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商用服务机器人「优地科技」于2021年3月再获数亿融资,本轮投资由拉扎斯、云锋基金领投 深圳优地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36氪长期关注的公司。优地科技致力于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最后三公里及室内末端配送领域的商用落地,目前其服务机器人已在文娱休闲场所、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室内领域落地;此外,优地科技正在探索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场景发展,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美团达成合作,探索商圈、社区的最后三公里无人配送服务。 2020年疫情过后,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投融资金额也激增,如「达闼科技」拿到超1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送餐机器人「普渡机器人」拿到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酒店机器人「云迹科技」累计拿到5亿元人民币的C轮,配送机器人「坎德拉」拿到3.7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据调研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近30%,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为36%,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优地科技以无人驾驶控制器起家,2015年开始研发室内场景配送机器人,其室内配送服务机器人优小弟、优小妹均已迭代至第三代。截至2021年5月,优地科技智能服务机器人系列产品中的配送服务机器人在文娱休闲板块市场中占有率排名第一;在酒店配送服务场景,拿到华住集团、如家、格林豪泰等酒店集团的战略投资,目前累计已经与8000多家B端客户合作,累计服务数亿人次。 而优地科技的一个特点是在多场景铺开,从室内场景向室内外融合场景发展。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告诉36氪:“酒店、文娱休闲、餐厅等室内场景有着百万市场规模,而室内外融合场景有千亿级市场规模。” 目前,在室外场景,配送机器人赛道有着无人配送车「新石器」、「白犀牛」等创业公司,和美团、京东等领域内巨头,目前「白犀牛」已与永辉超市合作,推出无人配送车产品;「新石器」也在南海子公园、亦城国际等园区提供三餐的售卖服务。 优地科技定位室外末端配送领域的优小哥从2017年开始研发,近期将有第三代优小哥推出。顾震江表示“我们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等物流外卖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室内外融合场景配送的规模落地。” 顾震江告诉36氪:“在服务机器人赛道,室内格局已定,室内外场景是未来最大的方向,我们希望今年优地的优小哥规模部署,更好地为外卖及快递企业打造商圈及社区的室内外融合配送服务。 在技术上,优地机器人有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底盘,在机器人自主导航定位/自主回充及核心传感器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生态”独特的四位一体模式,通过自研具备完善的供应链,可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商业模式上,优地科技的机器人产品采用多种收费模式,提供最后三公里配送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机器人大规模铺开,优地科技业通过服务机器人的大屏提供广告服务。目前,优地科技也在探索与无人便利超市店、外卖柜等场景合作的机会。 在公司发展上,2020年优地科技营收近亿元,2021上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9倍。 优地科技的发力场景从文娱休闲场景扩大到酒店服务场景,再扩展到商圈场景,获得华住集团、如家、格林豪泰等国内领先品牌酒店集团的战略投资,以及君联资本、雪球资本、招商局资本、Convivialite Ventures等投资机构的投资。 本轮融资后,优地科技将在科研技术、人才引进、渠道拓展等方面发力,将无人配送机器人覆盖到更多应用场景。此外,优地科技已开始新一轮融资,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商圈和住宅小区的规模部署和研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作者:浮萍,36氪经授权发布。 “我们就是没有做游戏的基因,这和一开始的挫折是有关系的。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做游戏还是不行,没办法,不是这条命。” 这是曹国伟在吴晓波的访谈节目《十年二十人》对新浪一直做不好游戏的解释,从他的言语中与其说信命,不如说是充满无奈和遗憾。 作为中国门户时代的王者,拥有巨大的PC端流量的新浪是中国最早一起做游戏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与网易共同起步,但是如今新浪游戏发展的势头远没有达到预期,以至于在新一轮架构调整的时候,新浪游戏从原来独立的事业部降级为微博的子部门,只能依靠微博的流量做一些简单的联运。 但是游戏又是一个超级赚钱的行业,不论是腾讯网易这样的大厂,还是A股三七互娱、世纪华通等上市公司,都靠着游戏大赚特赚,新浪和曹国伟不可能不动心,尤其是微博的流量和商业化几近见顶之时,新浪迫切需要找到下一个能够高变现的产品或者行业。 所以当机会出现时,新浪在积极争取。 01 新浪牵手财团,可能最后接手游族网络 林奇离奇死亡对于游族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虽然大部分股份都集中在前妻许芬芬手里,控制权暂时稳定,但是许芬芬并不是一个事业女强人,常年又呆在新加坡,因此一直有意要出售股权。 传闻中的买家很多,有说字节、也有说B站,而根据路透的消息来看,最后可能是新浪。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新浪牵头的一个财团正在进行谈判,希望至少收购游族网络18%的股份。消息人士称,该财团正寻求在未来几周内敲定这笔交易。 该财团正在与游族网络董事长许芬芬进行最后谈判,首先收购该公司至少18%的股份。根据这家深圳上市公司上周五的市值25亿美元计算,游族网络18%的股份价值约28.6亿元人民币(合4.47亿美元)。 除了收购股权之外,该财团还介入帮助解决已故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遗留的债务问题。 周五提交的文件显示,许芬芬在4月底偿还了林奇8亿元左右的借款。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许芬芬主要从新浪及其附属公司获得了这笔资金。 文娱商业观察相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非常大。一来是因为曹国伟也是上海人,常年坐镇上海也方便游族的打理,同时游戏业务也是新浪一直以来的梦想,如果真能够拿下游族对新浪游戏业务的增益无需多言。 此前游族非上市公司体系的三体宇宙股东旗下63.65%的股权质押给了新浪旗下的资管公司,外界解读为此举是为了更快速的获得资金,以解决林奇股份冻结之事,也更方便股份的转卖。 02 私有化完成后,新浪的第一个大动作? 更为重要的是并购游族游戏业务非常符合新浪发展的大趋势。 这里要简单交代一下新浪私有化的大背景。由于市值常年被低估,新浪集团决定从美股私有化,已经于今年3月份正式完成。这被外界认为中国门户时代的彻底终结,但是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新浪已经没有待在美股的价值。 与其半死不活的待在美股,不如早日私有化。没有财务报表数字的紧箍咒,新浪和曹国伟可以放开手脚折腾,说不定还可以挽救新浪日益下滑的趋势,完成新浪的再次复兴。 就在私有化完成的当日,新浪掌门人曹国伟发布了一封全员信,核心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新浪财经、新浪体育和新浪金融等将更加独立地发展,言外之意是分拆子公司单独上市,推动有潜力的子公司走得更远。 另一层意思是公司改名为“新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来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并购步伐,实现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这两条信息是对新浪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新浪集团层面将会转身为控股集团,斥资收购游族网络正好契合第二层意思,可以帮助新浪做大游戏板块。 至于未来新浪会不会把新浪游戏注入游族这个上市公司体系,文娱商业观察认为可能性不大。与新浪财经、新浪金融等单独的事业部不同,新浪游戏已经划归到微博体系下,是微博的营收来源之一,即使最后新浪成为游族的实控人,也不太会把游戏业务剥离出来放进上市公司的。 因为如果游戏业务收入体量过小,即使装进去意义不大;如果收入体量可观,剥离的话对微博影响较大。 03 新浪能够为游族带来什么? 当下游族网络面临的情况和当年的新浪其实非常相似:股权分散、管理层动荡。 当年的新浪由于股权过于分散频频受到市场的凯觎,最后不得已制定“毒丸计划”才逼退盛大陈天桥的收购;而新浪的CEO如流水般更换,企业高层始终不稳定,对企业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而新浪能够20多年屹立在互联网潮头,从一家股权分散的公司到今天控制权牢牢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曹国伟,会计出身的他在公司治理、企业发展、管理层MBO方面非常在行。 因此新浪如果能够收购成功,对于游族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帮助游族改善公司治理,还可以协同微博的渠道资源,降低游戏联运推广的巨额渠道费用,增加自己的盈利能力。 但是收购并不是没有风险。目前游族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内部研发人员非常动荡,关停云游戏业务后相关团队已经悉数离职,这种情况下游族的研发能力还保存多少存疑,本来就不擅长游戏研发的新浪,刚接手也很难处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游族手上握有完成的三体IP,这也是游族最大的无形资产,仅这一项资产的全方位开发就能够为游族和接手者带来无尽的想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网腾讯新闻”(ID:qqshenwang),作者:张睿,编辑:康晓,36氪经授权发布。 “只有呆在海里你才能感知到海浪的方向。辅导老师的职位是不是不香了?我要不要换个行业?”陆露举棋不定。 5月28日下午,正在思忖是否跟中介签订租房合同的陆露接到了某在线教育公司HR的电话。电话那边,一直与陆露有联系的HR通知她,因为暑期班已经完成分班,辅导老师暂时饱和,原定6月份就可以入职的陆露需要等到9月份才能入职。 陆露是于去年秋招拿到了该公司成都分公司的offer,已经签了三方协议。陆露在知乎、微博等平台搜索相关信息,她发现被要求推迟入职的并非只有自己,猿辅导、作业帮、高途集团(前跟谁学)等公司的求职者也有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offer被取消或者延迟的情况。 受影响的不仅是求职者,头部的几家在线教育公司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高途等在职员工也在脉脉等社交平台爆料,公司开始“劝退”和裁撤相关岗位。 “今天已经被劝退,理由是下班时间在工位上听歌影响工作秩序,红线劝退”,某在线教育在职公司员工抱怨。 收回offer、延期入职、劝退或者调岗只是在线教育行业大变局的一环。从年初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营销乱象和监管问题开始,就埋下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要发生巨变的伏笔。“变局里首当其冲的是辅导老师岗位,特别是为今年暑期提前储备的辅导老师”,曾在在线教育公司负责招聘的张烨表示。 辅导老师是“调整重灾区” 据作者不完全统计,在社交网络上自曝被要求延迟入职甚至取消offer的应届毕业生中,辅导老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辅导老师集中在成都、济南、武汉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李丽是成都某学院的2021届应届毕业生,回想起去年8月中旬,周围同学应聘猿辅导及好未来旗下小猴AI课(现在小猴启蒙)辅导老师的热情,恍如隔世。 “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两家公司前后脚来学校招聘,猿辅导招聘的是小学数学辅导老师,每月薪资在6000-9000,全年 13 薪,每年还有2次晋升及调薪机会。小猴AI课招聘的在线辅导老师入职第一年能给到的综合年薪就在8-12万之间,无论是薪资还是晋升空间这对想留在成都的同学们来说比较有竞争力”,李丽回忆。 “一年不到的光景,辅导老师就淘汰了”,李丽抱怨。 应届生对辅导老师这一职位态度的转变有个大背景:在线教育辅导老师这新兴职业从诞生到迅速膨胀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仅用了4年。2016年,最先测试双师直播大班课模式的学而思网校招生人数实现跨越式的增长,只做服务不讲课的“班主任”开始走上历史舞台。4年后,人社部将这个群体命名为“在线学习服务师”。 在这四年里,在线教育的用户已经从2016年初的1.1亿人发展到2020年初的4.2亿人,K12在线教育规模从2016年196.7亿元,增至2020年的884.3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老师群体人数从0开始猛增,仅头部10余家教育机构辅导老师数量就达10多万,成为在线教育行业崛起的底色,而撑起这个千亿级别市场的辅导老师则成为观察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切口。 对于辅导老师的作用,张烨曾经对作者如此阐述:“在各大在线教育品牌在教研、教学内容日趋同质化,主讲老师讲课内容很难拉开和竞品的差距的背景下,直接给学生和家长做服务的辅导老师质量就可能成为行业发展壁垒”。 为了将自身的壁垒搭建的足够高,2020年,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高途等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纷纷在长沙、成都、西安、武汉、沈阳、南京、郑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建立分公司,以招聘辅导老师,放大K12双师直播课的效能。 “因为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给出的薪资水平确实有竞争力,及2020年疫情应届生工作相对难找,这些头部的在线教育公司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工作的备选项”,有行业人士对《深网》表示。 但没想到的是2021年以来,一系列的监管政策让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在线教育行业开始“急刹车”。 2021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文章名批评在线教育,直指资本助推下的在线教育恶性竞争与监管问题。3月16日,中央网信办主管的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向全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出倡议,加强行业管理。 3月开始,央视下架了所有时间段在线教育广告。从4月25日至今,头部多家在线教育公司都因为涉及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等行为被监管部门顶格处罚。 “由于政策是严禁超纲辅导和提前招生的,公司也下架了涉及提前招生收费的秋季课程”,某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员工张明表示。 这一连串的政策和动作最直接的后果是,在线教育招生增速放缓。“辅导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课前、课后服务辅导学生,当生源增速放缓时,部分辅导老师就会出现没班可带的情况” ,张明说。 对此,有在线教育公司内部员工透露:“暑期一直是K12教培行业招生的重要窗口期,服务及当期续报率与主讲和辅导老师的稳定性和质量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暑期团队的稳定性,公司有规定暑期班尽量不进新人,也不允许辅导老师甩班,这估计也是让新人延迟到暑期后入职的原因之一”。 而据张烨透露,去年不少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确实从校园秋招开始就在为今年的暑期做辅导老师的储备,但没想到今年遇到了“强监管”。 高增长“戛然而止”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被挤出“快车道”的在线教育公司此前高达200%—400%的用户及营收增速预估会成为历史。“此前头部K12在线教育公司高速增长的引擎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业内人士对《深网》表示。 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的“引擎”主要是指是持续的信息流广告投放带来的高速增长。 在线教育公司于暑期前三个月开始“砸广告”招生始于2018年。当年5月份,学而思网校开始在地铁、电梯等户外广告及微信朋友圈及今日头条等流量渠道投放广告。这些投放效果立竿见影。据好未来2019年第二财季财报(2018.6.1-2018.8.31)显示,学而思网校入学人次同比增长了223%,营收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84.2%。 2019年及2020年暑期,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有增无减。36氪曾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7月,参与暑期招生战的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元。另有媒体统计,2020年暑期,仅头部4家K12网校暑期投放额就接近50亿元,是去年投放额的两倍多。 从效果上看,参与投放的在线教育公司的用户量确实实现了翻倍增长。 以作业帮为例。作业帮创始人侯建彬曾披露2019年“暑期战”的成果,截至2019年10月20日,作业帮直播课秋季学期的在读人次规模超过97万(正价,已去除退费),实现400%+年同比增长。2020年,作业帮直播课公布暑期付费课学员总人次780万,同比增长超过390%;暑期正价班学员就读人次超过171万,同比增长超过350%。但对于接近400%的增长,作业帮表示,2020年暑期正价班新增人次中,超过67%来自自有流量(作业帮的拍照搜题、作业批改等)。 不过,曾在在线教育公司负责市场投放的李林对《深网》表示,“在K12双师直播大班课领域,与微信群、社群裂变、拍照搜题等工具带来的自有流量相比,购买信息流广告带来的用户确实更精准,起量更快,这也是号称以社群裂变起量的跟谁学(后更名高途)在2020年加大了效果广告投放的原因,为了扩大规模,只能忍受战略性亏损”。 但这种以购买流量换用户高速增长的模式在2021年被按下了暂停键。 “对在线行业的监管我们早有预料,但没想到的是会从广告宣传和投放这个点切入。严控在线教育广告宣传犹如拿住了在线教育公司的‘七寸’,招生肯定会受影响”,上述业内人士对《深网》表示。 以海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海淀区教委于5月19日出台“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为例,在提示书中,广告中不得出现教师的名义或形象(包括演员扮演的教师);不得使用学员“现身说法”直接或间接作推荐证明,不得以学员的培训效果作推荐证明,不得从用户评价中挑选好的用户评价进行刻意展示等“禁令”都是之前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经常使用的宣传点,这也是多家在线教育公司被顶格处罚的原因。 “现在我们都会谨慎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在准备广告物料时,GR、PR、法务等各个合规部门都要审核好多遍,被罚怕了,不敢轻易投放广告了”,张明说。 据移动营销数据分析平台App Growing数据显示,整个5月份,北京学而思及作业帮对旗下APP的广告投放都在急剧减少。 北京学而思对其旗下APP的推广从4月份的20000个广告减少到5月份的800多个。而作业帮对其旗下APP的推广广告从4月的294个减少到5月的22个。 而高途集团创始人兼CEO陈向东则在2021年Q1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直接提出,高途从3月份开始就逐渐减少信息流投入,目前已经全面停止信息流投放获客,并积极开拓其他渠道。“未来通过投放带来巨大的流量增长不再适用于教培行业,竞争的重心将转移到运营上”。 震荡的学前培训市场 如果说,规范在线教育广告投放是拿住了在线教育公司狂飙猛进的‘七寸’,那么对其具体业务的政策监管则是卡住了这个行业的“命门”。 “校外教培行业是作为公立学校之外的补充而存在的,真正的危险不会来自竞争对手。政策监管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这个行业的走向和趋势”,曾有教培创业者对《深网》表示。 “与顶格罚款相比,对业务监管给在线教育公司带来的冲击比罚款带来的冲击要大的多”,张烨表示。 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为了规避监管风险,从今年4月开始,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就下架六岁之前的学科课程,并将自家的少儿启蒙AI产品改名“启蒙”类产品,以降低被界定为学科培训的风险。 高途集团对学前业务调整的更为彻底。5 月 27 日,高途提出将放弃旗下 3-8 岁启蒙课业务 “小早启蒙”,多位接近小早启蒙的员工表示,80% 左右员工将被裁员或内部转岗,剩余人员维持已开课程运转。 对于放弃“小早启蒙”业务,陈向东在5 月 27 日的线上全员大会中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33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高途之外,作业帮等在线教育公司也裁撤和调整了低幼业务线。对此,作业帮回应,离职员工的补偿均按照法定的N+1政策,试用期员工也有1个月的补偿。 “现在的问题是,在相关监管细则还未出来之前,简单的改名启蒙并不能一劳永逸,如果启蒙类的课程也被定义为学前学科培训,涉及其中的相关公司的都要进行内容整改甚至是暂时下架”,有业内人士分析。 寻找“新引擎” 信息流广告投放被“强监管”、核心业务面临不确定性,眼下K12在线教育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在监管和业务调整中寻找用户增长的“新引擎”。 “现在的在线教育公司大部分都是战略性亏损,基本没有盈利的”,曾有多位在线教育公司从业者都向《深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2020年底则直接表示,“现在在线教育那么兴旺,都是靠资本输血。” 进入2021年,主攻K12的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都进入了寒冬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投融资数量降为111起,总金额高达539.3亿元。2021年1-5月,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量为48起,已透露金额总计91.2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前5个月的融资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其中职业教育的融资事件共10起,总金额为42.9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进入到在线K12赛道的资金寥寥无几。 “已经有投资人传话,今年不会投资K12在线教育,先看看哪些K12在线教育公司能熬过今年,明年再看这个赛道的项目。此外,因为K12在线教育赛道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之前专门盯这个赛道的不少投资人都转看大消费赛道了”,有在线公司创业者表示。 资本的输血跟不上,广告投放被“严监管”,在线教育公司想活下去除了调整员工数量以节流外,还在探索新的获客方式和渠道。其中,口碑推荐、转介绍、直播获客、拓展本地化网校及线下体验店都成了在线教育公司新的获客方式。 在高途2021年Q1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陈向东透露,未来公司会从口碑推荐和转介绍方面发力。在口碑推荐方面,会为推荐新用户提供更多优惠券和福利,鼓励更多用户推荐。在转介绍方面,会增加关键推荐人活动、提供更多优惠券以鼓励这些推荐人。此外,高途也在探索“本地网课”,实现网课本地化,本地化招生。 作业帮准备提高作业帮 APP 的自有流量转化率,将信息流广告占比降到 20%。据App Growing数据显示,2021年3月份,作业帮的的信息流广告推广(不包含微信朋友圈广告及百度搜索)费用还在4000多万,但5月份其信息流广告推广费用仅700多万。在信息流投放方面,作业帮也开始寻找“两微一抖一百度”之外更便宜的投放渠道,例如饿了么、叮咚买菜等。 此外,本地化网课、线下体验店等OMO模式也成为在线教育公司扩展生源的新渠道之一。 “网易有道目前正在尝试通过OMO渠道探索线下与线上融合的获客方式,在二三四线城市开设了线下体验店,用户可以体验其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注册在线课程。除小规模探索线下门店获客外,公司还在测试其他几个不同的线下获客渠道”,网易有道副总裁苏鹏介绍。 “在信息流广告被迫收缩的情况下,头部在线教育公司会根据自身的用户及数据模型、算法,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获客模式,提高ROI水平。他们不会再盯着竞争对手烧了多少钱做营销,用户转化率怎么样,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品牌及产品、服务的打磨上,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监管也不是坏事。但肉眼可见的是,头部K12 在线教育公司此前动辄200%甚至更高的用户及营收增长很难再出现了”,张明说。 (文章中的陆露、张烨、李丽、张明、李林等为化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朱亦祺,36氪经授权发布。 Ai换脸早已不是新鲜事,与前两年相比,如今智能技术与真实世界的融合效果更加自然,让人更加难以分辨。比如,韩国网红Rui凭借甜美自然的外形、扎实的唱功在YouTube上收割了一大批粉丝。 然而,三个月前她却自曝自己的脸是假的——她找到韩国的一家AI公司,公司通过数据库里上千张脸的数据对比,合成出民众喜欢的面部结构和风格,让她在上镜后自动变成韩系甜妹脸,其换脸后在镜头前呈现出的自然程度让不少网友直呼难以置信。 图片来源:Youtube@Ruicovery 除此之外,以AI换脸为代表的Deepfake技术自2018年后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技术之进步所产生的效果却令人喜忧参半。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来汇编文章,借由网红Rui的换脸故事浅谈越来越真实的AI换脸会带来哪些惊喜?又有何隐患? AI换脸塑造真假难辨的网红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逐渐模糊,AI换脸的真实程度如今已能做到让人们难以分辨真假。 视频博主RuiCovery是在YouTube上小有名气的翻唱歌手,她发布的翻唱视频和旅行vlog依靠其甜美的外表和扎实的唱功吸引了一众“颜粉”和“实力粉”,这让她的动态经常收获5万甚至10万以上的点赞数。 图片来源:Youtube@Ruicovery 然而,2021年初,Rui在视频中坦言她的形象完全是由技术公司DOB Studio一手打造,在视频中只有发型、身体和声音是真实来源于“扮演者”的,而脸部则完全通过人工智能合成。 这一消息让死忠粉相当震惊,在她的视频下有大量网友留言称,“原来这是一张不存在的脸,让人起鸡皮疙瘩。”对此,也有不少评论称,“AI技术发展得太厉害了,让人难以想象,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据为Rui合成脸部的DOB Studio公司代表介绍,工作室是利用了机器学习去梳理了大量众多漂亮面孔的人脸数据,并使用了特定的人脸图像合成技术,将创建虚假图像的人脸“换”到了Rui的“扮演者”现实中的身体上。 Rui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己一直想当歌手,但是在韩国,歌手和偶像都是十分看重外表的,然而对外表并不自信的她一度觉得自己可能永远不会成功。后来了解到AI换脸技术,于是决定把心思放在自己的肩膀以上部位,没想到采用了虚拟人脸的翻唱视频能够这么受欢迎。 这样的换脸技术在几年前就曾爆火过。以国内用户比较熟悉的“ZAO”App为例,用户只需要提供一系列自拍照,软件便会帮他们记录眨眼、移动嘴巴和做出面部表情的动态数据,使用这些自拍照将人的动画形象逼真地嫁接到电影、电视节目或其他内容上。 相比于“ZAO”等软件为用户提供的换脸技术,Rui在视频中呈现出的以假乱真的程度则让人们更明显地感受到了机器深度学习的进步,这种进步并不止于实验室,而是对现实中的内容消费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以Rui为例,现在的AI换脸技术对于光影结构和动态五官的处理更为细腻,即便是动态的,几乎也看不出任何P的痕迹,所谓的“深度伪造”已经名副其实。 AI换脸的基础逻辑 AI换脸是Deepfake技术中的一种,Deepfake包括以图片形式存在的脸部替换、以音频形式存在的声音替换以及影像中面部与声音的同步替换。Deepfake中的“deep”指“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系统能够一遍又一遍地处理某些任务,使用机器深度学习进行Deepfake换脸则意味着一个人的脸会以人工编辑可能意想不到或无法检测到的方式变成另一个人的脸。 举个例子,如果要使用AI换脸,在核心技术环节里,编码器能够学习两个人的面部共同特征,并根据这些一般特征产生300多个测量值——如五官、情绪表达等。在这个过程中,两个长相不同的人的图片被放置在虚拟空间中的相似位置,最终在数据的对比中产生的相似的测量值,生成的人脸将表现出与原始输入图像相同的情绪表达、头部姿势等。 图片来源:论文:Deepfakes: Trick or treat?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理,AI换脸技术相比于完全由计算机建模而成的“数字人类”更为真实,也减少了恐怖谷效应的产生。人类的所有面孔都会有共同点,即使是在外表截然不同的人之间,只要某些元素一致,我们的大脑就会倾向于相信他们所看到的。 例如,如果有人将尼古拉斯·凯奇的脸强加在艾米·亚当斯的身上,软件将了解原始面部的哪些部分是每个演员特有的,应该改变哪些部分如眼睛颜色、嘴形,应该保留哪些重要动作如眉毛抬起、嘴巴张开。在面部交换后,则会留下一张具有尼古拉斯·凯奇特有特征的面孔,但又具有亚当斯的原始举止。 图片来源:https://www.smh.com.au/technology/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a-fake-and-a-deepfake-20200729-p55ghi.html AI换脸应用对于内容业的部分影响 利好:用于电视和电影制作 如今AI换脸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影视制作领域,演员可以通过换脸技术进行面部替换,已故演员可以在系列电影中为“情怀”重现,特技替身将更加完美地还原于角色本身,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自动生成不同语言的画外音,以增加电影的全球发行量。 例如演员保罗·沃克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后,电影《速度与激情7》团队为了尽可能忠实于电影并尊重演员,聘请了最好的数字效果工作室之一,以AI换脸的形式让他参与到了电影的最后一部分。团队收集了保罗·沃克的350个CGI镜头并与他的亲兄弟进行镜头配对。比如在跳车后的镜头,原演员的脸被保罗CG版本所取代。 图片来源: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movies/movie-news/how-furious-7-brought-late-845763/ 利好:个性化营销与宣传将变得丰富 如今基于Deepfake和AI搭建的合成媒体正在成为吸引客户并提供个性化价值的基础。在时尚零售业务中,品牌可以通过换脸技术让客户试用最新的服装和配饰,以此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样的换脸技术甚至能够使品牌拥有一个虚拟试用室,供用户在购买之前体验产品。 此前英国的一家健康慈善机构与大卫·贝克汉姆和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制作了一段视频。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对贝克汉姆脸部的识别与嘴形的替换,视频中的他能够无缝衔接地说出九种语言。 在机器深度学习下,视频中的人物始终可以保持面部运动与声音相匹配。因此,在AI换脸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分享思想、电影和其他创意作品。 这将改善未来个性化营销和内容宣传的多样性。换句话说,语言障碍会被打破,更多的内容将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示在受众面前。 弊端:女性成为换脸色情片的主要受害者 布鲁金斯学会技术创新中心治理研究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约翰·维拉森诺(John Villasenor)认为,“Deepfake技术以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交媒体生态系统的方式将信息武器化了。”当先进的技术被滥用时,它则会变成武器,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伤害人们,无论是公众人物或是弱势群体,都无一例外。 2019年9月,阿姆斯特丹的一家致力于研究Deepfake不断发展的能力和威胁的组织Deeptrace发表了一项对当时在线传播的近15000个换脸视频的研究。 研究发现,在发布的换脸视频中,有96%是色情内容,其中99%的内容是女性名人的面孔。 2020年,在国外三个较大的色情网站上,一条“借用”了女演员艾玛·沃特森的脸的色情视频被观看超过2300万次。其他拥有数十万或数百万观看次数的换脸色情视频也包括许多名人,如演员娜塔丽·波特曼、歌手碧梨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 迈阿密大学法学教授玛丽·安妮·弗兰克斯(Mary Anne Franks)说:“这令人沮丧,其证实了我们这些听说过这项技术的人一开始就提出的所有恐惧。现在你已经看到了更可怕的现实,无论你是否拍过裸照,或者是否与某人分享过任何类型的私密数据,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张你的脸部照片。” 然而,目前国外针对换脸色情视频的法律援助并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事实上,它还没有为人工智能生成的色情片所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大多数诉讼过程都是繁重复杂的。 弊端:视频假新闻让“眼见”不再“为实” 当新闻和人工智能结合,数字媒体的规模也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这有可能为社会带来新的好处,但也可能被滥用,错误引导舆论。 当视频被AI换脸技术造假,扭曲现实的能力也有了指数级的飞跃。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视频影像捕捉到的东西是最无可争辩的证据,是最可信赖的媒体资源。然而当合成视频出现,假新闻则变得更容易掩盖真相,曾经“眼见为实”的观念也将逐渐崩塌。 例如,在疫情暴发期间,就曾有相关组织利用换脸技术合成视频,发布关于新冠病毒的假新闻。比利时一家环保运动组织使用AI换脸和人工合成的技术改变了某位重要政府官员的一次讲话,在这段重现了当事人声音和肖像的合成视频中,数十篇关于全球变暖对地球造成影响的科学出版物被拼凑在一起,将新冠疫情编造为环境破坏的后果。 如果这样的视频假新闻渗透在各个社交媒体中,便会降低公众对其他合法信源的信任,并增加被错误信息或虚假信息误导的风险。 弊端:新诈骗形式令人防不胜防 如今多数网友都拥有多个社交媒体的账号,如微博、微信或是抖音、知乎,账号里也许会有许多自拍和视频。在AI换脸技术的发展下,诈骗的形式也变得更丰富,让人防不胜防。 不法分子不仅能够伪造声音骗取受害人的钱财,甚至可以通过保存大量视频并通过伪造人脸与嘴形以视频对话的形式冒充他人并骗取钱财。 2019年,就有犯罪分子曾使用音频假冒一家德国能源公司CEO与其英国分公司打电话,命令员工将大笔资金转入其私人账户,最后骗取了22万欧元。此外,允许使用Deepfake技术模拟视频通话的软件也让更多人暴露在电信诈骗的危险之中。 降低伪造风险是一项长期行为 Deepfake的滥用不断给内容创作行业带来新挑战,并且已经造成了负面后果。正如上文所列举的色情内容、假新闻的泛滥和网络诈骗等。 那么,怎样应对这项技术带来的威胁呢?这显然是一项长期行为。 在技术层面,随着深度造假威胁的加剧,技术专家也正在努力开发新的检测方法。当前状态下对于Deepfake技术的检测通常被形容为“猫捉老鼠”的游戏,该术语最初用于描述快速发展的网络安全攻击和防御之间的对抗,在AI换脸语境里的对抗性游戏则是指在Deepfake生成器和用于识别它们的学习检测器之间的对抗。 例如,奥尔巴尼大学 (SUNY) 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概述了如何通过合成对象中是否眨眼来识别假视频。因为AI换脸的生成器很少在闭眼时接收输入帧,所以在伪造视频中人脸不会遵循自然闪烁的规律。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也在开发机器学习模型来检测视频中是否有AI换脸技术的存在。 此外,区块链技术能够将视频链接到可信/信誉良好的实体,虽然技术成本较高,但依旧是未来识别换脸视频等一类Deepfake的有效工具。 在教育与媒体素养层面,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并披露Deepfake对社会公众带来的危害,当人们了解合成媒介的存在和可能发生的事情时,这种欺骗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例如,当一个人熟知了伪造视频下的特征缺陷,他们将能够凭借自己的判断来自行选择该相信什么和不该相信什么。 在监管层面,对于假新闻来源和有危害的不良信息,可以通过更有力的手段来加以约束,提高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造假或犯罪的成本,压缩不良信息的传播空间。 总之,当AI换脸这样的功能越来越高深、越来越普及,技术对内容的每一次细微影响都值得被捕捉、被记录,以帮助人们在机会来临时迅速理解并搭上快车,并在风险隐患增加时有效感知并找到应对方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歪睿老哥”(ID:verilog-2001),作者:歪睿老哥,36氪经授权发布。 01 在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在准备启动一个新项目,而要设计CPU。 设计CPU必然要选择一种指令集,X86指令集还是ARM指令集,或者是MIPS? 最终研究团队决定不走寻常路,决定要从头设计一套全新的指令集。 正如前文所说的《处理器指令集,不是一本武功秘籍》描述的那样,指令集本身并非黑科技,用指令集去实现CPU以及对相应的指令集上对应的软件生态才是最难的工作。 伯克利的研究团队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RISC-V 的指令集开发,并公开发布了第一版指令集。 如果事情到了这里,可能就如同好多的科研CPU项目一样,如同流星一闪而过,例如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开源CPU openrisc; 但是,最终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这个决定奠定了RISC-V后续成功的基础。 这个决定就是:RISC-V指令集开源, 开源汇聚了学界和工业界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基于RISC-V应用的处理器已经进入10亿的量级了。 RISC-V的成功有两个关键因素: 1:业界参与:RISC-V从MCU开始,到MPU甚至更高性能处理器,一路走来,依赖很多业界的支持,这包括很多创业公司也有很多大厂,有学术机构和科研院所。 2:价值回报;RISC-V给业界参与的各个创业公司/大厂/研究机构都提供丰厚的回报,包括且不限于节省的IP授权费用,可定制自有灵活架构,论文或者创业机会;正是RISC-V给CPU这个行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众多从业者的共襄盛举,实现了投入-产出-投入的正循环,才能有RISC-V蓬勃发展的今天。 02 为了更好推广RISC-V指令集,2015年非盈利性组织RISC-V基金会(RISC-V Foundation)成立了。 2020年,为了规避日益美国日益缩进的技术钳制,RISC-V基金会迁移到瑞士。 RISC-V基金会CEO在邮件里解释到,由于从技术社区领袖那里了解到基金会在开放合作、知识产权相关领域存在潜在政治风险,基于持续保证对开源技术和软件的支持以及规避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决定选择将基金会总部搬迁到瑞士。 这个非常的明智的决定,中国是RISC-V的应用的乐土,而大量的中国公司的也是RISC-V的拥趸。 美国公司由于在CPU路线的上非常的成熟,例如INTEL,AMD自身就是X86指令集发明和拥有者,IBM是POWER系列指令集的推广者,INVIDIA即将收购ARM,以及之前的MIPS,SPARC,ALPHA等等,因此美国产业界本身在指令集这一领域是比较“内卷”。 而中国众多设计企业本身大多使用ARM或者MIPS指令手段或者IP授权来设计各种芯片,在这个领域缺乏积累,RISC-V提供给了在这之外的一个可控的选择。 RISC-V由于开源的特性,因此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几乎是同一时刻,中国大批的芯片公司加大了对RISC-V的投入。 中国芯片设计公司需要RISC-V。 面对RISC-V面对X86和ARM阵营竞争,RISC-V也需要中国企业和组织的支持。 这个按照中国话来说就是:天作之合。 互相需要,抱团取暖。 03 如果一个国际组织,有13个常委(高级会员),有11个是中国人。 你觉得应该是什么组织。 不用猜了,这个组织叫做RISC-V基金会; 是不是很魔幻。 这个绝不是开局一张图,其他靠瞎编。 我们来看RISC-V基金会官网的会员制度: RISC-V的会员制度分为三种: 1、普通会员。普通会员主要包括大学和非营利组织,以及不属于法人实体的个人。公司不能加入这一级别。普通会员不需要缴纳年费,但可以享有正式会员的所有福利。 2、战略会员。战略会员包括公司、组织和其他法律实体,并享有正式会员的所有福利。战略会员将根据其法人实体的雇员规模承担年度会员费,具体如下:少于500名雇员——年费为5,000美元;500至5,000名雇员——年费为15,000美元;5,000名雇员以上——年费为35,000美元。整个战略会员群体选举3名理事会代表。 3、高级会员。高级会员包括任何具有浓厚兴趣和财务支持的法律实体,并享有正式会员的所有福利。这一级别的会员有两种选项。第一个选项为理事会级别,包括一名理事会和技术指导委员会的代表,每年需缴纳250,000美元的会费。第二个选项为高级技术指导委员会级别,包括一名技术指导委员会的代表,年费为100,000美元。 高级会员是最高级的会员,可以认为并且可以提名一名理事。 以联合国作为简要比喻的话,那可以提名理事的高级会员,可以比作“五常”。 那看看目前RISC-V的基金会最高级别会员都有谁? 第一眼看到这个时候,你能看到什么? 有几个中国公司,几个外国公司,对不对。 仔细看! 实际上只有两家非中国公司,分别是西数Western Digital和SiFive; 其他的11家全是中国公司,并且10家来自中国内地,1家来自中国台湾。 这些高级会员分别是: 1:阿里巴巴(平头哥):平头哥最近在RISC-V方面研发了玄铁系列处理器,在产业内外影响很大,已经有一些公司来应用。 2:andes:晶芯科技,来自中国台湾RISC-V的CPU芯片公司。 3:成为资本:13家中唯一的一家投资公司,其创始人李世默入选理事会,同时也是观察者网的董事长。 4:HUAWEI:华为,华为被美国禁了很多以后,对于RISC-V的期望还是不小的,内部应该会有的RISC-V的开发团队,华为近期也推出了RISC-V开发板,有兴趣可以玩一下。 5:ICT:中科院计算所,说实话,一般人可能仅凭缩写,看不出来,最近计算所发布了高性能的RISC-V香山处理器,在RISC-V高性能计算方面也是非常积极有为。 6:ISCAS:中科院软件所,软件所关注点应该是在RISC-V 编译工具、仿真工具,编译调试工具,这个主要编译器, 7:RIOS:这个是RISC-V 国际开源实验室 (RIOS实验室) ,创立于2019年。作为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个实验室的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david patternson, 大卫帕特森是 RISC CPU路线的发现者,深圳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力度,中国的技术创新之城。如果说ICT是中国研究机构RISC-V处理器设计的“北乔峰”,那么RIOS就是RISC-V设计的“南慕容” 8:ZTE:中兴通讯。受过美国制裁的两家通信公司都加入了,中兴华为,看来对于RISC-V指令集的开放性还是非常看重; 9:赛防科技:原来是这个是sifive在中国的子公司,目前其已经在中国独立运行了,原因也是显而易见,免得那天违反美国禁令。 10:sifve:RISC-V最先产业化的先驱,同时创世人也是RISC-V的发明者。已经发布大量的RISC-V的处理器IP。 11:希姆计算:一家创业公司,致力于研发以RISC-V指令集架构为基础的人工智能领域专用架构处理器(DSA Processor)。 12:UNISOC:紫光展锐,作为国内芯片设计大厂,也设计了基于RISC-V的SOC蓝牙芯片; 13:Western digital :西数,西数在RISC-V还是非常积极的,已经开源了几款高性能处理器SweRV,且可以在github上可以看到,实属大厂良心。 13个高级会员,有11个是中国组织或公司,占比超过80%。 是不是很惊喜。 是不是很意外。 04 作为高级会员两种,如果交25万美金年费,可以提名一名理事委员会理事,以及技术委员会代表;即使只有10万美金的年费,也可以提名一名技术委员会代表; 舆论的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科技的高低也是这样。 同时战略会员中,中国公司也不少,例如华米,瑞芯微,芯来等等。国外大厂也不少,而例如三星,英伟达,谷歌等国外大厂也都是战略会员; 中国公司有钱?有钱只是一个方面。 intel,三星,谷歌更有钱,但是也只是战略会员而已。 钱其实是排在最后面的因素。 中国公司比国外大厂对RISC-V那么迫切的需求,有几个因素: 1:传统通用处理器向DSA(领域定制处理器)的转变,中国芯片公司有更多赛道上做领域定制处理器的需求,这个是RISC-V天生带来的优势。 2:中国公司自身没有那么指令集的积累,所以能够很快接受新的指令集,同时基于RISC-V指令集的IP在成本上也有优势。 3:还有有一个潜在的因素,面对美国无处不在的制裁压力,一个开源的指令集对于对冲制裁风险也是非常有利的。 加入RISC-V基金会高级会员,实际上是增加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部分。 为RISC-V产业贡献力量,也从RISC-V产业汲取力量。 印证了那句老话, 力量都是相互的。 05 华为的任总也说过:“我们不要因美国一时打压我们而沮丧,放弃全球化的战略。我不赞成片面地提自主创新,“只有在那些非引领性、非前沿领域中,自力更生才是可能的;在前沿领域的引领性尖端技术上,是没有被人验证的领域,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没有全球共同的努力是不行的。” 马克思他老人家,发明了马克思主义,原产地是德国,但是在中国开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 不能因为开源的RISC-V是伯克利团队发明的,而有狭隘的非自主的看法。这个说多了,容易引起口水战,就不再展开了。 总之:开源的RISC-V在中国成长,需要中国产业界的努力。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 这个也是国家顶层设计的方向。 天时,地利,人和。 RISC-V 在中国,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