了多少钱做营销,用户转化率怎么样,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品牌及产品、服务的打磨上,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监管也不是坏事。但肉眼可见的是,头部K12 在线教育公司此前动辄200%甚至更高的用户及营收增长很难再出现了”,张明说。 (文章中的陆露、张烨、李丽、张明、李林等为化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作者:浮萍,36氪经授权发布。 “我们就是没有做游戏的基因,这和一开始的挫折是有关系的。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做游戏还是不行,没办法,不是这条命。” 这是曹国伟在吴晓波的访谈节目《十年二十人》对新浪一直做不好游戏的解释,从他的言语中与其说信命,不如说是充满无奈和遗憾。 作为中国门户时代的王者,拥有巨大的PC端流量的新浪是中国最早一起做游戏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与网易共同起步,但是如今新浪游戏发展的势头远没有达到预期,以至于在新一轮架构调整的时候,新浪游戏从原来独立的事业部降级为微博的子部门,只能依靠微博的流量做一些简单的联运。 但是游戏又是一个超级赚钱的行业,不论是腾讯网易这样的大厂,还是A股三七互娱、世纪华通等上市公司,都靠着游戏大赚特赚,新浪和曹国伟不可能不动心,尤其是微博的流量和商业化几近见顶之时,新浪迫切需要找到下一个能够高变现的产品或者行业。 所以当机会出现时,新浪在积极争取。 01 新浪牵手财团,可能最后接手游族网络 林奇离奇死亡对于游族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虽然大部分股份都集中在前妻许芬芬手里,控制权暂时稳定,但是许芬芬并不是一个事业女强人,常年又呆在新加坡,因此一直有意要出售股权。 传闻中的买家很多,有说字节、也有说B站,而根据路透的消息来看,最后可能是新浪。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新浪牵头的一个财团正在进行谈判,希望至少收购游族网络18%的股份。消息人士称,该财团正寻求在未来几周内敲定这笔交易。 该财团正在与游族网络董事长许芬芬进行最后谈判,首先收购该公司至少18%的股份。根据这家深圳上市公司上周五的市值25亿美元计算,游族网络18%的股份价值约28.6亿元人民币(合4.47亿美元)。 除了收购股权之外,该财团还介入帮助解决已故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遗留的债务问题。 周五提交的文件显示,许芬芬在4月底偿还了林奇8亿元左右的借款。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许芬芬主要从新浪及其附属公司获得了这笔资金。 文娱商业观察相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非常大。一来是因为曹国伟也是上海人,常年坐镇上海也方便游族的打理,同时游戏业务也是新浪一直以来的梦想,如果真能够拿下游族对新浪游戏业务的增益无需多言。 此前游族非上市公司体系的三体宇宙股东旗下63.65%的股权质押给了新浪旗下的资管公司,外界解读为此举是为了更快速的获得资金,以解决林奇股份冻结之事,也更方便股份的转卖。 02 私有化完成后,新浪的第一个大动作? 更为重要的是并购游族游戏业务非常符合新浪发展的大趋势。 这里要简单交代一下新浪私有化的大背景。由于市值常年被低估,新浪集团决定从美股私有化,已经于今年3月份正式完成。这被外界认为中国门户时代的彻底终结,但是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新浪已经没有待在美股的价值。 与其半死不活的待在美股,不如早日私有化。没有财务报表数字的紧箍咒,新浪和曹国伟可以放开手脚折腾,说不定还可以挽救新浪日益下滑的趋势,完成新浪的再次复兴。 就在私有化完成的当日,新浪掌门人曹国伟发布了一封全员信,核心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新浪财经、新浪体育和新浪金融等将更加独立地发展,言外之意是分拆子公司单独上市,推动有潜力的子公司走得更远。 另一层意思是公司改名为“新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来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并购步伐,实现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这两条信息是对新浪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新浪集团层面将会转身为控股集团,斥资收购游族网络正好契合第二层意思,可以帮助新浪做大游戏板块。 至于未来新浪会不会把新浪游戏注入游族这个上市公司体系,文娱商业观察认为可能性不大。与新浪财经、新浪金融等单独的事业部不同,新浪游戏已经划归到微博体系下,是微博的营收来源之一,即使最后新浪成为游族的实控人,也不太会把游戏业务剥离出来放进上市公司的。 因为如果游戏业务收入体量过小,即使装进去意义不大;如果收入体量可观,剥离的话对微博影响较大。 03 新浪能够为游族带来什么? 当下游族网络面临的情况和当年的新浪其实非常相似:股权分散、管理层动荡。 当年的新浪由于股权过于分散频频受到市场的凯觎,最后不得已制定“毒丸计划”才逼退盛大陈天桥的收购;而新浪的CEO如流水般更换,企业高层始终不稳定,对企业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而新浪能够20多年屹立在互联网潮头,从一家股权分散的公司到今天控制权牢牢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曹国伟,会计出身的他在公司治理、企业发展、管理层MBO方面非常在行。 因此新浪如果能够收购成功,对于游族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帮助游族改善公司治理,还可以协同微博的渠道资源,降低游戏联运推广的巨额渠道费用,增加自己的盈利能力。 但是收购并不是没有风险。目前游族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内部研发人员非常动荡,关停云游戏业务后相关团队已经悉数离职,这种情况下游族的研发能力还保存多少存疑,本来就不擅长游戏研发的新浪,刚接手也很难处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游族手上握有完成的三体IP,这也是游族最大的无形资产,仅这一项资产的全方位开发就能够为游族和接手者带来无尽的想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网腾讯新闻”(ID:qqshenwang),作者:张睿,编辑:康晓,36氪经授权发布。 “只有呆在海里你才能感知到海浪的方向。辅导老师的职位是不是不香了?我要不要换个行业?”陆露举棋不定。 5月28日下午,正在思忖是否跟中介签订租房合同的陆露接到了某在线教育公司HR的电话。电话那边,一直与陆露有联系的HR通知她,因为暑期班已经完成分班,辅导老师暂时饱和,原定6月份就可以入职的陆露需要等到9月份才能入职。 陆露是于去年秋招拿到了该公司成都分公司的offer,已经签了三方协议。陆露在知乎、微博等平台搜索相关信息,她发现被要求推迟入职的并非只有自己,猿辅导、作业帮、高途集团(前跟谁学)等公司的求职者也有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offer被取消或者延迟的情况。 受影响的不仅是求职者,头部的几家在线教育公司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高途等在职员工也在脉脉等社交平台爆料,公司开始“劝退”和裁撤相关岗位。 “今天已经被劝退,理由是下班时间在工位上听歌影响工作秩序,红线劝退”,某在线教育在职公司员工抱怨。 收回offer、延期入职、劝退或者调岗只是在线教育行业大变局的一环。从年初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营销乱象和监管问题开始,就埋下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要发生巨变的伏笔。“变局里首当其冲的是辅导老师岗位,特别是为今年暑期提前储备的辅导老师”,曾在在线教育公司负责招聘的张烨表示。 辅导老师是“调整重灾区” 据作者不完全统计,在社交网络上自曝被要求延迟入职甚至取消offer的应届毕业生中,辅导老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辅导老师集中在成都、济南、武汉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李丽是成都某学院的2021届应届毕业生,回想起去年8月中旬,周围同学应聘猿辅导及好未来旗下小猴AI课(现在小猴启蒙)辅导老师的热情,恍如隔世。 “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两家公司前后脚来学校招聘,猿辅导招聘的是小学数学辅导老师,每月薪资在6000-9000,全年 13 薪,每年还有2次晋升及调薪机会。小猴AI课招聘的在线辅导老师入职第一年能给到的综合年薪就在8-12万之间,无论是薪资还是晋升空间这对想留在成都的同学们来说比较有竞争力”,李丽回忆。 “一年不到的光景,辅导老师就淘汰了”,李丽抱怨。 应届生对辅导老师这一职位态度的转变有个大背景:在线教育辅导老师这新兴职业从诞生到迅速膨胀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仅用了4年。2016年,最先测试双师直播大班课模式的学而思网校招生人数实现跨越式的增长,只做服务不讲课的“班主任”开始走上历史舞台。4年后,人社部将这个群体命名为“在线学习服务师”。 在这四年里,在线教育的用户已经从2016年初的1.1亿人发展到2020年初的4.2亿人,K12在线教育规模从2016年196.7亿元,增至2020年的884.3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老师群体人数从0开始猛增,仅头部10余家教育机构辅导老师数量就达10多万,成为在线教育行业崛起的底色,而撑起这个千亿级别市场的辅导老师则成为观察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切口。 对于辅导老师的作用,张烨曾经对作者如此阐述:“在各大在线教育品牌在教研、教学内容日趋同质化,主讲老师讲课内容很难拉开和竞品的差距的背景下,直接给学生和家长做服务的辅导老师质量就可能成为行业发展壁垒”。 为了将自身的壁垒搭建的足够高,2020年,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高途等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纷纷在长沙、成都、西安、武汉、沈阳、南京、郑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建立分公司,以招聘辅导老师,放大K12双师直播课的效能。 “因为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给出的薪资水平确实有竞争力,及2020年疫情应届生工作相对难找,这些头部的在线教育公司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工作的备选项”,有行业人士对《深网》表示。 但没想到的是2021年以来,一系列的监管政策让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在线教育行业开始“急刹车”。 2021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文章名批评在线教育,直指资本助推下的在线教育恶性竞争与监管问题。3月16日,中央网信办主管的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向全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出倡议,加强行业管理。 3月开始,央视下架了所有时间段在线教育广告。从4月25日至今,头部多家在线教育公司都因为涉及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等行为被监管部门顶格处罚。 “由于政策是严禁超纲辅导和提前招生的,公司也下架了涉及提前招生收费的秋季课程”,某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员工张明表示。 这一连串的政策和动作最直接的后果是,在线教育招生增速放缓。“辅导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课前、课后服务辅导学生,当生源增速放缓时,部分辅导老师就会出现没班可带的情况” ,张明说。 对此,有在线教育公司内部员工透露:“暑期一直是K12教培行业招生的重要窗口期,服务及当期续报率与主讲和辅导老师的稳定性和质量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暑期团队的稳定性,公司有规定暑期班尽量不进新人,也不允许辅导老师甩班,这估计也是让新人延迟到暑期后入职的原因之一”。 而据张烨透露,去年不少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确实从校园秋招开始就在为今年的暑期做辅导老师的储备,但没想到今年遇到了“强监管”。 高增长“戛然而止”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被挤出“快车道”的在线教育公司此前高达200%—400%的用户及营收增速预估会成为历史。“此前头部K12在线教育公司高速增长的引擎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业内人士对《深网》表示。 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的“引擎”主要是指是持续的信息流广告投放带来的高速增长。 在线教育公司于暑期前三个月开始“砸广告”招生始于2018年。当年5月份,学而思网校开始在地铁、电梯等户外广告及微信朋友圈及今日头条等流量渠道投放广告。这些投放效果立竿见影。据好未来2019年第二财季财报(2018.6.1-2018.8.31)显示,学而思网校入学人次同比增长了223%,营收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84.2%。 2019年及2020年暑期,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有增无减。36氪曾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7月,参与暑期招生战的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元。另有媒体统计,2020年暑期,仅头部4家K12网校暑期投放额就接近50亿元,是去年投放额的两倍多。 从效果上看,参与投放的在线教育公司的用户量确实实现了翻倍增长。 以作业帮为例。作业帮创始人侯建彬曾披露2019年“暑期战”的成果,截至2019年10月20日,作业帮直播课秋季学期的在读人次规模超过97万(正价,已去除退费),实现400%+年同比增长。2020年,作业帮直播课公布暑期付费课学员总人次780万,同比增长超过390%;暑期正价班学员就读人次超过171万,同比增长超过350%。但对于接近400%的增长,作业帮表示,2020年暑期正价班新增人次中,超过67%来自自有流量(作业帮的拍照搜题、作业批改等)。 不过,曾在在线教育公司负责市场投放的李林对《深网》表示,“在K12双师直播大班课领域,与微信群、社群裂变、拍照搜题等工具带来的自有流量相比,购买信息流广告带来的用户确实更精准,起量更快,这也是号称以社群裂变起量的跟谁学(后更名高途)在2020年加大了效果广告投放的原因,为了扩大规模,只能忍受战略性亏损”。 但这种以购买流量换用户高速增长的模式在2021年被按下了暂停键。 “对在线行业的监管我们早有预料,但没想到的是会从广告宣传和投放这个点切入。严控在线教育广告宣传犹如拿住了在线教育公司的‘七寸’,招生肯定会受影响”,上述业内人士对《深网》表示。 以海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海淀区教委于5月19日出台“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为例,在提示书中,广告中不得出现教师的名义或形象(包括演员扮演的教师);不得使用学员“现身说法”直接或间接作推荐证明,不得以学员的培训效果作推荐证明,不得从用户评价中挑选好的用户评价进行刻意展示等“禁令”都是之前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经常使用的宣传点,这也是多家在线教育公司被顶格处罚的原因。 “现在我们都会谨慎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在准备广告物料时,GR、PR、法务等各个合规部门都要审核好多遍,被罚怕了,不敢轻易投放广告了”,张明说。 据移动营销数据分析平台App Growing数据显示,整个5月份,北京学而思及作业帮对旗下APP的广告投放都在急剧减少。 北京学而思对其旗下APP的推广从4月份的20000个广告减少到5月份的800多个。而作业帮对其旗下APP的推广广告从4月的294个减少到5月的22个。 而高途集团创始人兼CEO陈向东则在2021年Q1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直接提出,高途从3月份开始就逐渐减少信息流投入,目前已经全面停止信息流投放获客,并积极开拓其他渠道。“未来通过投放带来巨大的流量增长不再适用于教培行业,竞争的重心将转移到运营上”。 震荡的学前培训市场 如果说,规范在线教育广告投放是拿住了在线教育公司狂飙猛进的‘七寸’,那么对其具体业务的政策监管则是卡住了这个行业的“命门”。 “校外教培行业是作为公立学校之外的补充而存在的,真正的危险不会来自竞争对手。政策监管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这个行业的走向和趋势”,曾有教培创业者对《深网》表示。 “与顶格罚款相比,对业务监管给在线教育公司带来的冲击比罚款带来的冲击要大的多”,张烨表示。 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为了规避监管风险,从今年4月开始,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就下架六岁之前的学科课程,并将自家的少儿启蒙AI产品改名“启蒙”类产品,以降低被界定为学科培训的风险。 高途集团对学前业务调整的更为彻底。5 月 27 日,高途提出将放弃旗下 3-8 岁启蒙课业务 “小早启蒙”,多位接近小早启蒙的员工表示,80% 左右员工将被裁员或内部转岗,剩余人员维持已开课程运转。 对于放弃“小早启蒙”业务,陈向东在5 月 27 日的线上全员大会中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33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高途之外,作业帮等在线教育公司也裁撤和调整了低幼业务线。对此,作业帮回应,离职员工的补偿均按照法定的N+1政策,试用期员工也有1个月的补偿。 “现在的问题是,在相关监管细则还未出来之前,简单的改名启蒙并不能一劳永逸,如果启蒙类的课程也被定义为学前学科培训,涉及其中的相关公司的都要进行内容整改甚至是暂时下架”,有业内人士分析。 寻找“新引擎” 信息流广告投放被“强监管”、核心业务面临不确定性,眼下K12在线教育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在监管和业务调整中寻找用户增长的“新引擎”。 “现在的在线教育公司大部分都是战略性亏损,基本没有盈利的”,曾有多位在线教育公司从业者都向《深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2020年底则直接表示,“现在在线教育那么兴旺,都是靠资本输血。” 进入2021年,主攻K12的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都进入了寒冬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投融资数量降为111起,总金额高达539.3亿元。2021年1-5月,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量为48起,已透露金额总计91.2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前5个月的融资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其中职业教育的融资事件共10起,总金额为42.9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进入到在线K12赛道的资金寥寥无几。 “已经有投资人传话,今年不会投资K12在线教育,先看看哪些K12在线教育公司能熬过今年,明年再看这个赛道的项目。此外,因为K12在线教育赛道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之前专门盯这个赛道的不少投资人都转看大消费赛道了”,有在线公司创业者表示。 资本的输血跟不上,广告投放被“严监管”,在线教育公司想活下去除了调整员工数量以节流外,还在探索新的获客方式和渠道。其中,口碑推荐、转介绍、直播获客、拓展本地化网校及线下体验店都成了在线教育公司新的获客方式。 在高途2021年Q1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陈向东透露,未来公司会从口碑推荐和转介绍方面发力。在口碑推荐方面,会为推荐新用户提供更多优惠券和福利,鼓励更多用户推荐。在转介绍方面,会增加关键推荐人活动、提供更多优惠券以鼓励这些推荐人。此外,高途也在探索“本地网课”,实现网课本地化,本地化招生。 作业帮准备提高作业帮 APP 的自有流量转化率,将信息流广告占比降到 20%。据App Growing数据显示,2021年3月份,作业帮的的信息流广告推广(不包含微信朋友圈广告及百度搜索)费用还在4000多万,但5月份其信息流广告推广费用仅700多万。在信息流投放方面,作业帮也开始寻找“两微一抖一百度”之外更便宜的投放渠道,例如饿了么、叮咚买菜等。 此外,本地化网课、线下体验店等OMO模式也成为在线教育公司扩展生源的新渠道之一。 “网易有道目前正在尝试通过OMO渠道探索线下与线上融合的获客方式,在二三四线城市开设了线下体验店,用户可以体验其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注册在线课程。除小规模探索线下门店获客外,公司还在测试其他几个不同的线下获客渠道”,网易有道副总裁苏鹏介绍。 “在信息流广告被迫收缩的情况下,头部在线教育公司会根据自身的用户及数据模型、算法,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获客模式,提高ROI水平。他们不会再盯着竞争对手烧了多少钱做营销,用户转化率怎么样,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品牌及产品、服务的打磨上,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监管也不是坏事。但肉眼可见的是,头部K12 在线教育公司此前动辄200%甚至更高的用户及营收增长很难再出现了”,张明说。 (文章中的陆露、张烨、李丽、张明、李林等为化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郑玄,36氪经授权发布。 2019年,Coatue募集了7亿美元的早期投资基金;几个月后,高瓴同样组建了早期投资部门。 华尔街的“TMT之王”,正在悄悄改变中国策略。 Coatue资本以擅长TMT投资闻名,过去十年,凭借“做多头部TMT公司+做空高泡沫TMT公司”的策略,Coatue资本成为华尔街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之一。根据分析师网站TipRanks的数据,目前Coatue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80亿美元,2013年6月以来Coatue投资组合的回报高达430.8%,同时夏普比率达6.41,远超美国对冲基金的平均值(1.49)。 与同是虎崽(Tiger Cub)的老虎环球基金一样,Coatue很早就建立了私募股权投资部门。从风格来看,Coatue私募股权投资风格与其在二级市场的多头策略基本一致——瞄准未上市的头部TMT公司,典型的案子包括Uber、Snap、DoorDash等。 Coatue在2015年左右正式进入中国,前几年的风格与美国总部高度一致,都是不计价格抢超级独角兽们D轮、F轮的份额,包括2016年参与滴滴30亿美元融资,参与美团D、F轮融资,以及投资声网、ofo等细分领域独角兽的C轮、D轮。 “不管多贵,只投最好的”,已经成为Coatue最具特色的标签,甚至有国内企业在拿到Coatue的投资后,会“引以为傲”,借Coatue的特色来证明自己是细分赛道上最好的公司。 但过去一年,Coatue却在悄悄转变。尤其在中国市场,不仅投资范围开始向消费、物流、生物医药领域拓展,rank也不再局限于细分市场的老大老二,很多中腰部和A、B轮的项目也开始走入Coatue的法眼。这也让Coatue出手的频率大大提高,过去一年投的项目比2015年-2019年加起来还多。 表面上看,这是一家基金从TMT领域切入到消费投资所必须的策略调整。但只要稍微熟悉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就能明白这样的转变,对于一家美元PE来说,并不是一次寻常的调整。 华尔街TMT之王——Coatue资本 先聊一聊Coatue资本和基金创始人菲利普·拉方特(Philippe Lafont)。 菲利普·拉方特于1991年毕业于MIT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后前三年在麦肯锡担任分析师。刚成为独立顾问不久,1996年他就以一名研究分析师的身份加入了老虎基金,成为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的手下,专注研究欧洲电信股票。 在老虎基金工作三年之后,1999年拉方特筹集了4500万美元创立Coatue资本,投资TMT领域。运气不好的是,基金没成立多久就遇到科技股泡沫破裂,几个月内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80%。但新生的Coatue顶住了这波冲击,到2009年,因为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出了优秀的抗跌能力,Coatue规模从年初的22亿美元开始逐渐提升。 在华尔街众多的对冲基金中,抗跌是Coatue最典型的标签。夏普指数是衡量一只基金收益-风险比率的常用指标,根据TipRanks,2013年以来Coatue的夏普指数为6.41,同期华尔街对冲基金平均值为1.49,以抗跌著称的桥水基金也不过2.12,只有老虎环球基金的组合收益率(359.1%)和夏普指数(5.29),可以与Coatue媲美。 能取得这样的收益表现,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十年科技股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长扩张周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Coatue在TMT领域投资中“做多赢家”+“做空输家”的核心策略。 Coatue认为由于互联网的马太效应,TMT行业呈现出赢者通吃的状态,而做多头部的赢家和做空处于泡沫中的输家,可以让顺周期时获得超额获益,在逆周期时通过风险对冲降低损失。根据Coatue中国一名投资人近日在一场闭门会议上的分享,拉方特最经典的投资案例,就是在智能手机潮里,做多苹果的同时,做空诺基亚,赚取了双倍收益。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科技独角兽在上市前的估值就已经达到十亿、百亿甚至千亿美金,很多细分领域的Top1都是没有上市的私人公司。所以在2012年,拉方特让他的亲兄弟、Coatue联合创始人托马斯·拉方特(Thomas Lafont)前往硅谷组建风险投资部门。 根据福布斯此前的报道,在加入Coatue前,托马斯·拉方特是好莱坞演员的经纪人。但其实在90年代,拉方特兄弟就有过一起投资的经历。菲利普·拉方特接受OneWire采访时说,他离开麦肯锡并在西班牙工作时,与托马斯一起投资了微软、英特尔等大型科技公司,并在90年代中期的IT牛市中大赚特赚,这也是他进入投资行业的契机。 从华尔街到硅谷再到中国,Coatue延续了二级市场的打法,虽然出手的次数不多,但每笔都是重金砸向头部独角兽——不管有多贵,只投最好的企业。 在硅谷,2012年开始Coatue先后参与了Snap、Uber、Lyft、Grab、Airtable等超级独角兽C轮、D轮,乃至E轮、F轮的融资;在中国,Coatue的出手更少,2019年之前只投资了蚂蚁金服、美团、滴滴、声网、ofo、马蜂窝、比特大陆和作业帮等10家左右的公司,但除了ofo翻车,其余公司的估值/市值都涨到百亿乃至千亿美元。 这样的Coatue,让新晋the midas list排名第三的投资人、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为之“佩服”,后者把他们与红杉、高瓴、老虎环球和DST并列,认为这几家是目前全球做的最好的风投基金。 华尔街的狙击手,端起了冲锋枪 Coatue和老虎环球一样,被认为是对冲基金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成功的代表,但随着TMT行业红利消失,原本专注TMT的Coatue,正在悄悄调整自己的策略。 最初的改变是从募资开始。2019年8月,Coatue募集了一期7亿美元的早期投资基金——Coatue Early Stage Fund LP,这也是Coatue组建私募部门以来的第一只Early Fund。有意思的是,就在几个月后,高瓴同样组建了早期投资部门,募集100亿元规模的基金投资医疗、消费、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公司。 除了Early Fund,Coatue的新一期PE基金也在悄悄调整。2020年底,Coatue完成第四期PE基金募资,总规模达35亿美元,比前三期(3亿美元、5亿美元、13亿美元)之和还多,新一期基金的名字,也比前几期多了一个“Growth Fund”,透露出拉方特的野心。 从投资策略来看,储备更多弹药的Coatue,有着三点明显的改变: 第一是出手的项目更多。仅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投中数据,2015-2019这五年间,Coatue在中国一共出手了12次,投了11个项目;而从2020年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Coatue中国已经出手了16次,投了14个项目。 第二是项目越投越早。入华前五年里,Coatue基本参与的都是明星项目的中后期阶段融资,比如投资滴滴F轮,美团的E轮、F轮,ofo的C轮、D轮,还有在美国投资Uber、Snap、Lyft这些独角兽C轮以后的融资,是标准的PE做派。 Coatue2021年5月部分投资公司列表 但从2020年开始,Coatue投资的早期项目越来越多,比如在中国投资Manner的B轮,溪木源、古茗、迪斯商城的A轮;比如在硅谷,Coatue最近20天投了10个项目,有5个都是A轮、B轮的企业。 第三是投资的赛道更加分散。过去二十年,不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Coatue基本只投TMT领域的企业,包括电信技术、硬件制造商、消费互联网和流媒体平台等等。但从2019年开始,这种单一赛道的投法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中国市场,消费成为Coatue的新宠。2020年以来,Coatue先后投资了喜茶、古茗、溪木源、农夫山泉、Manner、卡路里科技、小鹏汽车7家消费公司,并在二级市场买入雾芯科技(悦刻电子烟母公司)、理想汽车等公司的股票。 而在欧美,生物医药则是Coatue的宠儿。美国Modena疫苗和德国BNT疫苗的生产商,都曾成为Coatue炒股的题材。 而通过研究Coatue出手的规律,还可以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在二级市场,Coatue依然保持着过去十几年的投资“TOP 1”的风格。由于13F只披露了基金的多头仓位,根据公开资料难以判断Coatue的空仓布局。但从多头来看,其仓位依然有着强烈的“Coatue风”。 截至2021年一季度,Coatue持仓1亿美元以上的多头仓位 目前Coatue多头仓位的布局,大多依然是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如上图所示,截至2021年Q1,Coatue持仓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包括美国外卖领域的老大DoorDash、SaaS龙头Snowflake,还有亚马逊、FB、特斯拉、SEA、维密母公司LBrands、在线健身平台Peloton,都是各自赛道的领头羊。 第二点则是在私募投资领域,Coatue正在改变其只投赢家的风格,这点在中国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入华前五年,Coatue投资的滴滴、美团、ofo都是各自领域的Top 1,这也是此前Coatue选择标的时最重要的标准。 但2020年进入消费领域之后,刚开始投资喜茶、农夫山泉、溪木源,Coatue看起来还维持着只投Top 1、Top 2的风格;但从2020年底开始,以Manner为转折点,越来越多小而美的项目开始得到Coatue的青睐,是否是行业老大,看起来已经不是Coatue选择投资一家公司的唯一标准。 这个擅长“狙击”超级独角兽的华尔街狙击手,正在端起一把填满弹夹的冲锋枪,疯狂冲向这场席卷中国的新消费风口。 一次不寻常的调整 对于一家老牌美元基金来说,Coatue在中国策略的调整,并不寻常。 从策略上看,这样的调整并不难理解。随着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殆尽,消费、医疗健康、新能源等行业是私募基金们瞄准的下一个方向。而与TMT相比,消费没有那么强的马太效应,“嬴者通吃”这个Coatue投资TMT行业逻辑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当调整基金在消费领域的投资策略并不奇怪。 但从实际运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调整并不容易。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力。过去几年Coatue中国主要以投资超级独角兽为主,业务没有那么复杂,并不需要一个庞大投资、投研团队。根据此前的报道,Coatue在中国只有一个base在香港的5、6人小团队,考虑五年一共也就出手了12个项目,这个人数也算够用。 但这样的团队规模显然无法应对消费领域的“扫货式”投资。一方面,被投企业资质的放宽,意味着团队需要配置更多的投资人去看项目;此外,投资领域从中后期的C、D、E轮跨越至A轮、B轮,对于基金“募投管退”中“管”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不是一个小团队能够完成的工作。 事实上,近年来PE-VC化成为风投行业的热门话题,但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的相关主题对话上,就有VC机构的代表指出,投A轮和PE们更加熟悉的投C、D、E轮有着本质的不同,只凭借资金优势并不能做好早期投资。 不过,这可能也是Coatue中国逐渐摆脱美国总部赋予的标签,成为一个更有自己特色的独立机构的标志。根据领英的资料,去年1月,在加入公司 5年之后,Coatue中国的现任负责人蒋凯成为Coatue资本合伙人,而这是Coatue中国的缔造者张自权,领导团队三年也没有得到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