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社会保障能够保障人们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九月时节,天气微凉,北京密云水库北岸的不老屯,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在这个拥有众多长寿老人的村子里,刚满60岁的“晚辈”老宋已经开始领养老金了。
老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9年,北京市在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基础上,推出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老宋开始参加养老保险。到今年3月,老宋一次性补齐到15年的领取标准。
“能和城里人一样有养老保障,以前想都不敢想。”一想到每个月按时到账的养老金,他就笑得合不拢嘴,“镇上的工作人员给我算得很清楚,我每年按9000元的最高标准缴费,还享受政府补贴,现在个人养老账户里就有13万多元。以后我每个月能领980多元的个人养老金,再加上887元的基础养老金,就有1800多元。”
老宋的故事,只是全国养老保险变革的一个缩影。十年来,人们见证了养老保险破茧化蝶的轨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十年间,我国开展了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平台;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开展了市场化投资运营;建立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全面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出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填补了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的制度空白。
十年来,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社保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2年6月的10.4亿人、2.3亿人、2.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口,参保率维持在95%以上。
“这十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李忠表示。
2.社保待遇水平持续提高
在四川成都温江鱼凫社区,有一位叫李秀芳的老人,她漫长的一生都在和田地庄稼打交道,劳作和时光一起在她黢黑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多年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将临近的乡村纳入其中。李秀芳也随之住上了新房,但是,习惯了每日劳作、靠地里的收成生活,骤然失地让她感到很无措。
好在一项政策落地,给李秀芳的生活带来崭新的开始——成都市将包括李秀芳老人在内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还让他们的保障水平年年上台阶。
“最早的时候,我的养老金有七八百元一个月,日常生活已经不用愁了,我开始和姐妹们一起跳舞爬山,生活别提多自在了。更别说这么多年来养老金每一年都在上涨,这个月刚刚到账的养老金已经将近2000元一个月了!不光平时够自己花,还有余钱给孙子孙女买点好吃的好玩的,攒点钱啊,还能出去旅游。”李秀芳说。
十年来,在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下,我国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李忠介绍,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从2012年以来,我国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2014年以来,四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
2012年以来,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长到179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约4000元。与此同时,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9万亿元,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市场化投资运营基金超过8万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居民医保待遇越来越高,报销范围越来越广。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为80%和70%左右,基金年收支均超2万亿元、惠及群众就医超40亿人次,对破解群众看病贵问题、支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3.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珠江入海,一桥连接三地。桥的一端,是澳门居民黎先生从小生长的家,桥的这端——广东珠海,是他持有居住证的家。2020年,59岁的黎先生通过珠海和澳门的媒体了解到,持有珠海市居住证的未就业澳门居民可参加珠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便在珠海市办理了相关参保手续。
2021年1月,黎先生又在新闻上看到,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的下属网点可以办理珠海社保的相关业务,于是前往该机构了解和办理了珠海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趸缴及养老金申领业务。不出两个工作日,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便收到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移交的黎先生的申请资料,并“打包办”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趸缴及养老金申请业务。“在澳门可以领取珠海的社保待遇,而且在家门口就办完了所有业务,感谢有这么好的政策,为贴心的社保服务点赞!”他不禁感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框架下,我国相继出台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参保等政策,让更多的异乡人有了家的温暖。黎先生的故事,只是我国社保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冰山一角”。
十年来,围绕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全国建立起5400多个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社保事务就近办、线上办、快速办更加方便快捷。全国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网基本建成,实施异地就医报销跨省通办。
截至2022年6月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6亿人,其中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75亿人。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已经超过36亿人次,方便了群众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全国性、跨地区的52项社保公共服务,累计访问量超30亿人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十年来,从天南到海北,从城市到农村,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我国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待遇稳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这张越织越密的社会保障网,为百姓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5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