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简介
学习课程
新闻动态
招生专区
对外交流
钟楼雅韵,思源致远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钟楼雅韵,思源致远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校长寄语

总校长寄语

教育的神圣在于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平等,教师是山,学生是水,碧水青山方成如画风景.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

Respect for the equality of life is what makes education a sacred cause. Teachers are like mountains, and students are like water, which both of themcombine to be a picturesque landscape.

总校长

校园概况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由曹先生 担任学校总校长[了解更多]

常熟国际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承湖畔,2011年由政府投资,伦华教育管理,实施从幼儿园到初中一贯制的国际化教育。目前在校学生人数2000余名,生源质量优秀。学校积极接轨国际,切实优化课程,创新活动设置,连线新西兰的"空中课堂"、"师生共研"和"STEM项目研究"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产品,声誉日隆,备受瞩目。

精品课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显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 | 小北,编辑 | 卓然,36氪经授权发布。 经历了去年大涨、年初大跌,年轻人还在坚持买基金吗? 近两年基金赚钱效应明显,许多年轻人跑步入场,不乏95后。经历了年初的大涨、大跌,年轻基民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为了挑选一只“包赚不赔”的基金,有年轻基民们甚至奉出一套选基金经理的玄学——不看收益、不看行业、不看机构往年成绩,只看基金经理“有没有眼缘”。 名字、颜值、胖瘦、发量、面色光泽与否,都能成为他们选一只基金的理由。 还有新一代买基人坚持“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会将手头上的钱分散到上千只基金中,最少的每只仅持有10元。 3月31日,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鹏华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联合支付宝理财平台发布了《一季度基民报告》,分析数据显示,持有基金时长短于3个月的用户中,超7成是亏损的。 如今基金市场有回温迹象,更让那些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的人意识到,“拿得准,不如拿得稳”。 本期显微故事采访了一群买基金的年轻人,他们选择基金的方法各异: 有的人花了数千元买了上百支基金,最少的一支仅花了10元“入场”,但最终发现他理解的“分散投资”并不会完全分散风险,相反,这导致他在赎回基金时遇到了不少手续上的麻烦; 有的人本身从事金融行业,将现有资产按“近期是否急用”分为“三笔钱”,按不同用途整理出了不同的基金选购指南,收益一度跑赢大部分人。 有的人曾企图做短期波段赚钱,在去年基金牛市时曾赚了不少,遭遇了今年行情变动后甚至亏掉了借来的钱,吸取教训后重新调整了“战术”,开始每天看直播学习投资,形容自己的投资水平“从幼儿园成长到了初中生”; 还有的人受到生活境遇的影响,一度停止了频繁交易,选择定投躲避风险,结果反而获得了超过普通人的收益水平……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用“海王”的办法买基金,“最多时买了上千只基金,赎回都花了好几天时间” 张先生 97年 物流行业  高中毕业后,我就跟着亲戚去新加坡做物流。  去年疫情爆发,国际物流基本停摆,我几乎天天都宅在家里刷手机打游戏。  也是那段时间,我心想反正工作也没什么眉目,不如趁这段时间做点理财。因为我人在国外,能选的基金购买平台十分有限,我就把存在余额宝里的钱在支付宝里选了一只基金,投了几百元。  没想到,第一笔投资我就亏了15%。 后来我换了个策略,不同板块的基金我都买一点,买基金的门槛很低,10块钱就可以入门。于是我又拿了几千元买了上百只基金。  没想到这个办法一开始还挺好用。4月左右,我有一组买的时间不久、总金额超过一万元的基金“噌”地一下,涨了一千多块。  但麻烦的就是,我买的基金太分散,取出的时候要反复操作上千次才能把这笔钱全部取出。而且,因为基金的支数太多,一天还不能完全卖出,得分好几天才能到账。  操作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想放弃,但不卖又不行,我着急用钱生活。 网上很多人都在聊自己选基金的策略、方法,不仅要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行业趋势,但我都不想学。  我觉得基金的收益率就那么点,赚不了大钱,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赚,花时间研究这些不值得。  虽然我广撒网,但也没指望从基金里面赚到大钱。现在物流行业比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好做了点,我就固定 每个月拿30%左右的工资 去买基金,但还是一次买一堆。  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这只基金的年收益率是盈利的,不管盈利多少我都可以接受。忙的时候,我也不会每天盯着基金收益率来看,就在着急用钱的时候打开支付宝看看收益。  目前我买的所有基金里, 有60%的基金是赚钱的, 其中收益率最大的一笔持有了一年多,到现在赚了63%,亏损最厉害的那只最多也就到了18%,因为金额小,所以我心态也还行。  其实我也知道,定投一般收益率都比较能保障,但我不喜欢做定投。 我每个月的开销不太稳定,有时经济本来就很紧张,一开手机看到定投把我所剩无几的现金又扣掉了,那时候我就很崩溃。  未来,我还是打算把钱主要存在银行里,剩下的钱再买基金。目前持有的那上千只基金等收益达到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卖出去一些,不然一次性提取真的太麻烦了。  分清三笔钱,收益率就能保障,“身边收益率100%的人多得是” 高女士 90年 基金销售 毕业后,我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了一名基金公司的销售,工作原因,也开始用更职业的角度来看待基金。  从业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人士买基金和普通人买基金,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同行的朋友买基金,大家关心的维度会更多元,比如基金经理、公司健康与否、基金历史收益等。但普通人可能更容易把基金当做炒股,每天都看涨跌和估值。  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方法所导致的收益率也大不相同。 我所认识的人里面,有很多人能在牛市拿到100%的收益,我也能达到70%左右,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能拿10%就不错了,大多还都处于亏损状态。  2020年算是基金的牛市,很多人都跟风来买基金,却没想到来年后就亏惨了,这波人又开始一窝蜂跟着骂基金经理,我觉得他们大多还未建立一个正确的基金投资观念。  买基金之前, 你就应该先搞清楚“三笔钱”: 哪些钱是平时要用、哪些钱可能过一段时间用、哪些钱长期内不会碰,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钱的选择不同的基金做匹配。  比如,现金类的钱我会放在余额宝,余额宝的利息一般不高,但胜在稳定收益和流动性强。 短期内才会用到的钱,我就投资到偏稳健的债券类基金里。 这种基金还可以细分为短债、中短债、长期存债、投资权益的二级债等,我会根据这段时间的市场来选择配置那种债券型基金。  长期不用的钱,我则投入我看好的行业。 目前我持有的基金属于消费行业,买入后也会长期持有,一般不碰它。  “三笔钱”的概念不算是我独创的,支付宝的基金页面里也有一个关于“三笔钱”配置的小入口。它会帮我评估我账户目前的情况:哪种配置偏少,哪一些风险过高,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友好。  我会比较看重单只基金的长期表现,我更偏好成立时间久、每年经营情况透明的基金,这样你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他们在牛市和熊市的表现。  我也倾向于选择易方达、嘉实、华夏等大的基金机构,大公司的风控体系通常比较严,不会为了短期收益投风险较高的债券,比较安全。  疫情严重的那段时间,我买过一只刚发布华夏基金两年定开产品。我之前买过华夏的混合基金,比较认可它的投资理念,但因为这个要两年,有点久,我就只买了一点点,但没想到,现在持仓的收益率已经窜到了73%。  这种没想过赚钱,但超乎预期的好的基金,遇到像捡到宝一样,特别快乐。  现在很多年轻人投资基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他们对于收益率的概念把握得不清晰,总希望每笔回报就能短时间换来10%、20%的收益, 但这个可能性很小。  从长期来看,跑赢通胀(5%左右)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指标,跑赢GDP就已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指标了,对于大部分基金来说,能持续有6%以上的收益就算相当不错的了。  未来,我还是会主要把投资放在基金上,如果资产增长水平上来了,可能也会考虑做一些私募投资,但那感觉已经是很以后的事了。  定投是我“最赚的投资”,“短期怎么玩,最后都不如定投来得收益高” 黄先生 94年 消防员  2015年,我刚从部队考到士官学校,手边也有些积蓄,就先想到了买理财。  至于股票,我是一直都不太敢碰,我不懂行业、不懂经济形势、更不懂哪个公司靠谱,就怕我一个不小心把本金赔光了。  就连基金,我第一次买的时候也就买了10块钱。 没几天,我发现这10块钱开始有些收益了,比我在银行存款的利息都高,我就开始稳定地买基金和定投,现在已经5年多了。  2017年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聊基金时,他告诫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懂得把投资赚来的钱去赚更多的利润,我被说动了。  回去以后,我就盘了一下每个月的固定支出,把支出以外的钱都拿去买理财。最多的时候,基金和定投里一共放了两万元钱。  持有的金额高了以后,我也开始对理财更上心了,开始看支付宝的理财直播学理财的知识。  买基金时,我看它的涨幅能达到3%,我就会买了。那些网上谈到的大神基金经理的,我也没太关注,有时也会看看基金经理的头像,有眼缘的那些我也跟着买点。  我不懂别人如何,但我个人觉得数学对于理财真的很重要。网络各种“大神”好像看走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卖出,什么时候该买入,但我就不会。  如果我数学能再好一点,对我买基时的帮助应该更大。  去年,我爸得了一场重病,也幸好我还有一笔一直没碰的基金,我把基金和定投的钱取出来大半给我爸治好了病。  剩下的钱,我只留下了1000多元的定投和3000多元的基金,这两笔到目前为止都达到了接近30%的收益率。  未来,我想跳槽之后,存点钱再买基金和定投,如果换的工作钱比较多的话,我还想买股票,买几百块的,要是亏了就当交学费了,但想慢慢学起来。  理财“从幼儿园开始学起”,“之前我是幼儿园水平,现在差不多是初中生” 王先生 96年 个体户  我是个做家装、水泥的个体户。  我不喜欢上班,那种朝九晚五、和同事打交道的过程太煎熬了,所以我更享受自己做生意、自负盈亏的感觉。  不过这几年装修行业不景气,再加上原材料保障,所以我闲时就会找点其他能赚钱的事情。  相比普通人买基金,我大多是做波段,不玩定投,我觉得定投适合那种有闲钱又不懂理财的上班族。  我就不一样了,我时间自由,多得是时间可以研究基金的涨跌,每天看理财直播都要花两个小时  好多人都说,一定要选择一个优质基金做定投,这样才是收益率最高的。 我不这么认为,一般人连判断好基金的能力都没有,就会过于依赖平台推荐,但任何平台推荐的都不能保证一定就会赚。  还有些人会分散投资,找一些公认比较好的赛道比如消费、医疗、新能源去投,但我觉得这种方式也挺抓瞎的,这个行业好了、那个行业差了,最后一配平,你啥也得不到。  基金经理的推荐我也不爱看,那些基金经理为了减少讲话的风险,都会说一句套话 “短期会有波动,长期持有更好” 。  相比之下, 我更喜欢看分析师说的内容,比如这一周的行情周报,从基金的涨跌背后看这意味着什么, 然后说他们看好什么、为什么,他们就讲得比较清楚,对我更有用。  当我在基金的波段里赚到钱了之后,我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不管是靠运气还是靠能力,这种赚钱的感觉让人特别快乐,也特别有动力想继续去做,我也知道炒股不会一夜暴富,但是我就是享受这种涨跌的感觉。  收益上,我去年赚的比较多,但今年到目前为止都还没翻红。今年的基金市场特别震荡,我本来有只基金投了10万,还找亲戚借了2万跟投,没想到2月18日那天好多基金都亏损了,我也把借来的那两万亏完了。  年初,其实我看到了支付宝新年信里提示了:  “当前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已经进入高分位区间,中长期看配置价值依然很大,但短期存在一定压力,”; “有必要降低对2021年权益市场收益的预期”; 但那时涨势很好,我忽略了风险的力量,年后亏损时后悔莫及。  这些失败的买基经历让我思考,究竟应该怎样买基?后来我开始多看新闻,思考政策可能利好哪些板块,看我的基金的涨跌预判它截下来的走势。  我觉得基金市场里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认知等于回报,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如果赚到了,那么这个世界会有一百种办法来收割你,直到你赚到的钱与你的认知相匹配。” 所以我要学的是知道我赚钱的原因,和亏欠的原因,这会让我更有自知之明。  有时候,我也把基金经理推荐的基金作为一个反向指标,当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同一时间推荐某款基金时,这个基金可能就高亮了,我反而会不看好这支基金未来的走势。  我也去股市玩过,但一周就亏了6000元,至今不敢再碰。但整体来说,我觉得想要通过基金实现一夜暴富也是不可能的,它很难快速赚到快钱。  目前, 我的投资水平也就从幼儿园勉强升到初中, 所以我只指望基金挣个生活费,等我准备好了、有足够理财经验了再返回股市,希望炒股能挣的多一点。  后记 中国基金图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基金市场中,超过60%“基民”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年龄都在18至24岁之间,有90后甚至00后。  年轻,意味着更有魄力的勇敢、更大的想象力,但也意味着可能更冲动的投资决策。 大热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也有了一次过山车般的经历。基金大涨,粉丝漫天赞美“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基金一跌,粉丝六亲不认,张坤管理的基金甚至紧急调低了申购额度。支付宝也曾呼吁,要给绩优基金经理更长的运作时间。  但是有一些年轻人并没有听进去,因为年前真的涨得太好了。也许只有亲历其中的基民、基金经理和从业者才能真正感同身受。  这一段引用得有点长,建议改成:2021年一季度《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中显示,拿得准,不如拿得稳。追涨杀跌和频繁交易是影响投资者收益成绩的重要因素。拿住不动的基民比起频繁交易的基民,理财收益增加了30%。 有定投习惯的投资人在2020年获得了更高收益,亏损也更少。有超过6成的定投投资人取得了5%以上的收益。  正如巴菲特有一句为人熟知的名言所说,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做时间的朋友,你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投入能不断滚动增长的资金,在足够长的时间积累下,财富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道理已经听过很多回,市场的涨跌也会反复重演。最重要的那个变量是,你是否在过去的时间里增加了经验值,或是吸取了教训、有所成长?   

中国首条「无人驾驶高速」在江苏建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知一,原标题:《中国首条「无人驾驶高速」在江苏建成!5G加持,车路协同》36氪经授权发布。 基建狂魔,名不虚传。 这不,一条长江上的高速公路,最近刚刚交工验收。 8车道,全长33公里…… 位于江苏中轴线,也是沟通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间最便捷的南北向过江通道。 但最值得注意的,还是这是第一条面向未来而设计、交付的未来高速,软硬件一体化的车路协同系统,不仅支持智能车与路上终端的实时车路信息交互,而且无人驾驶也被考虑其中。 这是中国第一条,也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条。 背后的时代趋势也再明显不过: 更聪明的车,更智慧的路。 未来高速如何未来? 这条以“未来高速”庆贺的公路,全名: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 据官方交工验收通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起自京沪高速与沪陕高速交叉的正谊枢纽,向南跨芒稻河,接五峰山长江大桥公铁合建段,跨长江后与铁路桥分离,止于泰镇高速与江宜高速交叉的大港枢纽,全长33.004公里。 全线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共设6处互通式立交、4处匝道收费站和1处服务区。 江苏方面强调,该段位于江苏中轴线,是长三角高速公路网和江苏省 “ 十五射六纵十横 “ 高速公路网规划中 “ 纵四 “ 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从全国视角来看,它也是连接京津冀地区跟长三角地区最便捷的南北向过江通道。 因为它连接京沪、沪宁两条交通大动脉,预计通车之后,从京沪高速经过江阴大桥过江的车流,将会有很大部分转移到五峰山大桥上来。 扬州、镇江等沿途沿岸城市,都有望得到基建红利。 但之所以被冠以未来高速,更核心的是其智慧能力本身。 因为在这条“未来高速”上,融合了5G、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全新基础信息技术。 路段上建立了全息感知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通过车路协同、云平台+ 人工智能、信息化管控等前瞻性、先进性技术,让道路变得更加智慧聪明。 会带来啥不同? 据官方透露,车路协同系统在沿途安装了RSU等设备,可与车载终端实时进行道路信息交换,辅助、控制驾驶行为。 并且支持无人驾驶。 另外一些极端天气下,比如大雾天气,车道级雾天行车诱导系统点亮车道两侧的地面诱导灯,并通过探测车辆后方的距离,以红灯显示警示区域,提醒后方车辆保持距离,实现车道级安全诱导行驶。 而消雪融冰系统可对冬季路面温湿度状况进行智能判断,自动开启喷淋式和发热电缆式两种消冰除雪方式,确保行车安全。 就连服务区也充满智能化体验,室内外智慧照明传感网,点亮服务区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电动车,还有无线充电基础设施配备,让电动车即停即充。 服务区卫生间,还有异味监测传感装置,并配套新风除霾系统确保空气清新。 总之,各种前瞻性、先进性的技术,都将首次在高速道路基建中应用。 路:被忽略的自动驾驶落地加速器 实际上,关于车路协同和智慧道路的规划,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 但此次未来高速引发热议,核心也在于其中对无人驾驶的支持。 因为一直以来,对于自动驾驶的落地实现,更多被关注到的是车本身。 而路相关,因为兹事体大,涉及基建,被谈论的反而有限。 然而毫无疑问,如果能在路等的基础设施上,能够对无人车有更强冗余和支持,无疑能加速整个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 而且相比起来,中国在基建协同方面,早已行动起来。 之前新基建启动,自动驾驶就是智慧交通、智慧道路和智慧城市的题中之义。 并且百度Apollo、华为、腾讯,滴滴等,都在积极成为智慧道路方案上的供应商。 比如在中国以最早投入自动驾驶研发而知名的百度,除了车端的RoboTaxi、智能车方案,还有面向基建层面的业务,为RoboTaxi和自动驾驶落地提供配套基础能力和设施。 其他独角兽创业公司,也在积极与落地地区,开启系统化打通,比如智能车与信号灯打通,全局性规划和预测。 虽然从技术挑战而言,完全靠单车智能实现更具难度,但如果能配合车路协同——进一步加速落地,为什么不呢? 而且越来越明确的是,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带来的加速度,很可能会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格局的分水岭。 之前,作为全球自动驾驶研发和推进最快的公司,Waymo的领先性毋庸置疑。 但近年来,随着单车智能在长尾场景上的挑战,没有车路协同和更多运营冗余配套的Waymo,在一些实际检验中令人失望。 比如之前,在临时修路场景中的“无可奈何”。又比如RoboTaxi在不同城市的快速复制受限…… 如此种种,若有路端的协同和配合,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不过Waymo,可能受限于内部的原因,也可能是所在地区和体制,在这个方向推进起来实在有心无力,短期内也看不到希望。 所以在自动驾驶领域,其实这样一个趋势也在隐隐成为现实: 中国落地速度会更快,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也终将在与时俱进的基建配套里实现领先。 至少江苏这条未来高速完工交付,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开始。

科技不断改变世界,我们如何适应这个时代?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并保持与时代的同步发展?这篇文章,原标题是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World—Here's How You Adapt,作者Darius Foroux在文章介绍了ADAPT适应框架,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Darius Foroux 在科技领域,人们在谈到创新速率重要性的时候,总是会谈到摩尔定律。这个定律是由科技行业巨头英特尔公司(Intel)的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的,他观察到计算机中芯片的计算能力每两年都会提高一倍。 计算能力的这种年均复合增长,是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用当今的例子来说,如果你现在购买一台计算机,那么它的计算速率可能会比你在2010年购买的计算机快32倍。 其他行业或技术的创新速率都无法达到这么快的地步。举个不是特别贴切的例子,如今,你能买到的汽油动力汽车,其能源效率相比于2010年能买到的汽油动力汽车可能并没有降低多少。 适应或淘汰:理解技术变革 从我的个人经验看来,大多数专业人士仍然在低估技术变革的力量。你只需要想一想你现在能做的事情,再对比几年前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虽然我们很容易就能注意到新一代智能手机在运行速率方面的变化,但我们总是会忽略这些变化对我们职业发展的影响。每当我了解某种新技术时,我都会立马思考:“这种技术会怎样替代我的工作?” 一些人认为,在本世纪内,人工智能将会替代许多种类的工作。一些人认为这种变化会在10年内发生,另一些人则认为会在50年内发生,但所有的人都坚信,人工智能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好迎接这个时代的准备。 如今,甚至已经出现了通过人工智能来写文章的案例。没有人的能力能够超过科技。总有一天,计算机和应用程序也许会让人类的工作变得微不足道。 也许以上内容会让你感觉很恐怖,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应该不会迎来一个像《终结者》电源系列剧情里机器人控制人类的未来。相反,只要我们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科技,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由衷地希望我们都能够减少工作时间,更好地享受生活。我们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创意和文化相关的活动。不可否认的是,这在当下可能还只是像乌托邦一样的幻想存在,但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绝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为了增加我们将来保持与时代和社会同步的几率,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率适应科技变化。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可以提高适应性的思维框架。 ADAPT适应框架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就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因为行为往往是基于个人心态而产生的,因此,改变心态也是改变行为的先决条件。 图片来源:Pexels.com @Alexas Fotos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针对固有心态和成长心态提出了著名的定义区分。具体而言: 固有心态: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的基础能力、智商以及才能都是不可改变的固有特性。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个人的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些特性。 成长心态:认为事物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能够通过努力、优良教育以及坚持不懈来提高自身能力。 我提出的这个ADAPT适应框架(译者注:“Adapt”这一英文单词可译为“适应”),只有在保持成长心态的思维方式下才起效。保持成长心态,就意味着你认识到自己可以去适应与改变。 ADAPT适应框架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去适应。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接受(Accept)新技术正在改变我们工作方式的事实。 弃用(Discontinue)传统方法、思想以及策略。 掌握(Acquire)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创造价值的新技能。 进步(Progress)要保持循序渐进,不要停止学习。 追踪(Track)所处环境中的新变化。 在下文中,我将会详细介绍ADAPT适应框架的每一个方面。 第一步:接受 假设教育是一段有目的地的旅途。当我们毕业并且获得文凭的时候,我们也就完成了这段旅程。 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离开高中的时候就完成了这一旅程,而其他人可能则是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才完成了这一旅程。不管教育旅途最终有多远,大多数人都相信,它一定会走到最终目的地。 然而,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事实。只要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中,我们就永远在学习。世界并非一成不变,所以,ADAPT适应框架的第一步,就是要接受我们永远不会停止学习的这个事实。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几年前学到的知识,可能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但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却总是有人还在依赖他们十年前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我拥有一个商科学位,而一些商科学生不久前都还认为,一家公司不可能同时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 不过,到了后来,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巨大价值。因此,商科学生之前的那种观念就必须置之脑后。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情况。事实上,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数以百万计的商科毕业生在用传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必须接受的是,自己所掌握的许多知识在如今社会都可能不再适用。如果不肯接受世界每一天都在变化这一事实,那我们将永远无法适应这个世界。 事实上,从目前所处的社会而言,如果要说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也并非是特别疯狂的说法。每天都会产生新的公司和行业。你是更喜欢做时代的领头人,还是做时代的跟随者呢? 图片来源:Pexels.com @Steve Johnson 第二步:弃用 如果传统观念变得不再适用的时候,我们要必须要抛弃这些观念。通常,我们都会高举过去适用的那些传统观念。继续用前文中关于商业的案例来说,即公司高管可能仍然会采用传统的竞争策略来获得盈利。 然而,过去获得的结果,并不能保证将来仍然可以收获这些结果。 为了适应当下和未来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抛弃某些观念、想法、流程、策略以及战术等等。我们需要抛弃旧有事物,从而为新鲜事物腾出空间。 自2015年以来,我一直在出版书籍和发表文章。从那时起,我就弃用了许多传统的策略。 有一段时间,我的文章总是会同步发布在Business Insider,HuffPo以及The Muse等线上平台或网站。但后来,这些平台也改变了自己的运营策略,以至于我无法在多个平台同时发表自己的文章。因此,我也弃用了这一策略。 另一个例子是出版书籍。虽然传统出版方式仍然广受好评,但对作者而言,这种方式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利润。 我最初计划走传统出版路线,但随后我弃用了这一策略,并选择自行出版高质量的书籍。在将来,我也许还会再次改变这一策略。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我们必须弃用一些别人正在使用的方法。不能仅仅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做某件事,就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正确的。 第三步:掌握 在弃用传统策略后,我们必须要掌握新的技能来实现新的策略。仅仅使用一成不变的技能,不太可能指望获得不同的结果,这就好比在使用相同原材料的前提下,你不太可能指望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菜肴一样。 但是,大多数人只会在现有的想法和技能基础上,为自己制定新的策略。如果我们保持使用与之前相同的技能,又怎么能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呢?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新技能,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等等。 不仅如此,如果想成为适应性很强的人,就必须要更进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自己所处的行业、既定目标和相关要求。 当我开始自行出版和发表的时候,我就掌握了包括图形设计、文案编辑以及书籍内页设计等新技能,这些技能都与我的目标高度相关。 此外,许多人都对适应科技存在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为了适应科技,我们必须要学会编程。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只需要对编程有基本的认识,这样我们就不会对科技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产生期待。 例如,在我家的公司,就有为专业洗衣机和烘干机设计的操作系统。我不知道如何为这些操作系统编写代码。我只知道这些代码是如何运行的。 我还知道的是,我们无法实现将数据从洗衣机上传到云端。我们需要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使其符合逻辑,为它创建前端,读出数据,然后以可视化的方式将其呈现给客户。 编程是一种顺序性很强的活动。简言之,如果我们不先行考虑B和C,那么我们就无法直接从A跳到D。 如果这样还是不行的话,我就会开始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学习和了解编程。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编程实际上就是逻辑思考,它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优秀的编程人员不用走弯路就能解决问题。 第三步实际上并不仅仅讲的是编程,而是自己要有意识地去掌握可以在今天以及将来可能会产生价值的新技能。总之,你到底需要掌握什么技能,最终完全取决于你。 图片来源:Unsplash @Lindsay Henwood 第四步:进步 仅仅是掌握技能仍然不够,我们还需要在已经掌握的技能基础上取得进步。 例如,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除此之外,我还在学习文案写作、小说写作以及剧本写作等等。我想要了解所有的学科,这不是因为我想要从事不同的事业,我只是希望从这些学科中寻找可以学习的内容。 如果我们没有保持学习与自己职业相关的技能,那就没有在适应这个社会。这一点总是被人忽略。我们的每一天都在忙碌地工作,这导致我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使用ADAPT适应框架来掌握新技能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自己现有的技能。为了确保我们能取得进步,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职业中最重要的技能。 如果我们从事销售或市场营销,那这项关键技能可能就是说服力。如果我们担任领导职务,那这项关键技能可能就与理解人类心理有关。 总之,技能不仅仅总是与某项特定活动相关。写作、设计、编程、销售、管理等都可以称作技能;同样地,心理学知识、情商、哲学知识以及倾听能力也都可以被称作技能。 简言之,技能就是我们所擅长的一个方面,它可以是任何事情。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好,那我们就必须取得进步。 第五步:追踪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随时追踪关注所处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我们不能期望自己每年发生仅仅一次变化,我们必须随时关注可能改变世界的新力量。 这些力量通常都是突如其来的。多年以来,虽然很多人都预测称,短期之内可能会出现一场席卷全球的大流行病。但在2020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新冠疫情的暴发完全是突如其来的。它有什么影响力?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答案完全取决于我们何时提出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随时追踪关注周边的环境、行业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此,我自己会关注有关经济数据、调查报告以及读者、学生和客户的各种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过分依赖新闻。我们需要借助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观察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些才是更加重要的指标。 此外,广泛阅读并研究不同的行业也非常重要。总之,一定要避免坐井观天。 有时,我们所处的行业可能是发生变革最慢最迟的一个行业,有时它又可能是首个发生变革的行业。你需要通过观察其他公司和组织在做的事情,从而来预测自己的业务中将会发生的变化。 例如,最大的住宿预订平台Booking.com首席执行官格伦·福格尔(Glenn Fogel)去年底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疫情形势仍然得不到大面积控制的背景下,他们会接受许多用户都将流失这一事实,并且在短期之内也看不到用户回流。 全球范围内的预订量保持较低水平,对酒店、会议展览以及餐饮等行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重复ADAPT适应框架 如果你认为ADAPT适应框架需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与工作,那你就真正理解到了这一框架。适应变化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如果我向你介绍一个简单的框架,并且承诺它能让你在短期之内就能获得富有成效的结果,那这必定是谎言。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之所以掉队落伍,最大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愿意投入大量时间来重塑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 但这不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吗?我们总是在不断适应所处的环境,生命一直都是如此。这不是我们想要从生活中获得什么的问题,而是生活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的问题。 因此,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多地重复ADAPT适应框架。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可以改善我们生活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译者:俊一

精品课程

广集才贤
海纳百川

网站整站下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