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财经 AWM 在过去,5毛钱就能买到好吃的雪糕,吃不起的顶多是哈根达斯。现在的雪糕价格持续上涨,再也找不到5毛钱的品牌,普通雪糕价格普遍攀升至十几、二十几,甚至几十块,直逼哈根达斯,吃雪糕再也无法带来快乐了。 从几毛钱到几十块,小小的雪糕会变成奢侈品吗? 雪糕价格十年翻3倍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网红雪糕出圈,雪糕涨价引起市场的关注。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为1380亿元,而2014年该规模只有708亿元,短短五年,市场规模翻一倍,稳居全球第一,预计2021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1600亿元。 冰淇淋市场规模的暴增除了因为品牌开始增多以外,价格上涨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小时候,一支雪糕能卖到5毛钱已让很多人感到”消费不起“,现在很多雪糕随随便便定价已经在10元左右。 今年5月以来气温升高,各大雪糕品牌纷纷上调价格,伊利、蒙牛等品牌4元左右等冰淇淋上调了0.5-1元不等,涨幅未超过20%。和路雪旗下的雪糕涨价更是厉害。 和路雪目前在中国的品牌有梦龙、可爱多、和路雪、麦酷狮四个品牌,其中梦龙为高端品牌,可爱多为中低端品牌。可爱多上市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经过几次涨价后,今年可爱多的零售价再次上涨,直接上涨1元,涨幅高达25%。另外,光明冰砖从2元涨至5元。 有数据统计,10年来雪糕的价格涨了3倍,且低价雪糕慢慢在消失,如大头雪糕、七色球、欢乐园...都已销声匿迹。在雪糕涨价背后,网红高端雪糕“功不可没”。 五一期间,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上新来一款“青铜味”的雪糕,文创概念来源于三星堆出土的两款青铜面具,一种是“出土味”,另一种是“青铜味”,通俗的来说,就是巧克力和抹茶两种口味。而仅仅是改了一下名字,就不一样了。该雪糕一根10元,排了很长的队伍,1200多支雪糕在当天很快售罄。 文创雪糕并非三星堆这一家,如今像故宫、西湖、黄鹤楼、乐山大佛等景区,都在结合景区特色推出独特的文创雪糕,且价格并不便宜。 除了文创雪糕,其他特色雪糕也很受欢迎。如近期网上流行的“五三”雪糕,就是根据《5年高考,3年模拟》推出,一经上市迅速走红。 网红雪糕不能只有“概念” 雪糕涨价的重要原因与原材料价格提高有关。雪糕的主要原料包括水、牛奶、奶粉、白砂糖、奶油等。近年来,奶粉和糖的价格不断提高,奶油、牛奶则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因采用的原料更加健康而涨价。比如,一升植脂淡奶油的价格约是动物奶油的2-3倍,为20元/升。 再加上全程冷链运输带来的物流成本将全部由消费者买单,定价在66元88元的昂贵雪糕品牌越来越多。 不过,如果仅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来提高雪糕的价格,并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很多商家开始从包装和“概念”上下功夫。 近几年,雪糕不再是简单的“口味”之争,还有“概念”之争,即便口味“奇葩”。 2018年,钟薛高一款名为“厄瓜多尔粉钻”的网红雪糕,售价66元/支的天价,成为“雪糕中的爱马仕”,刚一上市就被横扫一空,其销量更是位列天猫冰品销售榜的榜首。之后该品牌又推出了一款“臭豆腐”味儿的雪糕,虽然受到市场吐槽,销量却令人出乎意料的好,还带动整个电商数据的上升。 天猫小黑盒和阿里妈妈的数据显示,2020年“臭豆腐”味儿冰品GMV同比增长了6772%。 随后,这种营销套路被纷纷效仿,各种奇葩的口味相继涌现,比如海苔、肉松,甚至老干妈;还有白酒、德式黑啤等酒味雪糕,大闸蟹、铁锅炖、石锅拌、葱爆大鱿鱼、葱爆牛奶、芥末海苔等小吃风味雪糕也开始出现。 网红雪糕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吗? 近日,钟薛高一款冰淇淋卖到200多元一盒的单价,另外配送费还需要60(冷链运输),就是这样昂贵月销量还达到上千。值得注意的是,钟薛高除了价格贵出圈外,从2019年开始,多次被曝细菌超标,还曾涉嫌虚假宣传。 万万没想到,年轻人实现了“荔枝自由”、“车厘子自由“,最终却败给了雪糕。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06-09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BS新品略”(ID:nbscaijing),作者:吴文武,36氪经授权发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带动颜值消费,市场上打着各种噱头概念的美容产品层出不穷,然而一不小心就交了智商税。 01 干细胞美容火了 继前段时间央视财经报道了量子产品虚假宣传和量子美容乱象不久后,干细胞美容概念又火了。 日前,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干细胞美容“超速狂奔”:有钱人的智商税?》报道,引起了新品略的关注,文章报道了当前美容行业干细胞概念的火爆,通过市场调查揭露干细胞美容表象下暗藏的不为人知的乱象。 目前在医美、保健等领域,掀起了一阵干细胞概念热,干细胞产品被吹捧为“冻龄”、“逆龄”,“提高免疫力”,甚至治疗疾病的“秘密武器”。 有些美容院公开宣称,“干细胞美容针一针见效”,“干细胞美容抗衰,冻存你的青春你的美”,有的甚至号称能“一针年轻十岁”。 市场上打着干细胞美容概念的美容院或者整形医院不胜枚举,产品种类繁多,比如干细胞美容针、静脉回输干细胞、干细胞化妆品、口服干细胞保健品等。 这些所谓的干细胞概念美容产品的价格从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不等,特别深受高净值人群爱美人士的青睐,难道真是专割“有钱人韭菜”? 很多爱美人士以为打的是干细胞,其实注射的是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一种可以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多肽类的细胞因子,可在实验室进行人工合成,而且被美容行业滥用多年,完全不是干细胞。 不少爱美人士经受不住商家的宣传引导,使用了这些所谓的干细胞美容概念产品,但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效果,大多只是图一个心理安慰。 并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比如有爱美人士为了除皱抗衰,花费近万元打了所谓的“干细胞填充”,起初感觉效果不错,但在一年之后出现了“疯长”症状,也就是局部皮肤组织细胞增生,这多由皮下注射生长因子所致。 新品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爱美心切,一时冲动,短期美丽,轻则损伤,重则毁容。 02 什么是干细胞? 要了解所谓的干细胞美容概念,就得先了解干细胞是啥。新品略先向大家科普下什么是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具有强大的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即起源细胞。 干细胞在发育阶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胚胎干细胞,另一种是成体干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血液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等。 新品略用更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干细胞是细胞中的母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它可以分化出血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等人体所有细胞,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在人体内都会有干细胞,而且这些干细胞能恢复组织,并制造新的高分化细胞替代自然死亡的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 举个例子,胃粘膜细胞只能存活5天,而环游全身大小血管、毛细血管超过2000公里的红细胞能存活120天,皮肤表皮每2个星期就会更新,干细胞每300-500天更新。 于是乎,干细胞概念就被包装成抗衰美容、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等各种概念。 03 干细胞美容是交智商税吗? 市场又刮起了干细胞概念风,例如“脐带血面膜”、“植物干细胞”、“胎盘提取净化”,新品略看到这些名字都瑟瑟发抖。 然而这些护肤品都宣传含有干细胞,有修复皮肤细胞损伤,延长细胞寿命,抗衰老等功效,甚至还有一些话术夸大说干细胞护肤是“还童术”。 面对火爆的干细胞概念,市场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医疗美容机构或者相关品牌大肆宣扬干细胞的各种功能、应用场景,科普国内外干细胞产品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用过干细胞美容产品的爱美人士对其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有的说有效果,有的说没感觉,有的很受伤。 而从科学和专业角度来看,对干细胞概念乱象给予的质疑、批评和纠正的声音占据绝大多数。 如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平在某问答平台上分享观点称,干细胞美容其实从来都是骗局。北京科协在今年5月中旬发表专题观点文章称,用干细胞注射抗衰老,简直是拿生命在美容。 如果从行业宣传规范角度来看,就更离谱了。 新品略发现,中国《化妆品标签标识禁用语清单》显示,化妆品严禁使用“干细胞”等词语。也就是说如果美容院或者化妆品宣传其产品中含有干细胞,完全可以质疑合法性。 仔细研究会发现,干细胞概念并不是这两年才火起来的,其实已经火了N多年了,一直备受争议,干细胞美容骗局也出现了不少。 早在2012年,当时国家卫生部就曾叫停所有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项目,并对该行业进行过为期一年的整顿,直到2019年年底,国家卫健委才重新推动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和项目备案工作。 可以明确的是,现阶段中国注射用干细胞产品基本还处于研究或临床验证阶段,能够批量化生产供应市场大规模应用的产品尚不存在。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宏伟对南方周末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一款用于美容注射的干细胞产品获得国家批准,食品、化妆品中更不可能存在活的干细胞。如果在市场上看到100种干细胞相关产品,那这100种都不是真正的干细胞产品,肯定也是没有经过审批的。 目前,国内有超过120家医疗机构有资格从事干细胞相关的临床研究,而且明确不收费,不得商业化。 所以说,爱美人士使用所谓的干细胞各类美容产品,说其是在交智商税也不为过。 04 要科学了解,才能不交智商税 干细胞美容概念火了,其背后有着市场供需产业链,爱美人士为了爱美愿意为各种美容产品付费,而商家就是抓住了爱美人士的这种消费心理,进行各种概念包装、宣传和引导。 这些干细胞产品的背后也有着一整套产业链和商业逻辑,从产品包装、宣传推广的厂家,到美容店、平台和商家,以及各种渠道,最后到达服务终端等有层层利益链。 一位做医美行业的资深专业人士告诉新品略,有许多消费者都是通过所谓的“朋友推荐”、“博主推荐”、微商渠道、社交平台等,每拉新一个新客户,渠道可以抽取10%甚至更高比例的利润。 作为爱美人士的消费者,对所谓的干细胞美容产品了解甚少,大多都是通过美容店等渠道引导进行消费,一味追求爱美,结果一不小心就被割了韭菜,交了智商税。 新品略想说的是,消费者在面对这些新概念的产品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和跟风,要以科学的眼光去了解这些所谓的高科技概念,要做到科学理解、冷静思考,才能不交智商税。 然而我们并不难完全以此否认干细胞正向研究的科研意义和前景价值。 尽管从目前来看,干细胞美容产品备受质疑和争议,但科学总是进步的,从长远来看,干细胞会随着技术研究情况走向应用,比如在干细胞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在一些疾病治疗方面会取得进展。 至于干细胞未来能否应用到美容保健领域,这就要看干细胞未来的科研进步和场景应用进展,但至少现阶段还不具备可行性。
2021-06-09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潮观科技DT”(ID:Tech-Witness),作者:周越,36氪经授权发布。 入夏还没多久,钟薛高就又火出圈了。而且出圈,也彻底让钟薛高成为了继奶茶、元气森林之后又一个全民热议的新消费品牌。 就像当年喜茶的流行带动了网红奶茶的崛起一样,钟薛高的出圈,也带动了整个雪糕品类的流行。这里面如中街1946、光明×大白兔、三只松鼠与蒙牛的“霸气坚果”等等;而如果再算上三星堆、故宫、黄鹤楼等景区纷纷推出的各种文创雪糕。可以说,雪糕已经成为了今年当之无愧的现象级消费单品。 百度指数中钟薛高与喜茶的搜索热度 当然,从知名品牌到文创雪糕,虽然地域不同,品牌相异,甚至形象上也千差万别,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价格都不便宜。 从钟薛高到各大景区的文创雪糕,便宜的可能七八块钱,普遍的则达到十元以上,特别贵的如钟薛高的厄瓜多尔粉钻系列,更是创下一支雪糕66元的记录。这样的背景下,相比起几年前2~3元的雪糕单价,也无怪很多人感慨,再也吃不起雪糕了。 但正是在这样的感慨下,部分社交内容平台上关于雪糕却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在他们的语境中,17元一只的钟薛高是值得被推荐和种草的东西。频繁的文案内容,几乎让人相信,在流行消费升级的当下,国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了一种真实的转变,以至于17元一只的雪糕在当前的消费日常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当然,不难看出,这两种不同的语境其实存在巨大的反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钟薛高带来的“消费升级”,究竟是企业营销创造出来的一种错觉,还是真的确有所需呢? 01雪糕,贵的理由 提起钟薛高,除了网红、国货、雪糕界的爱马仕之外,很多人还会想到的就是“贵”。当然,很多人可能也会有疑惑,为什么这两年便宜的雪糕越来越少了。 其实,回顾雪糕在国内定价历史, 国内雪糕的第一次集中涨价是在2007年到2018年之间。而这个时期里,也正好是国内的奶、糖、巧克力等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阶段。 可以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成为推动雪糕涨价的第一个因素。但除了糖、奶、巧克力等基础原料的价格上涨之外,消费者对于雪糕要求的提高,也成为推动整体成本上涨的重要因素。 据CBND消费大数据的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19年,消费者对雪糕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更多小众口味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除此之外,吃得更健康也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点。低糖、低脂、无添加这样的健康理念也开始在冰淇淋界普及。 更健康、更有个性成为新时代消费者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又不断推动雪糕从配方到原材料的更新。需求变了,成本自然也就变了。 而在原材料成本上涨之外,物流成本的上涨也成为影响雪糕价格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雪糕和所有消费品一样,走的是品牌方、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的分销路线。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下,大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小到四五线城市乃至县城,基本上都有本地的冷链经销商存在。 这些冷链经销商,他们在自己的城市里拥有冷库,并长期负责当地的冻品和冻货生意。一般来说,他们会在夏天卖冰淇淋雪糕;冬天卖水饺汤圆;中间的端午和中秋,还能顺带经营一下粽子和月饼。在早期的经营结构中,品牌方对这些本地的冷链经销商有着极大的依赖。 可能有人会想,早期的雪糕是从代理商到零售商层层加价,如今的电商则是品牌方直接对接消费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物流价格咋还上涨了呢? 这个原因就在于,早期的经销商体系虽然层层加价,但这个价格是包括了冷链运输的成本的。而且早期的雪糕品牌大多都是本地的品牌,运输通常不会出省,再加上由经销商统一运输,用一对多的模式,每一次的运输成本均摊到每一个单品上,消费者感知到的物流成本就并不明显。 而现在通过电商下单,物流的方式则变成了一对一的配送。就拿物流成本占总成本46%的钟薛高为例,用户在淘宝下单之后,钟薛高要准备保温袋、隔温箱、一袋干冰,再加上顺丰的冷链配送成本。这些在早期由许多消费者共同均摊的成本,现在却需要消费者单独买单,整体下来物流成本自然也就高了。 来自抖音用户“小尼莫”关于钟薛高的视频 当然,这里面钟薛高也有KA渠道和便利店的零售渠道。但对于许多品牌商来说,为了统一的品牌管理,通常也会执行统一定价的策略。渠道的利润高了,卖自家产品的动力自然也就高了。 而这其实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楼下小卖部的冰柜里,一两块钱的雪糕逐渐销声匿迹的原因。 因为对于零售店铺来说,经营冻品除了进货成本之外,冰柜的占地面积、每天消耗的电费是固定的。卖低端产品,一支雪糕赚一两毛钱,即使每天销量都很好,一天也才几块十几块钱的利润。 而如果销售高端产品,一只雪糕的利润就有两三块钱,这能顶得上低端雪糕卖一箱的收入。所以在消费者能接受的情况下,门店自然也愿意销售利润更高的高端雪糕。 除了原材料和物流,营销费用的大幅增长也成为现在网红雪糕定价普遍较高的一个原因。而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雪糕消费场景的转变。 钟薛高联合创始人周兵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传统的雪糕是一种遇见消费、随机消费的场景。”夏天出门在外,我热了、渴了,看到雪糕之后顺手买一个。 所以对于早期的雪糕品牌来说,最好的营销方式就是最大限度的铺开渠道,这也是就是早期营销人说的“渠道为王”的一种案例。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品牌方为了将自己的产品铺到更多的门店,几乎都会主动给各种渠道赠送冰柜。而有的品牌为了能在门店占到更多的排面(商品的展示位)还会主动给门店补贴电费。 在现在看来,这样的营销方式可能比较古典,但在早期,这种营销方式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如果再算上冰柜的使用年限,冰柜上还能张贴的广告,一次投入的影响力往往就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现在,雪糕的消费场景变了。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雪糕不再单单是一种我热了渴了时消暑解渴的东西,而更成为了一种甜品、一种休闲零食、甚至一种社交工具。因此与以往注重功能的产品属性不同,如今的雪糕需要更多品牌向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都知道,钟薛高是在小红书上打响品牌知名度的。如今在小红书的主页搜索“钟薛高”,光显示的笔记数量就有1万+。而据我们所知,这样的一条笔记,如果不是“自来水”,那么一条笔记视KOC和KOL的定位和影响力的不同,价格也从200元到上万元不等。 当然,与传统渠道铺冰箱一次投入获得持续一两年的效果不同,这些笔记的热度、带来的品牌曝光和流量都是有时效限制的。因此,一个品牌如果要持续保持热度,就需要持续买入流量。这在线上流量红利退坡的当下成为了一种刚性的成本,并且这些成本最终也需要转化到产品的售价当中。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转变,我们如今在便利店花17元钱的买到的可能就不再是一只雪糕了。它因为各种各样成本的堆叠,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标签,或者一种生活方式。 这就像之前的网红奶茶一样,在具有了社交属性之后,无论是品牌还是价格也都完成了一次跃升。再加上钟薛高的消费者集中在一线城市,尤其以20-29岁的年轻女性为主。这样的画像与奈雪的茶,喜茶这样的网红奶茶的用户画像高度相似。 所以说,雪糕价格的上扬其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里面,除了需求带来的成本变化,还在于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品牌溢价。 02谁在为钟薛高买单? 现在的雪糕虽然贵,但贵有贵的理由。不过,按常规的逻辑来讲,价格与销量往往呈反比例的关系,即价格上涨之后,销量就会下降。但钟薛高的价格增长之后,却能依靠高于常人的价格成为出圈的理由。那钟薛高的需求又来自哪里? 在我们看来,支撑钟薛高走红的原因其实有三点。这第一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雪糕在消费场景上的改变。如今,雪糕已经从早期的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转变成了一种社交产品和休闲零食。而钟薛高的网红属性又让购买钟薛高多了一种身份的认同和猎奇的感觉。 其次,购买甜品可能来自缓解自身压力的需要。据相关数据显示,对于亚洲消费者来说,16%的人认为每天不仅一次感到压力。而甜食则能够促进人体分泌血清素,让人更容易放松,心情愉悦。这可能也是雪糕、奶茶成为消费潮流的原因之一。 第三点则在于钟薛高确实击中了当今新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 佐大狮联合创始人李骥就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他认为新时代下的消费者有四个特点:第一,民族的自豪感越来越高;第二,个性化和个人化需求增强。第三,对品质感、性价比同步追求,不仅仅是便宜和贵要的是性价比和品质感。第四,关注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看重品牌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东西。 面对这些不一样的特征,钟薛高也确实每一点都有针对性的打法。 图片来自钟薛高官方微博 例如在造型上,在国潮崛起的环境下,钟薛高特地设计了瓦片形状的模具,并在雪糕中增加了回字形的纹路。 在品质上,无论是吐鲁番盆地的红提、爱尔兰的陈年干酪、加纳的 A+ 巧克力、日本的抹茶,还是极为稀少的粉色可可豆,其实都在强调这是一个极具个性和品质的产品,购买它能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钟薛高联合创始人周兵在采访中也曾提到:当下除了口味创新以外,更需要做情感层面的创新,去做更多内容层面的展现。因为在物质特别丰盈的当下,大家是需要在口味之外的其他层面彰显与众不同和个性的元素。既让客户觉得好吃,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又很好玩。之前推出的“断片”雪糕、“未成年雪糕”基本上就是站在这样的思维角度下。 第三就在于钟薛高独特的SKU经营策略。电商在线曾在文章中提到:钟薛高内部就有个规定,长期在卖的产品SKU不超过15个,产品可以循环存在,但不能同时出现在市场上。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曾透露其中的营销技巧:“推到市场的产品如果有30种左右,那里面有20种要么是限销限量的话题款产品,就卖一天,要么是季节性产品,就卖一季,都是短期产品,以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再生产。” 而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真正喜爱的产品可能也就那么一两款,更多的口味又会带来一种惊喜感。让消费者的每一次购物都有一种抽盲盒的感觉。而对于那些你喜欢的口味,时常断货又会让你永远保留有点期待,并时常去周围的便利店看看。 在这样的策略下,钟薛高已经成为了一种标签,或者一种娱乐性质的东西。吃这个雪糕,除了把一种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还相当于参加了一场集卡牌的游戏。 无可否认的是,对于如今火爆的钟薛高来说,广泛的需求基础是确实存在的,但这里面有没有非理性的冲动消费,或者猎奇的一次性尝试,还有待两说。 小红书上关于钟薛高的笔记 毕竟对于钟薛高来说,它其实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全网都在说好吃、惊艳、绝绝子,社交平台上的种草文案更是恨不得用“天上少有,地上难得”来形容。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朋友购买尝试了之后,大部分人却都表示:差不多,仅有细微的差别;有点好吃但不值得三倍的价格。 所以,如果不考虑极小的概率,即周围的朋友都存在幸存者偏差,并且都恰好是不喜欢钟薛高口味的人。那么那些流量平台的推荐内容和我身边的数位朋友两者之间肯定有一方说了假话,或者至少存在夸大的成分。 但就个人情感来说,我肯定更愿意相信身边的朋友。再加上对于夸大宣传这件事儿,钟薛高本身也有前科。2019年4月,钟薛高就曾因发布虚假广告,被上海市嘉定区监督管理局罚款6000元。 所以,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都是因为看到网上汹涌而来的测评,然后被推荐,被种草,然后再去尝试购买。毕竟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可能很少会有人吝惜那满足好奇心的十几块钱。但,满足好奇心之后呢? 可以知道的是,钟薛高在雪糕的品类上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所以在这之后,钟薛高又陆续推出了「理象国」的水饺和「钟薛高的糕」甜品。这就相当于,钟薛高用网红雪糕在消费市场打下了一颗钉子,然后期待以这颗钉子为基础,衍生出更多的品类、 但相比于17块钱一只的雪糕,钟薛高其他品类的产品则显得更为“高端”。其中理象国的水饺便宜的66元一盒,折算下来1.65元/只,贵的如鸡丝松茸98一盒,折算后达到6元一只。 图片来自钟薛高官方微博 而新推出的「钟薛高的糕」即使便宜的,单价也达到198.8元(280g),而且60元邮费还要另付,一次购买下来,用完优惠券也需要248.8元。 或许也是因为价格,在钟薛高后续推出的两款单品中,无论是水饺还是甜品,销量其实都并不乐观。 其中,「理象国」水饺上架一周多之后,其天猫官方店的总销量也仅有100多份。「钟薛高的糕」上市一月左右,销量也没有过千。 因此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年来,我们消费可能真的升级了,但这种升级显然是有限制的。现在的人可能不会因为十几块钱而纠结,但为了满足一次社交需求,就花费一百多元。许多人可能还是会更谨慎的做出选择。 当然在另一方面,我们认为钟薛高是一个标签,但基础款的钟薛高就已经足够我将这种标签贴在身上了,进阶的需求如水饺、甜品其实同样也等于一个标签,虽然产品不同,但对于标签来说,其实并无二致。而这可能也是钟薛高在后面的产品尝试中频频受挫的原因之一。 因此,总的来讲,这些年来我们的消费确实是在升级,人们有了更丰富的需求和高品质的需要,但这种消费升级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制,就不再是升级了。 毕竟,曾经花一两块钱吃一个雪糕,你说升级七八元能吃得更好,那这是升级;而你如果说十几二十元,还要成为家庭常备,那这就不是消费升级能解决的事了。 一时的猎奇,确实能够带动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但有没有人复购,有多少人复购,又成为了另外一个故事。 03尾言 最后,对于商品的定价,钟薛高是以贵闻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贵有贵的价值,只要有人买单。 确实,任何商品在没有出圈之前,只要有人买单,卖多少钱都是合理的。但当这个商品出圈之后,它就一定会面临大众的检验。而这种检验的标准也将是更大众化的。 事实上,在钟薛高出圈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思考,17元一只的雪糕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在这之前,人们只是跟着那些安利、种草的内容去了解。当人们真的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更多不同的声音也就开始出现了。 这种声音,开始是在知乎,到现在,即使在小红书这个钟薛高崛起的地方,也开始出现了许多反测评的内容。 对于钟薛高来说,想要出圈,依靠这个品牌扩大更大的影响力,就必然要面临消费者这样的审视。在这之后,能不能继续火下去,这是个问题;如何让小众的变成大众的,也是个问题。 ▪ 封面来源:钟薛高官方微博
2021-06-09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研究院”(ID:alpworks),作者:白在宣,36氪经授权发布。 白酒搭台,众路神仙唱戏,大豪科技在短短半年多股价就涨了近5倍。 1983年2月12日20:00点整,中央电视台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向全国电视观众播出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 那个时候,平均每33个人才能拥有一台电视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围聚在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旁,聚精会神的看着带雪花的屏幕上演员们穿梭的身影,时不时爆发出一阵喝彩和欢呼。 每当问起春晚最喜爱的节目时,十有八九的人都会选择小品。 但真正能被观众所记住的小品并不多,更多的是那些小品中的经典台词。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这是1996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里,赵丽蓉和巩汉林之间的一段经典台词。 喝二锅头就像喝豆汁一样,是体现北京韵味的一种表现。 喝的时候多配以凉菜,如花生米、豆腐丝、酱牛肉、拍黄瓜等。在品尝老北京小吃,比如卤煮火烧、爆肚、白水羊头的时候,食客也常常一起饮用二锅头来助兴提味。 所以,在北京的大小餐馆里,销得最快的是二锅头,因为最对口。 这其中又以牛栏山和红星两家的最为出名,前者来自早已登录A股的顺鑫农业,后者则有望通过“借壳”大豪科技(603025.SH),实现曲线上市。 6月4日,大豪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向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北京一轻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向北京京泰投资管理中心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45%股份,向北京鸿运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1%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一轻资产管理公司100%股权,直接和间接持有红星股份100%股份。 受此影响,6月7日开盘后,公司股价在盘中经历宽幅震荡后,于尾盘封住涨停,并创出历史新高,4.95万股东(截至2021年3月31日)因此受益。 01 炒股养家 就像是二锅头与茅台在受众上的差异一样,在大豪科技的投资者中,你几乎找不到类似张坤、刘彦春这样“爱酒”的基金经理。 那推动公司股价上行的资金来自哪里?我们在龙虎榜中,找到了答案,来自于游资、机构和券商自营、外资和北上资金的合力,其中,游资的贡献最大。 据不完全统计,近40家游资参与了大豪科技重组题材的炒作,其中不乏知名游资。 其中的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茅台路证券营业部,系知名游资炒股养家的席位。 炒股养家,男,上海人,姓名不详,其名号来源于网络上淘股吧的ID。 2008年,在下了很大的决心辞掉工作后,炒股养家成为了一名职业股民。 一开始由于对股市并不懂,只知道跟着别人买卖,或是听股评家、报纸推荐来买卖股票,并且赶上了熊市,结果亏多赚少。 作为小资金做起的典范,炒股养家刚进入股市的时候本金还有90万,到了2008年底,手中的资金只剩下40万。 2009年,他励志发愤图强,发誓要从股市中赚钱来养家糊口。 在学习了各类战法后,炒股养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短线交易模式。到了2010年5月,他的资金量突破了200万。 他在网上最后一次公开自己的资金量是在2011年1月,这时候他的资金量已经突破了600万。后来,他隐匿于江湖,不在网上发声,人们只能够从龙虎榜上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然而,炒股养家的励志故事,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 在某资深游资人士看来,交易这条路很难,因为交易的门槛很低,但能成为优秀交易员的人极少。短线投资这条路的淘汰率很高,沉没成本太高。 “市场如战场,信息瞬息万变,投资者要有非常强的理解力,对市场情绪、题材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打这个板,什么时候打。只有极少数人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能赚到钱,能实现稳定盈利。做短线,重要的就实现稳定盈利,但很多人做不到稳定,所以成长不起来。”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除了炒股养家,经常关注龙虎榜的朋友,恐怕对下面这两个营业部并不陌生,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拉萨东环路第一证券营业部和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 这两个是散户集中营,又名韭菜集中营。他们的特点是,从不主动拉升,又非常爱做T,一两个点的拉升,就立马卖掉。等降下来,就又立马买回来,所以你会经常看到它们同一天在同一只股票上的买入和卖出。 02 突然消失的华泰 除了游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下称“华泰证券总部”)这一席位,近年来也经常现身于大豪科技的龙虎榜。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华泰证券自营盘在进行买卖。”某私募人士进一步表示,“很多私募通过华泰证券渠道发行产品,作为优惠条件他们也可以使用券商的通道,获得交易便利,比如以前泽熙的徐翔就经常使用国泰君安的席位,所以你会看到那时候国泰君安总部席位经常上龙虎榜。” 不论华泰证券总部是否代表着华泰证券自营盘,其追热点的能力,一点也不输游资。 今年以来,既参与了像新能源车概念北汽蓝谷、碳中和概念华银电力的炒作,又参与了二线白酒海南椰岛的拉升,上半年的主流热点,一个都没落下。 不只是龙虎榜,我们在大豪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发现了华泰证券的身影。 去年四季度刚刚新进成为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的华泰,却在今年一季度从名单中消失了,这似乎与大家认知中机构长期持股的印象并不一样。 而这短暂的停留,也不禁让人联想起去年在大豪科技身上发生的一件蹊跷事。 时间退回到2020年11月23日,当天大豪科技的股价在开盘后不久就出现异动,成交额由日常3000万左右飙升至1亿元,股价也随之涨停,但彼时并未在市场上找到任何关于公司的利好信息。 直到次日晚间,大豪科技首次公告计划收购一轻资产管理公司及红星股份,市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公司要转型做酒了,而彼时的市场恰好正处于白酒的疯狂上涨行情之中。 后来,股价连拉11个涨停,从最低的7.62元,涨到了32.95元。 一时之间,对大豪科技可能存在内幕交易的质疑满天飞。 此后,根据大豪科技的公告,公司与一轻控股、京泰投资签订收购协议的时间正是11月23日,而这一巧合更进一步加重了众人的猜测。 对于众人的质疑,监管层也着手问询。在问询函中,监管层不仅要求大豪科技明确交易的具体筹划过程和重要时间节点,还让提交本次交易的内幕知情人名单。 按照大豪科技董秘王晓军的说法,本次交易内幕知情人大概一百七八十人,公司已经做过查询,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没有任何交易大豪科技股票的行为,“至于说有没有其他的我们不太好说,因为这个渠道比较多。” 此事后来也没有什么说法,最终不了了之。 03 爱慕佛系持仓 除了上述投机者,我们在大豪科技的股东中,还发现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爱慕股份(603511.SH)。 对,就是做内衣的爱慕股份,5月31日刚刚上市。 如果你不是大豪科技的长期追踪者,仅凭历年十大流通股东的变化,会想当然的认为,爱慕股份是个选股好手。 因为按照大豪科技去年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爱慕股份确实是新进成为公司第九大流通股东的,而彼时正是大豪科技暴涨的前夜。 但事实上,爱慕股份持有大豪科技已经3年多了,更准确的说法是被套了3年多。 而这件事,与大豪科技的另一次“不务正业”有关。 2015年5月,也就是大豪科技刚刚上市后的一个月,公司就动起了跨界的念头,开始接触一家名为浙江明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明德”)的企业。 浙江明德,是国内袜机电控领域的龙头。 但袜机电控行业是大豪科技未曾涉足过的领域,加之考虑到浙江明德还有其他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业务,大豪科技决定采用“两步走”收购方式。 首先,让浙江明德的原股东出来成立一个持股平台(南通瑞祥),与大豪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大豪明德,大豪科技持股10%,由大豪明德承接浙江明德原有的袜机业务,最终,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将浙江明德的袜机业务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 在那次并购中,大豪科技向爱慕股份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算是引入产业链下游的战略投资者。 也就是那次,让爱慕股份成为了大豪科技的“追随者”,也让爱慕股份足足被套了3年多,其所持的股份经过转增后变成了356.11万股,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所谓的“新进”。 虽然后来早已过了限售期,但爱慕股份仍然选择了佛系持仓。 苦苦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曙光,随着大豪科技的华丽转型,股价飙升,爱慕股份也开始了大举抛售。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爱慕股份持有大豪科技193.29万股,较当初的356.11万股,减少了近5成。 如同医美一样,白酒的此轮炒作早已脱离了基本面的范畴,大豪科技的追随者们也是时候该醒醒酒了。
2021-06-09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作者:田巧云,36氪经授权发布。 这两天,微博热搜上最叫人意外的不是奈雪的茶即将上市,也不是喜茶何时IPO,而是一则“邮局开卖奶茶”的新闻。 奶茶的普及不需怀疑。近几年,办公室下午茶的日常往往是今天喜茶,明天7分甜,后天1点点,恨不得把所有茶饮品牌轮流喝一遍才过瘾;而最近,办公室下午茶时大家开始问,有什么新茶?还有什么好喝的?哪家不那么甜? 所以,如果不是邮局和奶茶这两个毫无关联的名字捆绑出现,被惯坏了的奶茶人(指隔三岔五就要点杯奶茶的人)早已处变不惊,奶茶业的内卷也可见一斑。 提起邮局,三十年前满大街的绿色邮筒已然成为一代人的怀旧符号。就当人们逐渐遗忘这个曾经为大家传情达意的“绿皮筒”时,谁曾想,它却以一种复古与现代交融的姿势出现在大众视线。 虽然没多久中国邮政福建分公司便向外界澄清,此奶茶铺并非中国邮政的业务,只是入股公司的合作项目,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兴奋的网友将邮政奶茶“玩坏”的热情。 据企查查App显示,“邮氧的茶”为福建省邮氧的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产品,商标则为中邮恒泰药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中邮恒泰的大股东正是中国邮政100%控股的中邮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如此看来,虽不能说中国邮政直接售卖奶茶,但也不是毫无干系。撇开奶茶,这两年,中国邮政不断尝试与年轻人对话,由此而引发的营销话题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01 多元尝试的中国邮政 1998年,邮电正式分家,邮政独立运行。2005年,邮政政企分开,这标志着中国邮政由此进入市场化运作时代。 两年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相继成立,至此,中国邮政的主体业务更加清晰,并于2019年正式成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 当年,中国邮政公布其全年收入达到6172.5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538.9亿元,同比增长16.6%。 拆分到各个业务板块,一些数字就更有意思了:除寄递业务收入721.7亿元,电商分销业务收入117.5亿元以外,邮储银行和中邮保险分别贡献了2768.09亿元和748亿元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610.36亿元、16.9亿元。 显然,拥有5.4万个营业网点的中国邮政,其普遍服务以及寄送业务在利润构成中拖了后腿。 这一方面在于中国邮政需要承担不同于市场化快递公司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快递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分不开。 有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的营业收入为701.88亿元,韵达股份营收为132.87亿元,圆通速递营收为115.74亿元。也就是说,顺丰只要半年就可以完成中国邮政全年的寄递业务收入。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爱力今年初在新春致辞中表示:2021年,中国邮政要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中国邮政二次崛起。 说到创新业务,这几年中国邮政各地的分公司没少尝试。 2019年,有文艺青年打卡圣地之称的厦门第一邮局,迎来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咖啡正式落户,这也是中国邮政借力咖啡进行跨界的初体验,第一邮局咪咕咖啡至今仍是游客到厦门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去年,首家以邮政网点为经营主体的便民药店在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邮政所开业。据北京日报报道,该邮政便民药店经营1000多种处方药及非处方药,运营成熟后,将在具备条件的邮政网点进行复制。 从咖啡到药品再到如今的奶茶,中国邮政的尝鲜之路似乎有点眼熟。 事实上,近两年,石油大亨中石化也频繁以便利店、卖咖啡,甚至参与社区团购等方式出圈。和中国邮政一样,中石化也已获批药品销售资格,消费者将可在全国2万多家中石化加油站内的易捷便利店买到非处方药。 显然,在离消费者更近、行业前景更广阔的零售市场,像中石化这些具有场景延伸优势的“国家队”,正尝试在主营业务外找到更多创新和转型的突破口。 02 渠道数量能为王否? 关于“邮氧的茶”,在福建当地尝鲜者的分享下,更多消费者表示被这个名字“种草”了。 但显然,给大家带来想象空间的不仅是名字,还有中国邮政遍及中国城市及农村的数万个网点。 你甚至很难想象,早在1985年,中国在南极建成长城站时,中国邮政就已经将邮局建到了那里。 因此,此次中国邮政卖奶茶的新闻一经传出,就有声音惊呼,邮政奶茶将与同样拥有庞大线下网点的中石化咖啡一样,“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但是,对于奶茶行业而言,仅靠渠道就能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中抢到市场份额吗? 沪上阿姨奶茶创始人单卫钧去年在接受新零售商业评论采访时曾说过,奶茶店不同于现场零售,它其实是一个现场餐饮业,它的产品品质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标准化的SOP流程,还与人有关。 正因为此,一个奶茶店能否成功,三方面因素缺一不可:一是选址,二是店长,三是资金。 从选址来看,即便有线上订单业务,奶茶仍然是一门依赖客流的生意。 奶茶店大多开在客流量大且固定的商圈、公交站台以及景点等地,因为这些地方即便没有老熟客或者回头客,但是人群来往频繁且密集,是一个天然的流量场。 相反,如果没有大客流,即便店铺数量再多、线上业务再好,奶茶品牌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再来看店长。如前文所说,奶茶是一个现场餐饮生意,这一特性决定了人的重要性。 以奶茶里最常见的原料珍珠和茶汤来说,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消耗不完,按规定必须倒掉。假设继续使用,极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这是食品企业不可承受之痛。 一个优秀的店长能够对店铺客流做出较为精准的预判,就可大大减少原材料浪费的情况,并最终降低店铺的运营成本。 今年以来,各地奶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其中不乏奈雪的茶、1点点、7分甜、茶百道等知名品牌。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传递了一个信号——快速跑马圈地的奶茶行业急需专业的店长,但人才的培养又非短期能解决的易事。 03 为什么是奶茶? 即便投资奶茶店失败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奶茶仍然成为不少创业者的首选。 是奶茶店的投入不大,技术难度不高?还是奶茶业的市场规模够大,赚钱概率够高?或许以上兼而有之。 与咖啡文化在欧美的流行一样,中国人对于茶的偏爱由来已久。虽然早期的奶茶里不一定有奶或茶,但从名字来看,奶茶在中国的流行到底是占了点天时和地利的。 除此以外,一个十几平米的铺面,三五个年轻员工,几台机器,再加上店铺租金以及品牌加盟费、原料采购费,一个奶茶铺投入几十万元差不多就能开张了。 奶茶的供应链较短,开一家奶茶铺单从技术上来看并不难。这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开奶茶店门槛较低。 可是,奶茶生意绝不止于“开张”,能否在一年内活下来更重要。 为了提高加盟商的成功率,沪上阿姨奶茶设置了“客户成功经理”一职,这个职位将对店铺的培训指导服务一直延伸到店铺开业运营之后,以确保加盟商能在12个月内收回成本。 对此,单卫钧比喻说,开奶茶店和种地很像,只有种子健康、土地肥沃、农夫勤劳,丰收才会是大概率的事情。 6月6日晚,港交所信息显示,奈雪的茶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个成立至今不过6年的茶饮品牌,招股书上披露的信息显示,此前它已经得到5轮融资,并且拥有了556家直营门店。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资本对奶茶业的厚爱并不限于奈雪的茶。 据CBNdata发布的《“数字化进阶”——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仅2020年,喜茶、古茗、斟茶记、蜜雪冰城、七分甜以及沪上阿姨等就获得了超过40亿元的融资。 白皮书还预测,到2020年底,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将高达4420亿元,相比咖啡市场,茶饮业的增长速度和市场规模更有吸引力。 -------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在一二线城市,“真茶鲜奶”已经成为标配。尤其是“零糖控卡”等概念兴起之后,消费者更加希望有选择权,喝得健康、喝得放心正成为时下年轻人选择奶茶的核心目标。 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茶饮市场,品牌若想依靠资本、速度以及渠道等优取胜已非易事。 只有真正掌握不同地区、年龄人群对于茶饮的细分需求,快速研发出新的产品,甚至从上游原料端就开始布局的企业,才有可能建立起属于品牌自己的竞争壁垒。 显然,摆在“邮氧的茶”面前的绝非坦荡通途,遍布全国的数万网点或许也并不能为其筑起护城河…… 快来说说,你最近特别想打卡的茶饮品牌是什么?
2021-06-09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日经中文网,36氪经授权发布。 日本九州大学等开发出了可测量从癌细胞进入到血液中的微粒形状的技术。如果能根据癌症种类区分形状,就有望通过血液检查知道哪个内脏器官有癌症。 在被称作“外泌体”的微粒通过孔时测量其形状(由日本九州大学提供) 这种微粒是直径100纳米左右的微小囊泡,叫做“外泌体(exosome)”。内部含有特定的蛋白质和被称为“MicroRNA(小分子核糖核酸)”的物质。大多细胞都会释放这种微粒,而癌细胞释放得特别多。由于这一微粒有助于诊断癌症,因此备受关注。这项成果由日本九州大学与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及东京医科大学共同发布。 研究小组在液体中混入外泌体,让其从直径约200纳米的孔中通过。调查外泌体通过孔时的电流变化,可以判断出球形及椭圆形等形状。据称10分钟内可以检测200~300个微粒的形状。 来自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外泌体9成以上呈球形。来自肝癌细胞的外泌体呈球形及椭圆形等。 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所含的外泌体的形状,发现能以约8成的准确度判断出有无乳腺癌。 如果知道每种癌症容易释放的外泌体的形状,只需通过血液就可以诊断癌症。九州大学希望提高准确度并作为癌症诊断技术在几年内确认有效性。 利用外泌体含有的MicroRNA及蛋白质诊断癌症的技术此前就在推进开发。 不过,提取微量的MicroRNA及蛋白质需要先进的技术。如果只测量形状就可以诊断,检查将变得更加简便。
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