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大历史观,何以观之?要深刻认识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历史性意义,深刻理解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历史性命题,深刻把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任务。从大历史观看“三农”,才能更精准把握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守住两条底线,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两条底线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关键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需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藏粮于技,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在“一粒种子”问题上下足功夫。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就要毫不含糊延续好扶贫措施,“扶上马、送一程”,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上下功夫,在强化重点区域帮扶上下功夫,在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抓实产业发展,谋划乡村振兴之策。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坚持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立足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持续打造农业品牌;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支撑,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激发乡村业态活力;以龙头企业为重要力量,把产业链条补起来,借“工业化理念”谋划乡村产业发展,打造更多“网红”农产品……围绕“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中,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推进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之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在“三农”问题上凿石开路、攻坚克难,既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员队伍,选拔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到乡村奉献,又要持之以恒培养农业领域科学家和现代科技人才,壮大具有“新形象、新思维、新模式”的“新农人”队伍。要坚持依靠人才、留住人才,把本土能工巧匠用起来,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来,把各方乡贤精英招引回来,让人才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凝聚起中国农业最基础、最深厚、最磅礴的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