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升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极大地调动了我国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投资、新消费、新就业、新改革、新经济等方面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培育五大新动能。
乡村振兴为稳增长培育新的投资动能。基础设施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加快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和倾斜力度,有序扩大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投入保障制度,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三是建立健全与“三农”金融服务相适应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切实破解乡村振兴投资融资难题。
乡村振兴为稳增长培育新的消费动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实现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将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农村本身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富裕,将有越来越多的商品房、汽车、家电、电脑、手机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农村家庭,进一步促进农村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贯通,以及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模式不断创新落地,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网络零售成为新的消费动能。
乡村振兴为稳增长培育新的就业创业动能。一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鼓励各地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新型农业,并依托其特色优势发展与乡村特点相适宜的食品生产加工、园林花卉、乡村旅游、健康养老、农村电商等相关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使大量农民实现本地就业。另一方面,随着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服务等各方面优惠政策的整合落实,乡村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的创新创业成本,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员到乡村创新创业,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乡村振兴为稳增长培育新的改革动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给予了农民稳定的土地经营预期,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多种经营和农民增收;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更好地维护了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和收益权,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和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盘活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破除了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激发了农村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
乡村振兴为稳增长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动能。粮食丰产增效、畜禽水产良种培育、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农业装备智能化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实施,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绿色种养业、设施农业、生物育种、乡村旅游等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极大拓展了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和增值空间。田园综合体、休闲农(牧)场、专业化农业服务、农村养老等农业新业态不断出现,彻底改变了乡村产业空心化的现状,实现了产业兴旺。智慧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工业化等“互联网+”、“旅游+”、“生态+”、“工业+”等新模式的涌现,全面推进了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作者: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