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雷达财经”(ID:leidacj),作者:李亦辉,36氪经授权发布。
8月6日晚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对腾讯公司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公告。
公告称,本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腾讯”)的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公共利益。
对此,8月6日深夜,“腾讯微信团队”发文做出回应:悉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有关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相关公告的报道,我们将认真自检自查微信青少年模式的功能,并且虚心接受用户建议以及诚恳应对民事公益诉讼。
腾讯表示,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微信将积极承担起保护和引导青少年的社会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杨兆全告诉雷达财经,公益诉讼是对环境污染、消费侵权等领域,有众多受害人普遍受损的案件,由特定的机构发起的以公益为目的的诉讼。公益诉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法律规定了一些特殊的组织可以发起公益诉讼。这次海淀区检察院发出公益诉讼的公告,是提示相关主体进行公益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支持公益诉讼。在特殊情况下,检察机关也可以直接提起公益诉讼。
此次公告中,海淀检察院也提到,请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机关和社会组织在本公告发出三十日内将有关情况书面反馈至检察院。
杨兆全认为,海淀区检察院这次发出的对腾讯公司公益诉讼公告,是为发起公益诉讼进行的准备。诉讼的目的,是为了阻止腾讯公司对青少年可能存在的普遍的伤害,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公益诉讼案件的发起主体具有特殊性,但是在进入法院诉讼程序后,法院依然会按照诉讼程序的规定,居中裁判。”杨兆全表示,公益诉讼本身也存在胜诉或者败诉的情况,关键要看双方的证据是否充分。
如果腾讯公司败诉,那么腾讯现有的网络游戏的模式可能要进行调整。腾讯游戏业务中,青少年网络游戏参与的人数和时长,会有下降。这对腾讯业务甚至是整体业务收入,都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外,在这次公益诉讼中,起诉金额如何确定,金额会有多高,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杨兆全补充到。
据了解,今年6月1日,微信曾宣布升级青少年模式,当时还表示,此功能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孩子玩手机。
实际体验发现,该模式需要自我主动到“设置”内选择“青少年模式”进行开启,在青少年模式下,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等内容均受到限制。
其中,默认访问范围是“我关注的”以及“我的小程序”,视频号切换到“青少年内容”,其他“摇一摇”、“看一看”、“直播”等功能为不可访问。同时,家长可以设置打开范围,如更改为“全部”(即不受限)或“不可打开”。
另外,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也在这一天,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以腾讯公司运营的“王者荣耀”手机网游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
该中心陈强律师向媒体介绍,他们认为,“王者荣耀”游戏存在以下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是腾讯不断下调适龄标准,2016年,腾讯对“王者荣耀”游戏的适龄提示为成年人,即“本游戏适合18岁(含)以上玩家娱乐”,2017年下调至“16+”,到了2021年再次下调至“12+”。
二是游戏人物形象设计过于暴露,网站及社区存在大量色情、低俗等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
三是游戏人物篡改历史人物形象,践踏民族传统文化。“例如,三国时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这个游戏里,被设定成一个身靠色情女郎的纽约黑帮教父。”陈强表示。
四是游戏商场充值限额及抽奖模式违反了国家规定,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里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应当依法在其提供的游戏服务中限制未成年人的月消费额度,但腾讯并未严格按照该通知对未成年人的充值消费进行限制。
五是潜在的诱导性沉迷设定弱化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增加了沉迷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有关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潜在的危害,成为近期舆论的焦点。
8月6日,央媒《经济参考报》刊文,将网络游戏比作新型“毒品”,并点名批评了“王者荣耀”手游。
文章指出,当前,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对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快手也曾被提起过公益诉讼。去年,在最高检直接指导下,浙江省检察院成立由省、市、区三级检察机关未检干警组成的专案组。
2020年12月2日,专案组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快手立即停止实施利用该公司App侵害儿童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并将款项交至相关儿童保护公益组织,专门用于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公益事项。后双方依法达成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