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于蕾每日携带的小蓝本,2022年春节,在虎头牛尾的10天里,有3件大事顺利完成:
1月26日,“何以中国”《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开展,全国30家博物馆的130余件/套珍贵文物齐聚,一时盛况空前。
1月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圆满直播,以12.96亿的观众总规模、71.33亿的新媒体端触达人次,再次刷新多项收视纪录。
2月4日,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拉开帷幕。“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开幕式,以“构思独到、匠心独运”的呈现,抒写了中国人的浪漫和自信,惊艳了世界。
很难想象这样3件勾连着历史与今天、国家与人民、中国与世界的大事情,记载在一个人的工作日志里。三件大事的圆满完成,必要付出久长的磨砺和超人的努力。或许,这就是于蕾人送绰号“于三娘”的原因。
让历史活起来,讲好文明的故事
无论是在各大网站的节目评论区里,还是在视频的弹幕上,很多年轻观众对“于三娘”这个名字的认知度远远超过“于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纪录片《盛会》在B站播出,“文学总撰稿 于蕾”甫一亮相,弹幕上飘来的惊喜都是:“原来是三娘!”
观众和网友们对“三娘”的称呼和喜爱,源于2017年末横空出世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之所以冠以“横空出世”,是因为它讲的是古老的中国故事,带给观众的却是全新的体验——第一次将文博和综艺合体,第一次以“让国宝活起来”为目标、用“前世今生”的逻辑演绎文物,第一次以“国宝守护人”参演的舞台戏剧方式讲文物,第一次用炫酷、现代、国际化的舞美视觉体系演绎中国的历史,第一次听到并回应那句后来家喻户晓的开场白:“我们究竟有多年轻?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为了从内容到形式的纯粹原创,为了这无数个“第一次”的创新,作为制片人、总导演的于蕾带领团队耕耘了2年零7个月:翻阅了500余万字的考古报告和文献资料,叩开了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大门,经历了4000多小时的创作会议,走过了数万公里的调研路程……创作最紧张的时候,于蕾白天在演播室打磨彩排,晚上到机房通宵修改剪辑成片,连续两三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拼命三娘”由此得名。
2017年12月3日,用理想和心血熬制的《国家宝藏》开播,一夜火爆大江南北。“此生不悔入华夏”“国宝在魂不在器”等点赞语,都缘于粉丝对节目的激赏。
更为难得的是,《国家宝藏》在“开启了古典文化综艺元年”后,步履不停,创新不止——从博物馆到遗址,从《国家宝藏·展演季》到《国宝音乐会》,从大屏到网端,从东京到戛纳,从节目到展览……《国家宝藏》品牌热度长盛不衰。
让观众乐起来,讲好百姓的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2015年,在《国家宝藏》这个创意萌生的同一年,于蕾还接手了另外一档陪伴老百姓日常的周播综艺—《开门大吉》。
如何将一个简单的游戏模式坚持下去?创新是唯一的路。于蕾带领栏目组认真调研,稳健改版。在“按门铃猜歌”的基础上,强化了百姓故事的讲述,更新迭代了舞美视觉体系。节目收视率从2015年6月的单期0.8%一路攀升,2016年2月的新春节目创造了全国3.05%的超高收视率,同类节目至今无出其右者。2015年、2019年、2021年,几乎每隔两三年《开门大吉》就要进行一次创新升级—从结构到形式,从赛制到规则,都在观众的需求变化中调整,唯有“门铃”“大门”这些标志性符号在创新的同时不断被放大和强化,使节目的模式深入人心。正如观众们的评价:有一种经典游戏叫《开门大吉》!
2022年3月31日,《2021微博娱乐白皮书》发布“2021年十大热门综艺榜单”,已有十年历史的老牌综艺节目《开门大吉》高居榜首。2022年4月19日,《民生周刊》官微公布的综艺榜热度排名,《开门大吉》以人民热度10319.62再次登顶。当问及在电视优势减弱、收视低迷、竞争又异常激烈的综艺节目市场中,一档十年专注于普通人赛道的百姓猜歌节目为什么能经久不衰时,于蕾的回答是:“《开门大吉》像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我们每天花心思怎么让它质朴而可口、百吃不腻。”
让中国美起来,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同样缘起于2015年,刚刚结束了第四年春晚创作的于蕾接到邀请,作为文学总撰稿加盟张艺谋导演团队参与G20峰会文艺演出的创作。
这是于蕾第一次深度参与大型国事活动。从前期的策划讨论会到后期的反复彩排演练,从晚会主题的确定到主题歌姊妹篇作词,大到策划案、演出台本,小到宣传通稿、现场字幕……所有的工作,于蕾都一丝不苟地全力完成。经过一年多的创作打磨,2016年9月4日,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最忆是杭州》在西湖上演,浸润千年中国文化墨笔的呈现,让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都留下了“最忆是杭州”的感叹。
由于优异的工作和创作能力,G20之后于蕾很快再次接到邀请参与了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的创作,并为担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学总撰稿埋下了伏笔。
于蕾的电脑里,冬奥的文件夹被命名为“2022大好河山”。“这是冬奥的举办地之一张家口大境门上的题字,我觉得寓意特别好。”于蕾解释道,“最早的冬奥策划从2019年就开始了,艺谋总导演确定不再重复2008年的手法,而是要呈现新时代,要给世界演绎一个现代的中国。但是,现代是根植于传统的,如何在一个国际化的外貌下,包裹住一个独属于中国的魂魄,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雪花火炬,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冰瀑布装置;从“中国结”的视觉呈现,到“迎客松”的烟火漫天;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中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诗句,到“折柳寄情”所展现出的贯穿中国文学史两千年的浪漫惜别……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在简约、现代、浪漫、充满科技感和国际化的视觉呈现下,扎扎实实包裹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从《国家宝藏》的历史中走来,又在冬奥的开闭幕式上拥抱了世界,于蕾的感悟更为深刻:“冬奥给人带来的感受变化,恰恰源于中国的变化、时代的变化。创作者的幸福,就是站在时代的潮头,又一次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文化对于自身的理解和超越。”
再次翻看于蕾的小蓝本,发现冬奥结束后,工作日程被5档常态周播栏目的改版、3档创新季播的推进排满了。工作拼命又充满使命感的“于三娘”,从来都坚信,创作之路任重道远,行则将至。
(来源:《旗帜》2022年第5期)
( 编辑:林燕 送签:吕凤茹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