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时代的恩赐与试炼
2018-01-30 10:45:00

2017年初,我们创业两年多的项目B轮融资结束,投后估值10亿人民币。在创业前期对我屡次提醒劝诫,建议我去大企业工作的长辈们,终于转发了我们的新闻为我高兴。对于互联网创业者,10亿的估值和细分第一的位置已然是一个不错的里程碑,团队都很振奋。是互联网创投热潮给了我们这些毫无背景的青年人一个站到行业前沿的机会。

一年后,另一股热潮铺天盖地。在新的热潮里,两年10亿就像一个笑话,经不起一个20出头年轻人的指点。这股热潮叫“区块链”。区块链项目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产品能力的情况下,仅凭一份轮廓模糊的构想就可以创造一个百亿、甚至千亿的生态帝国。

一位在区块链领域颇有建树的90后投资人说,区块链是一个帝国游戏。

浅谈:区块链与通证

什么是区块链和通证?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套规则产生的结构化数据——一堆机器按照既定规则猜数字,谁猜得最接近谁就能占一个位置得到一个奖励,并且带上一个时间标记,因为大家在相互比较所以会把别人的答案也记下来,这样就实现了“分布式记账”。抢到位置得到的奖励就是“币”(或“通证”,Token),抢位置的过程就是“挖矿”(或“算力竞争”,Proof of Work),这套规则就是一种智能合约,每有机器抢到一个位置就往后延长一个数据单位。因此顺序相连,可追溯,不可篡改。

由此可见,通证是整个过程的产物,被当做区块链记账的激励;为了让激励产生效果,就要让通证获得使用价值,于是有了通证向数字货币的内涵转化。

目前全球最通用的Token是比特币和以太坊。

比特币(BTC)被看作数字货币的龙头,引领数字货币支付媒介功能的风向标,随着使用场景的普及(包括公开合法的支付媒介,和一些非公开的贸易往来支付媒介),单个Token价值曾一度达1.5万美金,并成为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标的之一,闯入了传统金融交易市场。

以太坊(ETH)的特色是智能合约,普通程序员通过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可以轻松创建属于自己的Token。在淘宝上,花3000块钱可以得到一套基于以太坊的Token。但是这些Token有什么价值呢?这是创建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区块链和通证的设计有什么现实意义?

区块链的结构方式决定它具备天然的属性:分布式、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这些词汇单独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在一些行业却可以发生颠覆式的创新。有些人利用它“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发展登记类的应用,有些人利用它“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特点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因此它会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金融结算体系,对诸多行业巨头割据、数据浮夸等积病产生新的解决方案,也将因此撼动诸多传统利益体的格局。例如,大家认为微信的设计与运营简洁、高效、人性,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张小龙对个体平等性和去中心化的坚持;但是这个全民级通信产品的基本规则几乎建立在张小龙这样一个灵魂人物的价值观之上,既传奇又脆弱,毕竟商业化组织是有其立场的,是要逐利的。

此外,智能合约的自动化运行原理也在重构信任模式。结合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征,从熟人信任,到中介机构式信任,再到基于程序化协议的信任,信任模式的升级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关系重构。这种重构的影响力不亚于支付宝的三方结算模式对商品交易的改变,不亚于阿里芝麻信用对租赁、消费等诸多行业的交易重构。

而区块链运行的产物——通证,也被称作加密数字货币,已经超越其社区激励的基础属性,成为一种新型资本化手段,这也是区块链应用领域最具争议的部分。争议程度之高,以至于区块链相关从业者中分裂出“链圈”和“币圈”两类。“链圈”崇尚研究区块链本身的技术特性和应用场景,“币圈”崇尚以区块链精神改变生产方式。

实践:新浪潮下的机遇与人性

在区块链领域,流行的募资方式被称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原本仅限于极客型社区用户,基于社区贡献和信任关系,以数字货币认购的方式支持早期项目。2017年中,关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资讯开始传播到更为大众的范围,李笑来和薛蛮子的一张合影更是引爆了主流舆论对数字货币的关注。

人人都是中央银行

ICO的本质是普通人可以发行一种数字货币,在他们定义的场景内流通,交换一定的价值。ICO的基本流程是基于一个社区愿景,社区核心团队编写一份白皮书,通过对已有智能合约的改进,或借助现有ETH的合约体系,发行新的通证(数字货币)。而后团队征询天使投资人(又称“基石”)的认可,他们用数字货币以一个相对低的折扣完成早期投资,而后天使协助发起团队一起以较高的价格完成更大份额的私募。一般来说,外部放出比例应达到50%以上。用这些募集而来的“资金”,团队可以申请上线交易所,与更多用户接触。之后如同上市公司一般,一边用市场贡献的“资金”实现商业场景的落地,一边保持投资者的沟通和市值管理。

新浪潮,与其说是“区块链”的浪潮,不如说是“数字货币”的浪潮。据36氪统计,2017年全球共诞生430个ICO项目,累计募集资金46亿美金。中国团队运营的波场项目发行数字货币TRX共计1000亿枚,高峰时期总市值达到1500亿人民币,这一切发生在短短两三个月之内,造富神话比比皆是。

问题是,如果人人皆是“中央银行”,人性是否经得起利益的考验?什么样的结构才足以监督这些“央行”的权利,和衡量他们的能力?这些“货币”不仅用于价值承载,也不仅用于流通交易,还要撬动更多法币(法定货币)市场的资本杠杆,是否制造了过量的泡沫?

海内外一批上市公司借区块链题材炒作,略作暗示即影响股价。凭借玩客币,迅雷股价在30个交易日内翻了5倍;凭借RRcoin,沉寂多年的人人网股价两天内狂飙78%;……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

一批上市公司搁置上市计划,转向研究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的募资方式。更有诸多中小型互联网团队把区块链视作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在传统互联网创业方式上不得法门的创业者,转而投入区块链项目中,凭借对区块链仓促的理解匆匆上马募资。

发行数字货币的门槛之低,导致诸多玩家进场围猎,参与者良莠不齐乱象横生。

| 近期上市公司热门区块链项目一览

某全球知名技术型公司早期布局区块链,调集公司精英技术人才专门培养,结果两年后团队从高管到基层尽数出走,投入了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募资潮。

更有大量并无技术和团队支撑的发起人,仅凭一纸构想获得“大佬”站台,随即展开募资,募得资金(多为流通性较强的数字货币,如BTC或ETH)既无监管又无身份核实,往往虎头蛇尾匆匆离场。

精英的狂欢亦或“屌丝”的逆袭

早期区块链应用的发起者多是技术极客出身,2009年1月3日由IT领域的精英组成的私密圈子“密码朋克邮件名单”成员“中本聪”借鉴了圈内多位成员的设计思想,缔造了区块链最知名的应用——比特币,并将当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财政大臣站在第二次救助银行的边缘》)写入了创世区块,充满对旧有金融体系的嘲讽,随后在2010年比特币声名正起之时选择了退隐,显现出精英惯有的清高孤傲。

当前链圈的风格与此相似,即使这项技术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也仍然一副事不关己的淡定沉着,偶尔为随之而来的业务或加薪而欣喜,却不屑于赶制项目募资获取财富。当然,也有一部分技术人最终耐不住诱惑,加入了数字货币发行的潮流,但是总体上他们更希望以这项技术真正去改变世界的一部分。

币圈的情况更为复杂,既有这些区块链技术大牛的身影,同时“大佬”、交易所、投资机构、媒体等上游资源也已经形成流派和相对垄断。并且当人们关注这个行业的时候发现,行业背后的“大人物”们除极个别曾经享誉创投圈、经济圈的名人之外,绝大多数原本是籍籍无名之辈。而当主流投资人和媒体人试图接近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自成江湖,封闭团结,并且无法真正接近。事实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曾经在域名圈、站长圈的活跃分子,或是互联网圈的连续创业者,敏锐,接地气,野心勃勃,然而在传统互联网行业未曾得志,币圈艰难而风险的开端终于成为他们新的机遇,他们似是笃定了要宣泄出“舍我其谁”的豪气。还有为数不少明星项目和明星机构的掌舵人是95后的新生力量,拳拳霸气,敢想敢做。正如每一次大变革一样,他们不畏惧失去,所以他们抓住了这次机会。

要形象地理解他们的意气风发,可以试想《上海滩》中的画面,一辆豪车驶来,随从打开车门,眼前出现曾经雄心壮志、也曾经被命运按倒的许文强,如今终于拼杀出一番天地。他披着厚重的名牌大衣,凌冽而意满地走来,身后跟着几位丁立一般同样凌冽的猛将,风尘仆仆,气势逼人。开腔即是充满压迫感的语速和态度,冷不丁抛出惊人的价码,你不明就里也无法拒绝,因为连续作战他必须时时以香烟、雪茄提神;因为总是瞄准下一个目的地,谈话间总是坐立不安,说话如连珠炮恨不得一分钟300字,为达目的不惜一掷千金。霸道而爽快,是他们的共性,易喜易怒,充满强烈的控制欲和紧张感。

他们积蓄的锐气和意气得以舒展,身价过亿、过十亿、过百亿。然而财富的急剧增长并未带来充分的满足感,权力欲望和尊重欲望仍然在膨胀。你说是逆袭也好,是英雄的得志也罢,终于翻身的大人物们,难以抑制地继续狂奔,以压倒性的能量、报复性的心态要回他们期许已久的仰望和地位。

种种因素作用,数字货币产业链上喧嚣浮躁,也充斥了诈骗和谎言,大佬信任赤字,“空气币”(无实际价值支撑的数字货币)横行;各个环节参与者急功近利,以数倍、数十倍于传统投融资的成本,收割ICO项目;项目走完流程,将付出高昂的成本,成为后续所谓生态建设的“原罪”,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

2017年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呈加速上升趋势,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高达90%以上的ICO项目涉嫌欺诈。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9月4日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围绕ICO的巨大利益诱惑、诈骗和泡沫、监管的迅速反应,给数字货币蒙上了一层警惕色。随后大量从业者转战海外,寻求政策缝隙继续经营。2018年1月,知名投资人徐小平在微信群的截图流出,他呼吁被投项目CEO们关注区块链,后又在黑马营演讲中强调“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使得区块链技术再次引起关注,甚至有“传统投资机构和互联网创业团队跑步进场”一说,各大互联网公司几乎全线上马区块链项目,研究各自业务和新技术的结合点。

同时,市场上对于监管态度的揣测观望和对空气项目的疲惫情绪积累,巴菲特、李嘉诚等在全球商界享有盛誉的名人否定数字货币价值,1月20日之后市场转冷,BTC、ETH等主流数字货币价格大跌,大量ICO项目破发。

思考:后浪潮阶段的形势与发展

在区块链技术研究领域,开始出现公有链、联盟链等流派分支,基于底层协议和基础设施的探讨成立多个全球范围、全国范围的区块链联盟。互联网、技术、金融领域诸多知名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万向控股成为其中颇为显眼的一支力量。

在商业布局方面,大量具有技术能力和行业资源的公司纷纷出手,一方面大量招揽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市场切入机会和监管空间。传统投资机构一边谨慎接触一边观望挑选,随着监管态度的进一步明确,各公司都将陆续明确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链的布局。

监管方面,中国率先明确对ICO的风险预警和管控,并且持续保持警惕,其他国家分为两派:明确支持和态度暧昧。日本是第一个明确支持区块链和ICO的主要经济体,泰国紧随其后表示支持,此外还有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表示支持ICO项目在本国落地。美国金融界大力支持数字货币和传统金融的对接,大力支持区块链的技术研究,不反对ICO项目,但是提醒公众审慎评价ICO项目,以及提出名人或其他个人对ICO项目的推广适用“证券法”的监管。韩国民众参与数字货币投资非常普遍,1月中韩国政府曾试图禁止数字货币交易而遭到民众请愿反对,后连续出台交易所纳税、账户实名制等监管措施保持积极监管。

毋庸置疑,全球范围内都将持续投入区块链技术发展,各国政府也会保持审视ICO的流程和风险。这种政策紧缩短期内会导致市场的波动,从长期来看是真正对技术应用和价值回归的支持,去泡沫化之后会筛选出更具竞争力和社会价值的数字货币体系。

在区块链的后浪潮阶段,我们可以预计到区块链相关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将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全球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块链项目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特点和数字货币的监管形势,导致相关行业从业者表现出更为前瞻的全球化布局。从团队的组建,到业务的布局、资源的整合,都将基于全球视角来重构。

得益于本土偌大的市场空间,和普遍强烈的进取精神,中国已然实现了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倍速超车,滴滴、摩拜等出行工具走出国门,支付宝等电商结算工具普及到周边国家,微信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即时通讯工具。这种现象还将在区块链领域上演,并且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海外的ICO落地和数字货币交易将提供新型的募资通道和产业空间,而中国具备大量的人口、资源、市场需求、运算能力,将成为区块链应用的技术供给、消费供给、资源供给、节点供给的巨大市场。

分工精细化

目前,在区块链及其通证发行领域,逐渐发展出挖矿、发币、交易、投资等基本产业划分,在每个主环节之间还存在大量中介机构。但是受限于项目质量水平、从业者基本水准、监管形势等因素,行业里尚未形成具有辨识度和号召力的细分品牌。

随着进入区块链领域的项目质量不断提升,从业者能力的优胜劣汰,正规军逐步取得话语权,行业将进一步细分,有机会产生专业化的区块链底层协议团队、基础设施型团队、细分应用型团队、数字货币投行、数字货币承销商、数字私募机构、量化管理团队、币市公关营销团队、商业战略咨询团队,以及更多元化的特色矿池、交易所、媒体等。

信任重构

随着市场的潮起潮落,数字货币的投资人和区块链的关注者将逐渐构建对项目的鉴别体系,区块链领域的项目发起人、背书名人、投资人、合作媒体、交易所等相关方均可被追溯信誉,逐渐形成新的约定俗成的高质量项目筛选的规则和流程。

此外,基于区块链的信息采集和智能合约的自动运行,将进一步重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改变现有社会管理和征信的方式,也将改变人与人、企业与企业的协作方式和结算方式。

资源重构

在ICO合法化的国家和地区,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交换,将成为除IPO之外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募资方式。这种方式拉近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沟壑,降低了普通人的投资门槛,加速了创新型项目的募资通道。这种募资方式将改变传统创投圈的作业方式,将要求投资机构具备更高效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流程反应能力。

募集到的数字资产如何反哺到实体经济发展呢?业务层的资源与资产互换、资本层两种主体间的并购换股,都将是可行的方式。

举一个例子,曾获得软银等知名机构投资的日本科技公司Omise,主营业务是为企业提供支付管理系统服务,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或在线商店接受付款,在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均有业务,该公司旗下拥有全球著名比特币交易平台也是日本最大的交易平台BitFlyer、并于2017年6月发行代币OMG募集资金2500万美金,借此收购了由泰国银行授权的电子货币业务运营商、泰国三大支付服务提供商之一的Paysbuy,因此获得泰国商务部认可的Trustmark(DBD认证),也为OMG后续业务落地提供了大量的用户来源。

据称,世界上第一个加密货币银行AriseBank宣布,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达成了收购协议,收购FDIC旗下的一个银行,该银行已经在美国运营了一个多世纪。

2017年9月,韩国游戏巨头Nexon的母公司收购韩国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Korbit,后者在本次交易中的估值达到1.2亿美元。NEXON是韩国电脑游戏公司,目前主要的作品有地下城与勇士(DNF),冒险岛等。

去泡沫化之后,资本将回归实体服务于实体,区块链技术在一段时期内仍将被看好,因此传统企业和新型区块链项目的融合将增多。发行数字货币的收益,将可能用于并购更多资源接口;传统企业将有机会通过拥抱区块链前沿技术,服务于自身业务,也服务于资本市场的利好反应。

智能化

区块链的分布式属性和智能合约,具备先天可扩展性和机器可读性。这将给金融结算、身份鉴别、社交关系等诸多领域的智能化创造条件。

人们将以更丰富的方式接入“网络”,更主动参与网络的计算和应用。去中心化之后,这些信息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可追溯之后,信息的冗余度降低;时间戳和智能合约等设计,更适合以机器参与代替人为判断。这些特征将给AI应用、语义学习、图像技术、物联网、传感信息采集等技术模块的整合提供机会,可以更高效地实现智能化应用。

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或许会和普通人息息相关,敏感的人们都希望把握住崭新的机遇。人们有追逐财富的欲望、有追逐潮流的欲望、有改变世界的欲望,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选择会引导每个人走向不同的方向,或造福社会,或为害一方,或归于沉寂。

没有恶的技术,只有恶意使用它的人;没有善的技术,只有以此传播善意的人。区块链技术势必将改变一些行业,重构社会生产方式;它属于这个时代,既伟大,又凶险,既是恩赐,更是试炼。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莫不如是。


阅读前一篇

关于区块链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