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简介
学习课程
新闻动态
招生专区
对外交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快讯
疯狂的高考志愿填报:做1单收10万,服务全靠“机器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 | 王敏,编辑 | 向小园 ,36氪经授权发布。 高考收卷铃声响起,一个战场的结束,也意味着第二战场“志愿填报”的开启。  这个第二战场决定着高考生未来的大学、专业和所在城市,关系着上千万个家庭的命运走向。家长和孩子对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的同时,也生出了一门拥有超300亿市场空间的生意——志愿填报规划服务。  冲刺进入这一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达到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近三年间。2021年前5个月,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01家,同比增长了90.5%。  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等K12培训机构,阿里巴巴旗下夸克、支付宝,以及腾讯教育、百度等互联网大厂也都在进场分羹。  然而,志愿填报规划服务这所大门,门前一片欣欣向荣,门后却是另一番景象。  有行业人士指出,志愿填报规划服务这个拥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小众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利用信息差服务的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时至今日,从志愿填报规划师的资质到服务定价,以及服务流程,都尚未形成行业标准。  因为利益在前,贩卖焦虑、包装“专家”、价格畸高等乱象丛生,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大特点。在一些机构眼中,每年一届的高考生,都是一茬新韭菜。  “志愿填报机构都是11个月做准备,高考这1个月在做收入。”有行业人士指出,低频高并发的业务特性,使得高考月成为志愿填报机构每年最关键的一个月,也成为高三家长和学生们,等待被收割的一个月。  01 机构招聘规划师,“不看经历看口才” 高考生们一出考场,就变成了志愿填报机构眼中的“肥肉”。  去年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前的三四天,刘文所在机构的一个仅30人左右的志愿填报团队,营收规模就达到了800万左右,占到了其全年志愿填报业务营收的一半。  在某新一线城市第一梯队的志愿填报机构从业2年后,刘文见识到了这个行业的暴利,也见识到了在利益的驱动下,机构衍生出的各式各样的套路,故而于2021年年初离开这个行业。  据了解,志愿填报服务目前主要分为出售软件系统的数据卡和一对一咨询两种。  志愿填报数据卡往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卖点,为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方案参考,价格在千元以内。  一对一咨询则是由志愿填报规划师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其定制志愿填报方案。受“专家”资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服务在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以1000元-5000元为主,但也有些一对一专家服务,能够达到数十万。例如,赢鼎教育官网显示,高考报考一对一服务,价格最高可达9.8万。  赢鼎教育官网上的高考报考一对一  但即便是按照3000元的价格估算,2021年1078万人规模的高考生,所带来的志愿填报市场规模便超过300亿。  一般而言,机构的套路往往从贩卖焦虑、夸大志愿填报的作用开始,“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不浪费1分,不浪费未来”、“让每1分都发挥价值”……诸如此类的宣传,让一些家长们误认为,志愿填报甚至比高考成绩还要重要。  与此同时,一些机构会进行虚假宣传,包括虚构志愿填报规划师履历、服务和宣传不符等。  高考规划师准入门槛较低,且不像K12培训机构老师有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使得这一职业的从业者鱼龙混杂,假专家遍地。  刘文告诉深燃,他此前所在的机构,在高考结束前一两个月,才开始招聘志愿填报规划师,招聘的标准并非是专业技能和从业经历,而是口才,在接受话术沟通培训之后,就可以上岗服务了。  据刘文透露,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会为新入职的规划师包装、宣传,海报上他们的介绍模棱两可,但核心都是突出XX教育学会会员、原高校招办主任、原高校招办主任助理等这样的“专家”身份,而规划师所谓的过往成功案例大多都是编造出来的。“很多家长根本不会验证‘专家’从业经历的真实性。”  当考生出分后,到了输出志愿填报方案环节,与宣传时的专家一对一精细化服务、个性化方案不同,“专家”往往是在机构的线上系统输入学生高考分数等基本信息后,便等待系统快速生成方案,再誊写在纸上,递给学生。上千元的服务就此结束,时长可能不会超过半小时。  系统生成方案后,其中还有人为操作的空间。一些志愿填报规划师,为了保录取,在提供填报方案时,目标以不滑档为主、偏保守,选择的学校可能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导致学生的分数可能会被“浪费”。“去年有一个学生,分数上二本没问题,结果最后被一个不知名的民办大学录取了。”刘文回忆一位学生在其机构的遭遇时说。  刘文提到,更让考生和家长想不到的是,一些志愿填报机构,甚至会和招生困难的民办大学合作,通过志愿填报方案中的推荐,为这些学校输送生源。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服务不规范、靠“专家”的忽悠、价格虚高的机构,刘文2020年见证的最高客单价是11万。湖南2020届高考生西西告诉深燃,其同班同学从高二生涯规划开始,规划师每个月协助定制学习目标,到高考完填报志愿结束,总共花了20多万。  深燃了解到,由于志愿填报属于低频高并发的服务,单个志愿填报规划师的服务能力有限,一些机构便在越临近填报截止日期的时间,将服务价格提得越高。  02 花高价报志愿,家长图什么? 在千元到几十万不等的志愿填报规划服务面前,愿意买单的家长却数不胜数。  “三分靠考,七分靠报”、“名师教你如何分尽其用”,类似的焦虑营销起了一定的作用。2020年河北高考生家长王倩,便因机构张贴的相关标语击中内心,在高考之前为孩子付费购买了志愿填报服务,而孩子10%的同班同学都是花钱报志愿的。  “我接触过一些家长,除了只对省内一些大学有所了解外,对专业和省外大学的认知少之又少。”新高考赛道企业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表示,但家长又对孩子升学抱着很高的期望,因此,很多家长的心态是,如果花钱能够买到专业服务,愿意在可承受范围内付费。  有从业人员向深燃分析,一般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的人群有三大类:教师、公务员以及经商者。这类人群普遍更重视教育、信赖专业能力,且认为自身经验不足,往往付费的动力会比较强。在他们看来,高考志愿填报一生可能就这一次,为了万无一失,还是需要资深专家指导。  焦虑的家长和学生,仅仅通过公开渠道进行志愿填报信息搜集,已经无法建立安全感。尤其是在新高考落地的地区,志愿填报规则发生变化,家长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  2021年开始推行新高考的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企业在这一年达963家,在所有志愿填报企业当中占比63%。据李立勋观察,河北省高考高分段考生比较多,高分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样的分数在录取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也催生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同样是付了费的家长,有的是完完全全地依赖,有的是图个心安。  在购买服务后,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机构身上的人大有人在,这便导致志愿填报期间,家长们排长龙到机构咨询志愿填报方案。刘文观察,2020年,很多家长从早上6点多就去机构排队做志愿填报咨询,有的甚至排到晚上12点都还没排到。“一些家长和孩子在第二天中午就要截止填报了,但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填,都要急哭了。”  另一部分家长会自主研究,将机构提供的方案视作参考,“花钱买了个心安”。 袁晓回忆道,自己当时所在地区是第一年进行新高考,首次采用3+3模式,很难参考往年录取数据,为此妈妈花8000元买了志愿填报服务就是“花钱买心安”,但机构给的方案和她自己研究的相差不大。  03 从高考志愿到生涯规划,这个行业还有救吗? 早在2019年,教育部、公安部约谈百度、360等网站相关负责人,对搜索引擎高考志愿填报竞价排名问题进行规范,但行业存在的问题远不止如此。  李立勋表示,志愿填报规划师相比于学科老师,门槛更低一些,学科老师需要拿到教师资格证才能从教,而志愿填报规划师在国家层面并没有统一标准,这也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证书。  深燃还观察到,市场上出现了专门代办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的机构,1500元全托管免考便可获得由中国管理科学院颁发的证书。  当前,教培行业正在经历严厉整顿,志愿填报规划服务业务,作为机构业务的一部分,同样也需要规范。  “高考志愿填报规划服务还是一个新兴小众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确实存在一些乱象,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规范,以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优志愿创始人兼CEO耿忠诚表示。  在其看来,尽管这个行业存在乱象,但并非所有付费产品都是智商税。专业的志愿填报规划服务,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掌握志愿填报的规则,提高信息获取效率,避开各种填报风险。但家长和孩子不能全部依赖专家,应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来源 / Pexels  耿忠诚提醒道,家长在选择工具产品、咨询服务,擦亮眼睛。如果一些平台点进去,无任何体验就一味引导家长买单,作出高承诺,就要提高警惕了。同时,在选择咨询服务时,家长最好尽量选择本土化、在当地有一定营业经历的机构,这样的机构更加关注口碑。而对于已经明确目标并掌握填报规则和技巧的考生来说完全可以自行完成填报。  李立勋认为,规划师不应该仅仅根据数据做一个信息传递者,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规划生成方案。  如李立勋所说,“未来,志愿填报规划服务可能会越来越广”,在高考改革下,由于不再分文理科,而是需要学生选科,便有一些机构盯上了高中生群体,为他们定制生涯规划服务。不过,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还需提升。   “在我高二时,我妈妈就花了一万多,帮我预约了生涯规划的测评,但是服务效果并不好。”西西说,当时咨询师在交流时,一直强行干预西西给自己设想的未来规划,直接导致她放弃后续的咨询。“开始是因为咨询师高大上的名头选了她,但感觉她一直在乱讲,这一万多算是白花了。”  西西的母亲已经倾向于为了志愿填报早做规划,奈何该机构生涯规划师的服务水平难以令人满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文、西西、袁晓、王倩为化名。  你觉得花钱报志愿值吗?...

查看更多
麦手抢戏直播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 | 闫俊文 邓双琳,编辑 | 邓双琳,36氪经授权发布。 剧情来到了最高潮的时刻,直播间在线人数由3万多人骤然上升到了7万多人。  “今天你必须赔钱,不能少于25万,不然我们就把事情搞大,让你名声臭大街。”直播间里,一名男子剑拨弩张地对男主播说道。事情的原委是,这名男子的妻子喜欢上了这名男主播,直接飞到了男主播所在的城市,并闯进直播间,强行与男主播捏脸、搂胳膊互动。随后,丈夫也寻到了这里,要求女子回家,但女子坐在地上激动地反抗,并大声央求男主播挽留她。  这一幕幕都正在摄像头之下发生着,就像一场真人秀。  男主播看着摄像头,在直播间露出无辜的表情问,“家人们,我该怎么办?”直播间里的粉丝刷屏答,“不能赔钱,你没有错。”“你必须赔钱,让女粉丝进入家门就是错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充斥满了屏幕。  粉丝的情绪被充分调动,直播间内弹幕与打赏礼物横飞,热闹极了。但可惜,这一切都是策划的,“丈夫”、“妻子”都是主播花钱雇来的“演员”。  在这一行,他们有个官方称谓,叫“麦手”,就是直播助手 ,也叫情感演员。每天跟主播连麦不用露脸的叫线上麦手,也有麦手会到线下配合主播演戏,但这对麦手的要求会更高。  上述的狗血剧情每天都会在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里上演,大都是一些烂俗戏码,例如“主播结婚记”、“小三大战原配”、“丈夫出轨记”、“穷人娶富婆”等等,这些年轻人看一眼便知真假的情节,却让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群体看得不亦乐乎,并且非常乐于发弹幕和打赏。  这些大爷大妈们的追捧,让情感主播们赚得盆满钵满。据了解,“四川可乐”、“清河李哥”等头部情感主播每场“戏”至少赚30万元,两人粉丝量分别是2800万和1700万。  5月17日,快手电商直接封禁了一位名叫殷世航的主播的账号,封禁时间长达630年,原因是5月15日,其利用结婚制造噱头,在直播间恶意炒作卖货、低俗演戏、虚假宣传。根据统计,其当天直播带货金额超过4000万元。  这种靠“演戏”来制造噱头的网红直播不在少数,“直播演戏”的背后也因此衍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 直播 )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6.17亿人,占中国网民整体的62.4%。相较之下,互联网的其他娱乐形式诸如长视频、图文等,不管是用户体量还是在线时长的增幅,都要逊色于直播。  活跃在直播行业里的人们,挖掘出了各式各样的流量密码,例如麦手和情感主播。  一位了解麦手行业的人士透露,仅在抖音和快手上,每天就有将近2000场直播,每场直播的麦手在短时间内还不能重复,所以这个行业对麦手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里的麦手有将近4万人,并且有专门的“麦手之家”去做中间对接,例如寻求合作,分享资源等。  麦手们是直播间最新的吸引流量的利器,依托他们成长起来的情感主播们,也成了直播江湖的重要派系。 例如情感主播“四川可乐”,曾连续斩获快手平台2019年度争霸赛和2020年度争霸赛的亚军。在2020快手年度争霸赛前10名中,情感主播占据了近乎半壁江山。  但这条产业链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和风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靠打“擦边球”起家的麦手和情感主播,也将因为平台的规则越来越严苛而沉覆。如何能在规则之下“合理”掘金,是这个行业目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01 起底麦手行业 微信张小龙曾说,直播比短视频的生产更容易,是因为拍一段短视频是需要有内容准备的,而直播是不需要准备内容的,它就是日常聊天,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差别,直接降低了直播的门槛,直播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很多人在用的个人表达方式。  直播应该是没有“本子”,且真实发生的事情,但行业发展至此,没有准备的直播已经很难吸引眼球了,大多数人看到的直播,都是有准备、有策划的。某种程度上,如今的直播更像是一个真人秀。  “我是小三,我知道自己不光明不磊落,也很恶心很好笑,我不想当小三,但我已经是了,因为我太爱他了。但我知道这个不是借口,更不是我可以用来证明自己不是故意当小三的理由。”  当倩倩接通抖音某情感主播的语音连麦时,这位配音演员的天赋找到了发挥的舞台,她时而委屈控诉,时而在一些关键情节展现柔弱和魅惑。“在发生关系的地方多展现一些细节”,直播间的场控发消息提醒倩倩,因为场控发现直播在线人数在快速上升,这时候打打擦边球更容易调动粉丝情绪。 扮演“小三”对倩倩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倩倩还扮演过遭受家暴的“妻子”以及喜欢上姐夫的“小姨子”,最多一场能够赚到300元,最少的单人麦,也有20多元的收入。  倩倩赚得不算多,因为她是个人兼职麦手,认识的主播资源并不多,平常只能接一些小散单,而且大部分都是合作过的主播。  有的麦手则是有组织的。  李成做麦手生意快两年了,有个18人的团队,分别有编剧、场控、运营以及助理等角色。他手底下有800多个麦手,其中最常用的演员有300多名。  李成原本的角色是策划,包揽剧本与演员、场控等工作环节,单场策划价格在3000-6000元不等,他将这个作为自己的全职工作,每月净赚数万元以上。对行业足够了解后,李成还特地注册了一个公司,想更规模化的运作。  据李成透露,在线上,单人麦的行业通用价码是每小时25元,双人麦每人每小时70-80元,三人麦每人每小时200-240元;线下演员则相对价格更贵,会根据麦手露脸的程度决定价位,比如戴口罩是每场三四百元,全部露脸是800-1000元,如果涉及交通、住宿,则要另外报销。有时候演得好的麦手,主播还会另外发红包当小费。  李成说,他手底下的麦手,月入六七千元不是问题。  麦手在直播间主要表演的内容类型大都是出轨、家庭教育、财产纠纷、婆媳关系、狗血关系( 例如乱伦 )等,虽然情节听起来陈词滥调,但不妨碍这些戏码能牢牢抓住一些爱看热闹的大爷大妈们的心。  这就衍生出情感直播产业链背后另一个机会点——剧本。 据李成介绍,行业里一份剧本的价格在25-50元左右,一份剧本可以在不同直播间重复使用,麦手如果自己会改剧本,适当增添些情节,又可以多使用几次。“有些麦手为了省钱,也会自己写剧本,但这个也看麦手写故事的能力如何,写得不好的剧本,主播不愿意接。”李成说。  据行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好剧本与好故事包含的元素有:第一,剧情要合理( 也有直播间走的是奇葩路线,这种不在讨论范围内 ),不要和生活差距太远;第二,要有中心思想和主题,比如母爱、感情、理解,不能说了半天,观众也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主题;第三,故事要有铺垫、有过程、有爆点、有结尾;第四,多麦的要有反转。  “几乎抖音和快手每个情感主播都会找麦手配合,头部主播也是如此,按剧本直播,越离奇狗血,越能引发看客共鸣。”李成说,“有的观众其实知道是假的,但他们就是喜欢看,还喜欢参与到剧情发展中,因为直播间里有比电视剧更浓缩、更冲突、更接地气的剧情。”  02 麦手陷入“内卷” 做麦手看似没什么门槛,只要有时间、有一部能连麦的手机、有一张会倾诉会吵架的嘴就可以,这样的“低标准”,让麦手行业涌进来大量想要兼职赚点零花钱的人。  生活在某个北方县城的王姐,退休赋闲在家已经近两年,每天除了洗衣做饭,她还会固定在晚上七点观看快手上的情感直播,这是王姐目前的生活里最大的乐趣。  直到有一天,单位前同事李叔问她要不要兼职做麦手赚点小钱,王姐才知道,原来直播间里的家长里短都是演出来的。  李叔做单麦有一段时间了,但单麦赚得太少,一场下来口干舌燥,也就三四十块钱。双麦收入更高,但是需要找个搭档,常看情感直播的王姐是最合适的人选。两人搭档后,最多的一场双麦各自收入超过200元。  王姐、李叔这样兼职做麦手的大爷大妈不在少数,只要有人带入行,就能兼职。做麦手的年轻人也有不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画像特点,即大都来自下沉市场。毕竟在平均时薪十几元的县城,麦手这样时薪几十元的工作已经算很不错了。  但也正因为门槛太低,让麦手行业涌进许多“不够专业”的麦手。“现在麦手行业太乱了,什么人都能上场,按理说,麦手起码情绪调动与语言表达都没问题才能上场的。”李成抱怨道。  “如果你手头上有比较多的主播资源,那么就会赚得多,我手上只有两三个主播,没有大主播的资源,所以赚得少,再做一段时间我就不想做了。”倩倩告诉燃财经。  麦手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主播资源,才能保证自己时常有单可接。资源隐藏在一些微信群和QQ群里,这些群明码标价,比如5个群15元,12个群标价30元。燃财经联系到一位中间人,她表示,需要花199元,才能加入她所拥有的麦手资源群。  “所有的接单群里面,一个主播到一个新群,用一段时间就不用了,所以群里的订单会越来越少,这都是正常现象。”一位行业人士说,主播也需要不断更新麦手,让直播间有新面孔,让观众不断沉浸到新故事中。  在浙江横店,一些“横漂”也会在缺钱时应征报名麦手,但有主播觉得他们表演太浮夸,肢体动作太多,太假,还会出现50多岁大妈假扮20多岁年轻女子的情况;另外一些麦手同行则表示,“专业演员”的演技或许不错,但不太容易打动人,还是专业麦手的效果更好,如果一个麦手经历过出轨、破产等戏剧化情况,那么他的表演会更真实。  麦手太多,主播甚至开始挑选麦手的口音,“最近不接东北口音,暂停几天,河南口音和湖南口音的来。”一名主播在麦手群里发单时强调。  麦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麦手为了“逃离内卷”,打算转型做情感主播。  2020年3月,在做了半年多的麦手以后,阿来想转做一名情感主播了。这名东北大汉口音浓重,他说自己曾经给“清河李哥”当过麦手,那场他的角色是一位出轨的丈夫,一个半小时下来,他赚了500元,但那场直播仅礼物打赏就有数十万元。  这是一种巨大的利益差距,接触多了,麦手们心中难免会有不平衡。阿来觉得做情感主播也没啥复杂的,会唠嗑,会把握情绪,会引导话题就行。  他和麦手组织的头头打听了一下,对方说,打造一个情感主播,可能投入两个月时间和两万元就够了,并且抖音起得快,快手比较平稳,一般只要直播间在线人数达到3000人左右,就可以通过直播带货快速变现。  中国直播行业经历了从秀场直播到游戏直播再到直播带货,每个内容阶段都衍生出了庞大的商机,但上述直播内容,皆存在一定的门槛,甚至需要特殊的才艺和能力。据连线Insight报道,头部机构孵化一个可变现网红的成本大概在300万元左右,解约金则在800-1000万元。  和其它类型直播相比,情感主播看起来几乎是门槛最低的生意了。  阿来开始行动了。在养了两个月号、积累了2000粉丝之后,阿来邀请人策划了剧本,和三个麦手合作了一场“妻子生不出儿子要离家出走,丈夫和婆婆一个劝一个让走”的家庭伦理戏。开播时,直播间在线人数只有八九十个人,但随着哭戏以及矛盾的爆发,在线人数最多达到了6000人,一场直播下来直接涨粉5000人。  但好运没有延续下来。接下来的半年,阿来的直播间不管是涨粉还是直播间在线人数,都停留在1000人左右。后来,他还尝试做过农村公益直播,给农村的贫困孩子送衣服与文具盒,还尝试过给流浪汉送一顿晚餐,但人气始终上不来,期待的巨额打赏也没有到来。  “看来情感主播也没那么好当”,阿来下了定论。他决定继续接麦手的单,起码能赚点小钱。  看似麦手行业正在扩张,但实际上,优秀的全职麦手需求缺口依然非常大。 某情感主播告诉燃财经,不是会说话就可以来当麦手,现在最缺的是会改剧本、临场应变能力强、戏路宽的麦手。“许多麦手以为自己平常能说会道就可以赚这份钱,但真上场了,会发现他们连剧本都没吃透,业务一点都不熟练,更别提演技自然了。”该主播说道。  03 夹缝中生存 如果说以前,对于情感类直播,平台的姿态还比较暧昧的话,那么现在,平台就比较反对了,不仅口子越扎越紧,对直播间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  业内人士介绍,这类直播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黏性高,活跃度好,打赏与带货的效果都不错;但弊端是存在炒作、演剧本以及欺诈等行为,又会让平台声誉受损。“目前,相比流量,平台更爱惜羽毛,所以,治理的力度也会更大。” 比如,一位情感主播发现,抖音动不动就让主播下播。在禁忌词使用上,出现警察、小三等敏感词汇,可能就面临警告或者封直播间,演示打人等动作也会招致同样的风险。快手的尺度相对抖音会大一点,但对于炒作以及低俗表演,快手的态度也是坚决下播甚至封账号。  2020年7月,快手社区官方账号发布处罚公告,集中封禁了一批涉及低俗直播内容的高流量账号,其中包括百万级粉丝账号11个,五百万级粉丝账号3个。这已是过去半年多来,快手官方第12次公开发布专项治理封禁账号名单。  2021年3月,抖音宣布开展第三期“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专项,并封禁350个账号,其中包括10个超百万粉丝账号。抖音在公告中强调,对“卖惨带货、演戏炒作”类账号会进行坚决打击,并持续加大治理力度,一旦发现此类恶意炒作账号,将进行永久封禁处理。  麦手在平台政策调整下,生意起伏不定。但麦手与情感主播是高度绑定的,只要情感主播们有流量焦虑,麦手们就永远有生存空间。 如今,对大部分主播来说,投入大把的金钱买流量、买推荐位或者某个广告页,相关转化率持续走低,已经不是一件高性价比的事情。在快手,一位主播跟另外一位主播打直播打PK,在直播间发红包,引导涨粉,他发现,以前平均涨1个粉丝差不多需要2元,但现在,已经涨到四五元钱了。  相较而言,如果直播间剧本策划得好,麦手表演得力,依靠快手与微信之间的关系裂变,同样能取得不俗的涨粉成绩。  流量意味着利益,就像李成所说,一个直播间在线人数10万+的情感主播直播带货,一晚上至少能挣30多万元。麦手是主播吸引平台流量最新的杀手锏,相较于购买流量包以及发红包等涨粉手段,与麦手合作,性价比更高,用户画像质量也更好,更方便后期流量变现。 但这门生意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麦手演多了,很容易被粉丝认出来,导致主播口碑崩坏。另外,麦手的台词往往在打擦边球,也会引发平台的处罚。如何趋利避害,将这一行变成光明正大的引流手段,仍然需要深入思考。 * 文中倩倩、李成、王姐、李叔、阿来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麦手制造现场直播,你觉得好吗?...

查看更多
小米重组团队,做手机芯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作者:李寿鹏,36氪经授权发布。 据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从多方获悉,本土手机巨头小米正在招募团队,重新杀入手机芯片赛道。知情人士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小米现在正在与相关IP供应商正在进行授权谈判,但公司已经开始在外面招募团队。  “小米的最终目的肯定是做手机芯片,但他们第一颗芯片也许不会是手机芯片,而是先从周边芯片入手”,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考虑到小米之前澎湃S1的高开低走,传说中的澎湃S2无疾而终。还有后来松果团队的变动,早前ISP澎湃C1的亮相,加上当前手机市场,乃至手机芯片市场充满着的不确定性。小米这时候卷土重来,着实耐人寻味。  “澎湃”的初战告败 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举办了“我心澎湃”发布会。  会上,小米创始人雷军介绍了澎湃S1,公司首款芯片。资料显示,这是一颗八核64位处理器,主频2.2GHz,四核Mali T860图形处理器,32位高性能语音DSP,支持VoLTE。而小米C5也成为首款搭载自研芯片的设备。相关资料显示,小米这颗芯片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公司在当年十月与联芯合资成了一家名为松果的公司,并在2015年7月完成了芯片硬件设计。  在发布会现场谈到为何要自研芯片的时候,雷军说道:“因为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雷军在会上同时还强调,做芯片这个事,估计要投入十亿美金以上,投入十亿以上人民币,准备花十年时间才有结果。“在当时,我们大部分人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因为冲出去不知道师生是死,但我的心稍微平静,因为我做好了干十年时间的准备”,雷军接着说。  虽然当时的雷军踌躇满志,但澎湃S1并不出彩的性能,加上C5的平平销量,澎湃S2又传数次拖延,市场上也多次传出了小米手机芯片的不利消息。到2019年,松果电子拆分出大鱼半导体,让小米自研手机芯片的未来更加不明朗。  2020年八月,雷军终于时隔三年再次聊到了澎湃的进展,他也坦言其中的波折。  雷军当时在微博中表示:“我们2014年开始做澎湃芯片,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后来的确遭到了巨大困难,但请米粉们放心,这个计划还在继续,等有了新的进展,我再告诉大家”。  今年四月,在发布公司首款ISP澎湃C1被媒体“嘲讽”做了个小玩意之后,小米公司在芯片领域的再次卷土重来,回应了雷军在去年八月的说法。  从当前的市场现状看来,对小米来说,又是一个投入的好时机。  造芯的好时机? 正如大家所了解,在华为因为美国禁令而增长放慢的时候,包括小米、OPPO和VIVO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屡创新高。  根据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小米集团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3%,成为中国第一大手机厂商。而根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21年Q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排名第三的小米出货量4900万台,同比增长了80%,这个份额领先于排名前五的所有手机厂商。  在这样的销量推动下,小米公司的业绩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据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第一季度营收76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7%。其中智能手机业务第一季度智能手机收入5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9.1,达到49.4百万台。小米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74亿元,同比增长50.6%。  在手机业务的发展推动下,小米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8%。  蓬勃发展的业务,出色的财务数据,加上市场上出现的契机,让小米有底气去重新投入手机芯片研发当中。对于小米来说,做手机芯片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当前几家主要的手机厂商中,排名前几的(OV和小米),加上刚从华为拆出来的荣耀,都基本以联发科和高通手机芯片为主。这让他们很难从供应、性能和差异化方面锻造自己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据笔者获悉,OPPO现在正在大张旗鼓进入手机芯片领域,他们不但高规格打造自己的芯片团队,他们还在手机主控芯片,甚至在蓝牙和PMU等多方面广泛布局。多个接触到OPPO芯片团队的人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绿厂”在做芯片这个事情上很有决心,也很有野心。至于VIVO方面,虽然市场上传言他们在做芯片上有些犹豫,但据笔者获悉,他们无论是在和三星合作定义手机芯片,还是在类似手机ISP芯片这样的周边芯片上,也还在同步推进。  此外,在笔者看来,Arm现在推出了全新的V9架构和Cortex-X系列性能核,给芯片厂商在芯片设计上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并且从某种程度降低了芯片公司打造差异化芯片的门槛。再加上当前地缘政治政治的影响,国内大举发展集成电路,  由此可见,小米重新回到手机芯片这个赛道也是理所当然。  困难依然重重 关于做芯片的难,尤其是在基带方面,特别是现在做5G芯片的难,在过往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及,在这里我们就不再重复详述。以基带芯片为例,Intel的折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范例。就算后来声明在外的海思麒麟,即使他们在基站通信方面有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但也避免不了在手机芯片发展早期走了不少弯路。  另外,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高通、联发科、苹果和三星都已经发布了5nm芯片,3nm芯片也在路上,而展锐也都发布了6nm芯片。小米(包括OPPO等新入者)如果想在手机高端芯片上面有所作为。除了技术以外,巨额的流片资金又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而从当前的中国半导体行业现状看来,因为芯片创业潮的兴起,国内芯片人才的短板愈发明显。特别是在各种高性能计算、GPU。基带芯片乃至OPPO等新兴芯片厂商的出现之后,小米必然会面临芯片研发人员招募的挑战。  有行内人士甚至打趣道,小米做芯片,能不能抢到产能都是问题。虽然这是玩笑话,但足以看到小米手机芯片前路的艰辛。  但至少,小米又重新出发了!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