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会同多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为我们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和内涵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创新引领。新征程上,要在聚焦“大思政课”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实践育人、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工作格局,推动全省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
强化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方能推动思政教育达到入耳入脑入心。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数学文化馆、云南铁路博物馆等被列入实践教学基地名单,这意味着云南在加强思政课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昭示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要在云岭大地上持续落地、见效。
为切实强化实践育人的使命,体现其实践性,增强实践教学效果,首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来展开。要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和现实素材中加深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体悟真理魅力、锤炼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整合利用省内各类育人资源,多方聚力、多管齐下,加快构建和完善“大思政课”格局。通过“讲活、讲透云南故事,用活思政课教材”开办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将课堂搬进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数学文化馆、云南铁路博物馆、黑龙潭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到七彩云南的伟大与光荣;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为此,我们要善用、用好“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力争打造实践育人大平台,为思政课建设在云南发光发热增光添彩。
持续加强队伍建设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关乎党和国家事业长久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工程。云南省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省内的宝贵经验财富,为思政课建设作出应有贡献。首先,立足时代定位。要将思政课放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待,密切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紧扣时代诉求,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其次,对铸魂育人使命进行再认识、再深化。思政课教师要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生命底色,将深厚的理论学养作为学养底蕴,将殷切的师德情怀作为育人底气,切实强化自身的使命担当,增强育人情怀。要在善用、用好“大思政课”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思政课教师的内外兼修,既要激发思政课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将对思政课教师的总体要求转化为思政课教师的共同愿景和内生动力,又要涵养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筑牢信仰底色,深厚学养底蕴,强化育人底气。最后,要在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完善制度建设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和重要支撑点,要严把“选人用人”关,汇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真正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青年才俊加入“思政团队”。要善于用好制度建设这把“钥匙”,科学及时地反馈制度内容和制度实施效能,适时适当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内容体系和实施路径。最终要让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方面站稳脚跟,在制度的评价跟进中巩固提升、达成实效。
不断拓展工作格局
云南省高校要在紧跟中央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切实抓住发展契机,整合利用好云南资源,奋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省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领会“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以高校的“大手”拉住中小学的“小手”,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力支撑起一体化建设的架构,推动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各高校党委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真正善用“大思政课”,扎实开展好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将“真善美”的种子真正播撒在学生的心里。
“大思政课”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广大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育人的重要场域。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好“大思政课”的本质,更好地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开展,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05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