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ontribute@sscms.com

模范人物
凡俊:我以真心换你心
2022-10-23 11:23:23     【字体: 】    

凡俊接待来访群众

他是同事们口中的信访“120”,是遇到棘手信访任务时值得信赖的“凡哥”;他是来访群众心中真挚友善的检察官,是诚恳帮助解决“大事”的“大好人”;他工作地点多变,大门通道口、接待登记窗、简易听证室都是他的“主场”……他就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12309检察服务中心副主任、检察官凡俊。

8年接待万余名来访群众

2013年,凡俊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最高检从事申诉信访工作。入职以来,凡俊分流接待1万余名来访群众,接待答复近400件群众集体来访,力求件件做到依法耐心接待答复,让群众满意离开。

在采访中,他爽朗的笑声、乐观的心态感染着记者。然而,人不伤心难落泪,人无难事不来访。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经常遇到疑难复杂问题,受访人长期累积的负面情绪会有意无意地向接访人宣泄。从事群众接访工作8年间,凡俊如何能够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谈到这个问题,凡俊先讲了一段工作“小插曲”:有一天,凡俊在来访通道分流接待时,突然感到头部被重重砸了一下,缓过神才发现,原来是来访人情绪激动之下,把旧手机扔向了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凡俊额头被手机砸出一道伤口,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在医务室简单止血消毒后,他又回到了来访工作岗位。

“做群众工作的真谛是将心比心。”凡俊说,“张军检察长一直强调,控申检察工作要有为民的情怀。把接待每一个群众来访、处理每一封群众信件、办理每一起申诉案件都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以人民为中心’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带着感情办、带着责任办。调整好情绪,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来访群众的不易,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获得他们的信任。这份答复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来访者真正信服。”

把每个信访案件都当作传递司法公信力的窗口

谈话间,凡俊的视线落在了最高检12309检察服务大厅控告申诉业务窗口,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向来访群众解释法律问题。明亮宽敞的大厅里,几名来访人正坐在椅子上等候接待。

凡俊说,接待工作从当事人进入视线范围内,就已经开始了。从衣着到年龄,从说话语气到态度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是凡俊关注的重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了解和熟悉来访者的工作、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让他们能满意而归的切入点。

一次,为了解一名长期在京信访的信访人情况,凡俊下班后和同事一起乘坐公交车,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信访人租住的地方。信访人开门看到拎着慰问品的检察官,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赶紧把凡俊一行人请进屋,在长达几小时的沟通后,凡俊和同事回到家已是次日凌晨。

曾有一名安徽的信访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情绪十分激动。为缓解当时的紧张情况,凡俊及时调整接待思路,更加耐心解释司法机关作出决定的法律依据,又与他一同分析违法信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他的家庭现状。经过近5个多小时的接待,信访人完全同意答复结论,心平气和地回家了。

“把每个案件都当作跟群众沟通交流、传递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的窗口。这不是接待来访群众的普通工作,这是我的一份事业。认真对待事业,就是对自身工作的充分肯定。”凡俊说。

简易公开听证不简单

大部分时候,信访接待工作面对的都是普通群众,如何将司法办案与群众工作深度融合、将专业水平发挥到极致,对办案检察官来说,是全方位的考验。

控告申诉案件往往是刑事、民事问题交叉,诉讼实体、程序问题并存,这就要求办案检察官必须大量储备各种法律专业知识,不仅在情感上动人,更要在法理上服人。这就是凡俊理解的“求极致”。

控告申诉案件如何做到“办案须重法理情”?凡俊说,引发涉法涉诉信访的原因相对复杂,“充分尊重他人,对来访群众一视同仁,通过换位思考,走进老百姓心里,真正俯下身子,这也是我们的检察情怀。”挺拔的身姿、矫健的步伐,凡俊举手投足间仍带着军人的风采,在说这番话时,他却带着一份温暖。

最高检受理的申诉信访案件,很多都是长期累积的疑难、复杂问题,办案不容易,息诉罢访更难。为了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到实处,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凡俊主动总结创新,与同事们一起积极探索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简易公开听证,邀请律师、人民监督员、退休检察官等第三方参与信访案件办理和矛盾化解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入职以来,凡俊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受嘉奖一次,连续两次被评为最高检机关优秀检察青年,2021年被授予“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我从农村走出来,是党和组织的培养让我不断成长进步。我在本职岗位上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唯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检察事业,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忠诚履职、勤勉尽责,才能无愧于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光荣称号。”凡俊动情地说。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

( 编辑:林燕   送签:吕凤茹   签发:钟鸣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