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互联网大会刚刚落下帷幕,流水的大佬、涌入的新生力量,乌镇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折射着中国互联网的缩影,度量着不断迭代的互联网产业。有不少人说,这两年少了些饭局的互联网大会没那么“热闹”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科技的创业者们在拼速度的同时,开始回归底层硬核技术与产业本身,回头寻找这场同台竞技最有分量的砝码。5月底于北京成功落幕的2019科技创新者大会·北京站(Tech Innovators Conference,下简称TIC),向科技关注者们提出一个问题:创新不酷了,我们该怎么办?“那我们就做些不酷的事情,专注能够普惠大众的硬核科技技术本身。”有价值的创新从不束手待命,手握互联网技术的科技创新者们还要怎么做?10月25日,PingWest品玩再次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杭州,举办2019 TIC PRO 科技创新大会升级版。本次大会依然由人人都在用的商业安全工具天眼查,提供独家数据支持。(2019 TIC PRO科技创新者大会现场)为什么在杭州?“不仅这里是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硬核化、智能化、实体经济化和全球化的地缘风向标。单看杭州的城市公共管理,这恐怕是全国最聪明、发育最健全的城市大脑了”,PingWest品玩创始人兼CEO骆轶航在大会开场演讲中讲到TIC来到杭州的原因,同时也点出TIC再次发问‘如何创新’的目的。“当一个城市的日常公共管理都实现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响应和调度的时候,我们整个社会的运行和进步逻辑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PingWest品玩创始人兼CEO 骆轶航)现有城市建筑规划下我们怎样更方便的停车?如何在购买前就能看到不同家具组合摆放的效果?是否可能解决上下班最后一公里与公共交通换乘的麻烦?当回归到日常生活向技术提出这些问题后,不难发现互联网科技的本质更像是工具,而不是整个生态,人类生活的基础其实依赖于衣、食、住、行一系列形成的产业。互联网行业虽然来势迅猛,但它的规模只有在融合并升级人类传统的生产、制造和消费,才能释放更大的效应。“像100多年前汽车诞生于欧美一样,工业4.0一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阿里云智能首席AIoT科学家丁险峰用一连串接地气的生活实例,强调了工业智能化浪潮会优先发生在中国的现实机遇。小到一次旅行外出纪念品的购买,大到一个工业链物流销售,都需要互联网和物联网发生反应,实现生产销售全局资源的产业级优化,以此适应中国的人口密度以及越来越年轻化的消费群体。“没有太多的魔法,工业互联网将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互联网思维,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率与营收。”(2019 TIC PRO 科技创新者大会现场)广联达高级副总裁兼CTO云浪生,为我们还原了数字建筑推动产业升级下一所房屋的建造。“以往我们造一所房子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在看不着摸不见的情况下协作,现在通过全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将打破这种生产隔离的状态,模拟建造过程,同时进行运维阶段关于安全、舒适度、安全能耗的分析。”百度大脑EasyDL技术负责人谢永康用几个硬核故事,更直接地剖析了技术协助产业升级的必要性。EasyDL的真实案例中,帮助藏区医生识别寄生虫虫卵,进行城市桥面的健康检验与质量达标,为垃圾搭建自动分类模型便于智能回收。如果我们稍微展开一下想象,还能想到更多应用场景。“用户只需要根据要求上传图片,后台进行自动训练,验收成功后就能生成专属企业的模型 API 接口。速度、广度、深度,在追求高精度模型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在让这样的技术大脑变得开放、简洁,助力更多产业。”谢永康分享道。从“大而美”到“小而实”与以往前沿科技演讲的“大而美”相比,此次TIC PRO上的演讲者们更愿意结合“小而实”的产业案例。为在场的科技关注者,甚至是技术小白,更亲近地解读中国的科技创新方向,以及现实产业升级和社会升级的需求,并为整个世界提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中国方案”。今年四维图新成为第一家获批T3路测牌照的位置服务提供商,其自动驾驶AI负责人李阳虽然在分享中不断打趣作为to B公司想要靠技术赚钱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这份野心带来的实际困难。作为“老”图商,15年全国采集测绘确实能够为自动驾驶解决一部分道路驾驶问题,但是在中国这样道路场景复杂,有着不按套路出牌的驾驶员的环境下,历史经验和优秀原始数据显然不够。“去年我们统计了北京到昆明测试道路的数据,共提取大概3000个场景,其中2000多个包括隧道群、匝道等路况在我国地理空间并不通用的问题。但这种全国覆盖的数据,可以将真实道路中大于100万的道路场景最终抽象成不到100种的基本路口类型和道路类型。”李阳在演讲中提到。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在推动无人驾驶落地时也注意到:在中国永远有你见所未见的情况。五层立交桥,波浪形桥,穿过房子的桥。当问题有数量级的差异,必须要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案。”阿里巴巴的语音交互系统全面开放,收集了中国670多种人们关于问天气的说法, 让企业不再训练问法,只需提供服务与天猫精灵进行对接。(四维图新自动驾驶AI负责人 李阳)(2019 TIC PRO 科技创新者大会现场)这些嘉宾们带来的硬核分享,从不同领域回答TIC关于科技创新的发问和探索。中国的科技创新将进一步地服务制造业、农业、零售业、教育业、服务业、航空业和社会公共事业,更深入的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如果说过去的20年,中国的科技创新主要提升了个人消费和生活的质量的话,那么今天的我们站在另一个节点上。”PingWest品玩创始人兼CEO骆轶航这样描述。你可以是逛直播间的用户,也可以成为主播赚钱,蘑菇街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琪试图用直播发掘更多的生产方式,或许5G和AI下直播或许能用不同的视角体验全新的消费场景;借助大数据行为收集与AI智能分析技术,传统教学生态正发生智能化的升级,VIPKID首席学术官刘骏教授让我们看到科技正重塑中国下一代的教育环境。(蘑菇街联合创始人兼CEO 陈琪)随着AI智能、5G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技术越来越多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它是连接工具能利用信息传播速度和资源整合能力,来加速改造传统线下产业,不过实现商业创新的同时也要遵循科学边界。以兰德公司研究分析的无人驾驶安全数据为例:95%的置信度证明,无人驾驶要达到110亿英里的干预测试才能达到比人类驾驶安全20%的结果。然而事实上实现这一验证可能需要百辆测试车连续运转500年。“在这种科学严守的安全需求下,我们需要利用技术把更多测试放到虚拟空间中,在仿真空间内不断模拟实验,以此解决生活中无穷无尽的问题,以此更快更安全的让技术达到使命。”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讲到。(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吴甘沙)科技创新已经不那么“酷”,它也慢慢不再是中国创业者们验证速度的幌子,最深刻的创新根植于产业。而这也是TIC科技创新大会从北京到杭州,只深入探讨同一个问题的目的,寻找科技创新在中国的意义值得契而不舍的追问。如PingWest品玩创始人兼CEO骆轶航所表达的,人工智能和5G技术即将爆发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进步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在全球的自由贸易和科技创新当中角色越来越吃重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过去20年、30年、4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融入全球,靠的是中国产业前所未有的升级,而在当下这个新时代,产业报国要被赋予新的含义,那就是通过科技报国实现产业报国,这是我们要共同努力的事情。”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湖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婷 孙敏坚 胡宇芬 段涵敏 邓晶琎 曹娴小满将至,榴花似火、江河渐满。一个明媚丰盈饱满的夏天正在展开。此刻,回望从冬到春、从春到夏的数月时光,那些惊心动魄,那些悲怆壮烈,那些刻骨铭心,依然历历在目。历史,必将铭记这场生死鏖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7300万湖南人民,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打响了艰苦卓绝的阻击战、众志成城的总体战、万众一心的人民战争,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拓展。多难兴邦,中华齐奋起。14亿中国人民在共克时艰中勇毅前行,在中华民族史册、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勇者辈出,湖湘多血性。“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三湘儿女以实际行动,为全国抗疫大局贡献出湖南力量!(1月27日,即将启动的双峰县人民医院感染二区,12名医务人员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主动请缨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誓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曹景 摄)谁也没有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庚子年春节。1月下旬,全省两会刚刚结束。拂去一年的疲惫与辛劳,三湘四水的人们满怀欢欣,迎接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疫情突如其来。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疫情自湖北暴发,湖南首当其冲!湘鄂自古一家亲。湖南13个县市区与湖北毗邻,两省交界线达1100余公里,许多村庄犬牙交错、不分你我;在湘湖北人、在鄂湖南人达数十万之多,交流交往频繁;数万湘籍大学生假期自鄂返湘,流动性之大、风险系数之高,可以想见。1月21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月20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坚决打赢这场硬仗恶仗!”省委书记杜家毫的话掷地有声。1月21日,湖南报告首例确诊病例。疫情曲线一路上升,1月28日单日新增78例,达到峰值。(2月1日,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永州市两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离开永州市中心医院时,医护人员握拳示意加油。徐衍 摄)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刻不容缓!1月23日,湖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首个启动一级响应的环鄂省份和全国最早启动一级响应的3个省份之一。战斗,必须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军令如山”方能雷霆出击、克敌制胜。省委和各市州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党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战时指挥体系高效运行。按照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一道道“军令”从省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这个指挥中枢密集发出。防控,重在全省一盘棋,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机制,筑起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省市县乡村各级、各条战线、各个单位全面动员、紧急行动,迅速从休假模式变为战斗模式,“五级书记打头阵”,390多万党员、13万公安民警、5万多医务工作者冲上没有硝烟的战场。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展开地毯式排查,村(社区)防控工作全面启动。生死时速,间不容发。与时间赛跑,快一个小时、慢一个小时,往往天差地远。(2月1日凌晨,张花高速花垣出口,民警、医务人员在对进城车辆及人员进行检查和体温监测。 龙爱清 摄)1月23日,武汉封城。湖南连夜对沿湘鄂边界219个大小卡口全部设防到位,与湖北接壤的岳阳、益阳、常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第一时间构筑起“外防输入”的严密防线,赢得了战机。最终,张家界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吉首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零病例的中心城市。从最早防止武汉等地疫情输入,到防止复工复产复学疫情风险,再到内防反弹、外防境外疫情输入,全省构建起涉鄂通道、边检海关、厂区、社区等梯次防线,推动国门、厂门、小区门、校门、家门防控联动,实现了重点人群全面筛查、重点场所全面覆盖、重点环节全面管控。救治,立足一个“早”字,湖南健全中西结合、医防结合、精准救治的医疗救护机制,打响与病毒搏斗的生死之战。超前准备。尚未出现确诊病例之前,全省便明确116家省市县三级定点救治医院,随后缩减至17家,保障更好地集中救治。关口前移。2月初,湖南即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检测91.5万多例,阳性检出率0.04%。“四个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所有患者第一时间收治进定点医院,重症患者全部集中到市级定点医院;14个专家组火线出击,“下沉”至各地指导防控与救治;中西医结合,前后方协同,举全省优势兵力攻重点、克难点,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物资供应,聚焦一个“保”字,形成了多品种防疫物资全天候生产供应的物资保障机制,为前线源源不断输送“弹药”。从疫情暴发初期的医疗防护物资短缺,到后期最高日产各类口罩5300万只、医用防护服4万套、N95口罩90万只、核酸检测试剂50万份,测温枪、呼吸机、负压车以及氯喹药品等一应俱全,全省形成了完整生产链条与充足产能,有效支撑了医疗救护需求。国计民生重要行业全速运行:水、电、油、气、煤、通信、公共交通等不停工、保运行;“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供应无虞,力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从大年三十开始,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等省领导就一直在一线奔波,研究部署全省战“疫”作战图,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加油鼓劲,督战各地各企业防控情况,召开各领域专家座谈会……交通卡点、高速路口、车站、机场、医院、社区、乡村、企业,处处留下了他们马不停蹄、脚不旋踵的匆匆身影。2月9日,战“疫”关键时刻,一个彭德怀与梁兴初在朝鲜战场上精彩对话的短视频引发刷屏。视频传递出强烈信号:既然是打仗,就不能贻误战机,必须克服麻痹大意情绪,把握战机,尽锐出战,确保湖南能够经受住更加艰巨的考验。疫情形势不断变化,省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密切跟踪研判防疫新形势,及时调整防疫思路,做到因势而谋,以变应变。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发出“复工令”,要求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1月25日上午,省委书记杜家毫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罗新国 摄)(1月2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高铁长沙南站,为响应国家号召紧急向湖北派出第二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援助医疗队队员们壮行。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赵持 摄)当天,湖南连续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市州委书记视频会议,要求“做好打新的硬仗的准备”,“两场战役一起打”,在全国率先打响复工复产“保卫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脱贫攻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湖南成为全国复工复产最早、效果最好的省份之一。战“疫”中,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被充分运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网格化实地排查”,实现了对重点人群有效筛查。健康码分类识别、“湘就业”“湘消费”等线上平台,有力服务复工复产和促进消费。“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从遭遇战,到主动战、总体战,再到常态化防控战,湖南始终把握战机、步步为营、节节胜利,保持了疫情防控的有力有序和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3月14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医护人员欢送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当天,长沙市、株洲市、岳阳市最后5例住院确诊病例出院,标志着湖南省新冠肺炎住院确诊病例实现清零。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段涵敏 摄影报道)2月28日,湖南仅用39天时间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3月14日,全省本土确诊病例实现清零。3月31日,全省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截至目前,湖南累计确诊病例1019例,感染率百万分之十四,治愈率超99.6%,是全国首个确诊病例1000例以上清零的省份,已连续70多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所有县市区进入低风险地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举全省之力,不放弃一个生命!”这是湖南决策者的庄严承诺。危难时刻,全省超过5万名临床、护理、检验、影像、院感防控等医护人员,主动请缨、火速集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夜以继日奋战在最前线。新冠病毒狡猾且顽固,如何科学施治?湖南坚决做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以科学精准对抗病魔。(1月3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工程完工,成为长沙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72小时内,长沙将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打造成湖南版“小汤山”。常德、娄底、岳阳等地,在短时间内扩建了定点医院。各市州迅速集中辖区最优秀团队、最先进设备、最全面保障。早诊早治,是提高救治率的第一步。1918个发热门诊遍布全省,执行统一的新冠肺炎筛查确诊流程。62家核酸检测机构高效运转,确保当天发现、当天采样、当天检测、当天出结果,缩短从就诊到疑似、确诊和救治的时间。关键时刻,专家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到最危重处去,救最危重的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首席专家艾宇航承担起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高级专家组组长的重任,在电话里匆匆安置好80多岁的老母亲后,就踏上了战场。高级专家组、重症专家组、市州驻点专家组、中医专家组、多学科专家组……228名专家全面进驻14个市州定点医院值守,治疗精细如“滴定”,减少“轻转重”,推动“重转轻”,尽最大努力降低病亡率。在全国率先将磷酸氯喹与乐复能用于患者救治,在全国较早开展康复者血浆治疗,开展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危重型患者,各种新的治疗方法积极应用、竭尽所能。中西医协同,中医这个“慢郎中”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成了抗疫救治的“急先锋”。全省出院患者中医药参与比例达到96.75%,中医药参与较单纯使用西医疗法患者住院床日缩短2天以上。提升救治效率,还有一条“空中生命线”。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省高级专家组牵头对省内40余例重型、危重型患者进行远程会诊指导;国家新冠肺炎专家组王辰院士团队和钟南山院士团队,分别连线长沙、邵阳、株洲、娄底,对6例危重型患者进行多学科远程视频会诊。“空中生命线”一次次将危重症患者从“鬼门关”拉回。“穿上隔离衣,就没有了恐惧,只有向前冲的勇气。”“病人以生命相托,我们唯有拼尽全力。”惊心动魄的一个个日日夜夜,接踵而至的一场场激烈战斗,勇者逆行的一幕幕感人场景,成为这场阻击战中最美的画面。ICU病房里,头发花白、年近六旬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杨明施教授带领团队,日夜和年轻人战斗在救治一线,不眠不休;危急时刻,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兼呼吸治疗专科主任韩小彤教授,从长沙带着ECMO设备和团队赶赴娄底,省、市医疗专家24小时监护,一次次将生命垂危的患者刘某抢救了回来;“90后”护士胡佩那双被滑石粉、消毒液、洗手液泡得伤痕累累的手刷爆了微信朋友圈……(3月14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医护人员欢送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后,脸上露出开心地笑容。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段涵敏 摄影报道)面对肆虐的病毒,全省医护人员始终不松劲、不言弃,不断创造希望与奇迹——1月30日,我省治愈出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2月16日,全省年龄最大确诊患者、90岁的曲奶奶在株洲治愈出院。2月17日,全省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18岁女孩小彭在与新冠病毒搏斗20多天后,康复出院。2月25日,我省年龄最小患者、3个月大的晨晨在岳阳治愈出院。至3月14日最后一例本土确诊病例出院,54天,全省治愈出院病例1014例,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150例。99.6%的治愈率背后,是生命对生命的顽强守护。(2月16日晚10时,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灯火通明。这里是黄冈市新冠肺炎集中收治点,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一队和二队,540余名医护人员在此并肩战斗,与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同江同湖,同袍同泽。在湖北抗疫形势最严峻的关头,响应党中央号召,湖南紧急部署,派出1502名精兵强将,带上最强装备,举全省之力驰援黄冈、武汉。千里挺进大别山,“巴心巴肝”。58个日夜苦战,湖南医疗队在黄冈累计治愈出院607人,实现了提高患者救治率、缩短患者住院日、确保医护人员平安回归3个目标。十里长街相送,黄冈人民用最高礼遇感谢为他们拼过命的湖南亲人。(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们合影留念。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邹晨莹 摄影报道)从1月2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吴安华只身一人奔赴武汉开始,“医疗湘军”一次次紧急驰援武汉。在武汉协和西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来自湖湘的白衣战士一次次与死神赛跑,托举起生的希望。湖北战场上,湖南医疗队累计收治(管理)确诊患者2235例,治愈出院1783例。征程未洗又出发。4月16日,刚刚援鄂归来的吴安华、潘频华两位专家马不停蹄地奔赴黑龙江、吉林;5月11日,湖南12名医护人员组成国家医疗队,飞赴津巴布韦支援当地抗疫。回顾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口罩的勒痕、开裂的双手、坐着的睡姿、湿透的防护服……难忘的一幕幕不断闪现。白衣天使,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因为选择担当,成为了英雄!( 2月5日上午,郴州市苏仙区组建43支区直机关党员突击队,派出首批172名党员干部进驻各街道社区开展防控工作。黄建华 雷希 摄影报道)“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党中央一声令下,全省18万余个基层党组织、390多万名党员把“大战大考”作为初心使命之考,在筑牢疫情防线中迎难而上,在推动复工复产中积极作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1.4万多个临时党组织,相继在医院、隔离点、社区卡口等疫情防控“火线”和工业园区、商业楼宇、重点项目等复工复产一线成立,浇筑起疫情防控的“红色长城”。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从争分夺秒救治患者的重症病区,到试剂疫苗研发的科研团队;从联防联控的交通枢纽,到复工复产的工厂车间,到处都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不扛重担,谁来扛?”铿锵话语响彻三湘。留守隔离病房,党员带头;抢救危重病人,党员先上。抵达黄冈第二天,湖南援鄂医疗队90名党员医护人员迅速成立“临时党委”,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雷神山医院建设正酣,以汉寿农民工党员彭勇志为首的“水电五兄弟”驰援400公里、奋战8昼夜;一顶帐篷、一张椅子、一把体温枪,蓝山县中心医院外科党支部书记雷向阳在海拔1200多米、气温接近零度的国道G537线蓝山县南风坳临时检查点里始终坚守;攸县54个部门的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结对130个城区小区,“局长、科长成了咱们小区的守门员”的暖新闻在当地刷屏。疫情阻击战中,这群共产党人的身影值得永远铭记——56岁的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局长、党委书记张辉连续奋战16天,牺牲在抗疫一线;衡山“90后”药剂师宋英杰主动请缨,在抗疫一线日夜坚守,生命定格在了28岁,被追认为共产党员;61岁的宜章县笆篱镇桐木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柱带病坚守抗疫一线,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召集村干部商量防疫工作;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岳麓大队队长鲁力连续54天坚守在长沙“西大门”,劳累过度倒下后再也没有醒来;岳阳市公安局警令部民警董锐以笔为刀,负责收集、汇总、分析疫情相关数据,在连续抗疫27天后,44岁的他因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岗位上;……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把热血和生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把无尽的缅怀与思念留在了三湘大地。(2月17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驻企防疫联络员刘瑛(右一)在检查指导企业做好防疫措施。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通讯员 黄姿 摄影报道)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湖南不失时机按下发展“重启键”。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依旧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争取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复工复产的各类产业园区和厂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一声令下,省市县三级2.4万余名驻企防疫联络员火线下沉至3.1万多家企业,从蹲点检测体温到巡视生产车间;从完善防疫方案到筹措防疫物资;从缓解“用工难”到协调“资金荒”……进驻企业的5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像螺丝钉一般“铆”在复工复产最前线,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3万余个。迄今,全省未发生一例因复工复产导致的聚集性感染,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有效恢复。(2月13日,宁远县湾井镇田心村,农民在烟田施肥、覆盖地膜。该县将疫情防控工作与春耕生产同部署、同安排,通过送技术、送信息进村入户,引导农民不误农时,整地施肥,有序开展春耕生产。乐水旺 摄)战“疫”不误农,春耕正当时。全省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基层党员等坚守在生产一线,抢抓农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务求脱贫打法更加精准。长沙县开慧镇党员干部组成“跑腿队”,为农户提供农资配送、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等服务;吉首市科技特派员陈道云变身“网络主播”,为微信群内的菜农们“直播”大棚蔬菜的移栽要点;安化县副县长陈灿平走进直播间,充当“超级推销员”,累计直播超过50场,带动安化黑茶销售额超2000万元。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红旗漫卷西风,鼓舞昂扬斗志。“被身边的党员感动,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一分子。”在黄冈抗疫一线,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师张圆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3月10日,她和16名队友庄严宣誓,成为预备党员。一批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截至4月上旬,我省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1159名( 2月2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竹塘村,由联村单位人员、包村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及医护人员组成的防控小分队,上门为武汉返乡的村民监测体温。 刘强 左茜 摄)这场抗疫大战,全民上阵、人人奋勇。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区,从省内到海外,“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数人日夜坚守、忘我付出,“将无畏、民齐心”,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之力。在基层社区防控这个前沿阵地,广大社区工作者面对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难万险,既当“守门员”“疏导员”,又当“跑腿员”“宣传员”,用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起严密防线。“守好社区,责任大于天!”疫情暴发,常德市鼎城区花岩溪镇逆江坪社区党总支书记尹鸿卓,来不及从父亲刚刚过世的悲痛中走出,就冲上了防疫一线。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江湾社区党委书记于秋燕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信息,每天接打电话上百个。她和街道同事用“脚力”摸排疫情,开展不漏一户的“梳篦子”式大排查,保障了湘江世纪城这个全省最大居民小区的“零确诊”。大战大考中,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情投入、各尽其能,书写下为民履职、为国尽力的温暖篇章。“几乎所有人都把‘家’搬到了实验室,集体攻关,24小时连轴转。”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率队应急攻关,第一时间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驰援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控制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把一辈子的盒饭和泡面都吃完了”,全国政协委员、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组长易露茜和同事们日夜奋战,调度全省疫情监测、研判和处置,病倒住院仍坚持工作。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全国政协委员周群飞调集企业全球资源采购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支援抗疫;省政协澳门委员叶惊涛先后为湖南、湖北捐款捐物价值总额超过1100万元;全国人大代表王填发起“歇业人员暂借计划”……(2月5日晚,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三一集团用公务机从阿联酋运回4.2万套医用防护服,支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危难之时,世界各地的湘籍华人华侨心系故土、慷慨助力,与家乡人民心手相牵、风雨同舟,汇聚起共同战“疫”的双向暖流。“每个人都为家乡使出全部的力气。”疫情暴发之初,医疗防护物资告急,海外华侨华人开启“全球购”模式。1月28日,省侨商会廖丽萍女士随机携带十箱口罩抵达长沙,成为捐赠第一人。墨西哥湖南总商会、欧盟湖南总商会、阿联酋湖南商会、美国湖南联谊会、日本湖南人会……湘籍侨联、侨胞源源不断的爱心汇集三湘。至3月初,全省侨联系统共发动42个国家139个侨社团捐款1752多万元、捐赠医疗物资4290多万元。随着疫情在世界多地暴发蔓延,湖南在全力巩固省内抗疫成果的同时,积极向海外同胞伸出援手,先后向5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团、侨胞捐赠抗疫物资,护航远方的亲人。(1月30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志愿者在帮助病人自助打印化验单。乐彦麟 唐兰荣 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湖南140多万名志愿者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驱散疫情之下的寒冷和阴霾,传递满满力量和温暖。长沙人“吴发秦”(谐音“无法寻”)悄悄留下信封捐赠1万元给医护人员买口罩;公益人向愈韩24小时网络筹款500万元,奔波千里运回10吨抗疫物资;岳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们背着50多斤重的消杀装备,每天工作10个小时;新宁县60多名科技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全省1100多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发挥专长,帮助患者家属、一线医护人员等缓解焦虑……无数张“雷锋面孔”点亮了这个春天,为湖湘战“疫”增添了一抹暖心的“志愿红”。“他们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战袍,便成了勇敢的战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湖湘青年挺身而出,将青春誓言化作击散疫情阴霾的一道道光芒。危难关头,90后长沙小伙郑能量、新化小伙邹智明、浏阳小伙冯泽程不约而同驰援武汉,用行动证明了“90后在关键时刻也能站出来”。80后小伙、湘潭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省黄冈市医疗队队长易钊泉在黄冈疫情最重的红安县先后组织抢救10次;24岁的残疾青年罗小小用脚趾操作电脑,开展公益筹款;湖南大学大三学生刘逸涵和伙伴发起“壹桌计划”公益项目,在疫情中搭建了一张张安静的“书桌”。4月28日,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易钊泉、罗小小、王调兵、宋英杰等4人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获此殊荣。而此时,王调兵、宋英杰两位青年英雄已经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个春天。(2月24日,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5米宽厚板厂,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目前,该公司订单火爆,生产经营稳定有序,铁、钢及钢材产品的产量均高出预期水平。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初夏时节,阳光灿烂,生命热烈。5G无人挖掘机、5G高清视频采集……5月14日在长沙举行的“5G+工业互联网”现场推进会上,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正全新打造新技术领域的标杆应用场景。复工、转型、升级,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湖南优势产业工程机械开启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的“窗口”。3月24日,三一重工市值超过日本小松,成为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市值第二大企业。5月7日,中联重科下线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引领一场工程机械领域电动化“风暴”。不惧风浪、攻坚克难、化危为机,正是时下三湘大地的真实写照。时间追溯至3个多月前,彼时的湖南经济,还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寒冬”考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2月24日,长沙经开区广汽菲克长沙工厂,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忙碌。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通讯员 张梅兰 摄影报道)厂区动起来!铁建重工、梦洁家纺、楚天科技的车间里,“云模式”“机器人模式”开启,以数字化、智能化激活实体经济新动能。田间热起来!种子、化肥通过“绿色通道”调运春耕一线,种粮大户劲头足,扩大早稻种植面积,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工地忙起来!今年提前两个月部署启动年度160个省重点项目;前4月,全省新开工重大项目3613个,为去年全年的85%,为稳投资持续“加码”。经济社会各种要素流动起来!商超、早餐店、理发店,开门迎客;橘子洲、岳麓山、世界之窗等A级景区有序开放,“网红”店铺前排起长队,上下班高峰景象又回来了。保障防疫物资生产10条、支持复工复产9条、税10条、商8条、省政府帮扶企业政策30条……我省先后出台100条“真金白银”扶企稳企的“干货”政策,覆盖税费优惠、融资贷款、就业用工、财政奖补、运营成本、市场监管、办事服务7大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3月19日,长沙市雨花区湘府东路食鉴家,配送员在取餐。受疫情影响,实体餐饮企业遭遇销售“瓶颈”。不少企业通过线上、外卖服务,实现了销售增长。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首席记者 郭立亮)在复工复产快马加鞭的同时,企业急招工、务工人员急就业的矛盾十分突出。利用大数据破解招工就业难!省人社厅会同长沙市人社局、腾讯公司,48小时内开发推出“湘就业”小程序,上线一个月,访问量近千万人次,入驻企业2206家,发布岗位数超20万个。蓝思科技入驻“湘就业”平台后,日均招录员工2616人,很快完成了近7万人的招聘任务。截至目前,全省规模工业、服务业企业基本实现满岗复工,调查的1246家农业企业复工率99.3%,3841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复工,重点外贸企业全部复产。湖南复工复产率位居全国前列,获得了中央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工业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最新数据显示,4月,全省工业用电量72.61亿千瓦时,增长12.2%,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表明工业发展态势回稳,市场信心依然坚挺。一手战“疫”,一手战贫。挂牌督战、产业转移、消费扶贫、稳岗就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决心更大、力度更强。3月2日,随着邵阳县等20个贫困县脱贫,全省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向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发起最后冲刺。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湖南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3月27日,湖南在全国率先推出在线消费小程序“湘消费”,以消费券形式提前向职工和工会会员发放节日慰问费,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餐饮、商超、旅游、零售等服务行业,惠及19万余户实体商家,其中小微商户占比达8成,累计带动商户交易额数百亿元。(4月15日,湖南九所宾馆,来自江永县的瑶族大姐现场制作油茶。当天,是“湖南米粉大擂台”开赛的第二天,14个市州特色米粉和小吃受到众多市民的喜爱。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摄)最美人间四月天,湖南人被一碗粉唤醒了味觉。14个市州的48家米粉名店、124种特色米粉、123款风味小吃,在“湖南米粉大擂台”同台比赛,11天销售米粉近2万公斤,近10万名食客大快朵颐。克服了危即是机。湖南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人们熟悉的一切已然归来,空气里充盈着复苏的生机与希望。产品从无到有、产能由小变大,湖南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发展良机。安邦制药一季度产销额同比增长15%,邵阳纺机成为同领域的标杆企业……一条完整的防疫物资产业链在抗疫中培育壮大。疫情冲击下,“宅经济”受捧,“无接触配送”走红,跨境电商一片热火。4月,全省进出口总额达479.5亿元,同比迅猛增长59.3%。抢机遇、抓项目、稳投资,4月28日,年度计划投资1314.8亿元的82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历史罕见。“五一”期间,2020湖南车展率先打响全国会展业信心恢复的“第一枪”,6天时间,6.2万多人次进场观展,销售车辆23910台,登上国际展览联盟官方杂志《展览世界》头条。蓬勃夏日,万物并秀。在工地车间的机器轰鸣中,在商超餐馆的熙攘人流里,在旅游景区的笑声喧哗中,在不断增长向好的经济数据里,生产生活的“热浪”正向我们滚滚袭来。“莫道春风归来晚,浮云过后艳阳天。”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湖南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8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总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在京隆重开机,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该剧总出品人慎海雄为开机揭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该剧出品人薛继军在开机仪式上致辞。中宣部文艺局局长诸迪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开机仪式,该剧主创代表总制片人王浩、王雁,导演董亚春、编剧余飞,主要演员代表丁勇岱、刘之冰、姚刚、王同辉、刘涛、王挺、王九胜、刘旭、赵波等参加了开机仪式。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将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该剧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着力塑造中央领导决策层、志愿军将领、前线志愿军战士(包括标杆式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杨连第等)等人物,旨在弘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中华民族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时期,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重大历史抉择。薛继军在致辞中强调,总台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满完成此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拍摄任务;秉持“工匠精神”,激发正能量,着力提升艺术水准和群众满意度;要全心投入、全力以赴,保持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要创新机制、保障有力,推进“总台出品”电视剧行稳致远。创作组要珍惜这一次难得的创作机遇,精心打磨作品,勇于担当作为,靠作品和影响力说话,推出一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用伟大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当代中国人民奋勇前行!该剧集结了国内顶尖的军事题材主创团队,著名导演董亚春执导,编剧余飞,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及丁勇岱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出演。该剧将在北京、沈阳、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拍摄,计划于今年12月摄制完成,并择时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原标题:重现抗美援朝 讴歌英雄儿女 全景战争史诗剧《跨过鸭绿江》开机(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摄影 孙楠 孟美邑)
出品 | 网易新闻 作者 | 须臾千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 在北京西南部,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从地上看是一座湿地公园,但在其地下,其实“隐藏”着一座水处理厂,这就是槐房再生水厂。 (槐房再生水厂) (一)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一座城市生死存亡的大事 北京是一座极度缺水的城市。 华北平原北部属于半干旱气候区,降水量少,但人口却十分密集,这使得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流失的水资源很难从其他地方补充回来。可以说,在北京,每一滴水都极为宝贵。 但是在过去,由于水资源整体规划的混乱,和污水处理能力的缺乏,大量的城市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被直接排放,这相当于加剧了北京水资源的流失。 这样的用水模式,在长期发展中是不可持续的。 而且,与化石能源、矿产等资源不同,水本就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只要经过妥善的处理,让水资源得以循环使用,即使是较少的水资源也可以实现很大的作用。 如何不把水资源白白排放走,而是让它留在北京呢?这就需要对城市污水进行严格、系统的处理。位于公益西桥南侧的槐房再生水厂,就是干这个的。 (二)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公园,实际却地下“暗藏玄机” 槐房再生水厂于2014年8月动工建设,2016年10月开始通水运行,是北京市第一座全地下再生水厂,也是亚洲最大的主体处理工艺全部处于地下的再生水厂工程。 建成后的槐房再生水厂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可处理200万个家庭排放的污水,每年将2亿立方米的污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再生水,这个水处理量相当于100个昆明湖,堪称北京“地下水城”。 再生水厂工程东西最长达805米,南北最宽处为519米,包括45个建、构筑物。地下部分占地面积16.22万平方米,为地下两层、局部(管廊)地下三层。水厂的地面则被建设成了槐房湿地保护区。因此,对于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而言,这里只不过是一座湿地公园。 其实,就在湿地公园的地下,槐房水厂的处理水规模达到60万立方米/日,管着西起西山八大处,东至展览馆路,北起长河,南至丰台的137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再生水处理系统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IV标准。 与此同时,厂区内还采用热水解+消化+板框脱水的污泥处理工艺,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槐房再生水厂表面上只是一座湿地公园,其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以用于湿地公园养锦鲤) 那么,槐房再生水厂究竟是怎么处理污水的呢? 污水进入处理厂后,先经过粗格栅去除3厘米以上杂物,然后经过回转格栅去除1厘米以上杂物,细格栅去除4毫米的杂物,曝气沉砂池去除2毫米的杂物……每一个池、每一种设备去除不同尺寸的杂物。 初沉池里安装了32台刮泥机,每台长65米,此处的污泥与后面膜池的污泥将运进泥区,与废水分开进行处理。 污水在膜格栅去除0.5毫米的杂物后,通过管道进入可装60万立方米污水的4个MBR生物池,经过池中微生物的反应,可以大幅降低污水中的氨氮、磷等元素,同时,采用MBR膜过滤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 这种膜由千分之一发丝细的膜丝组成,1280组膜组器如同1280把‘筛子’,只让20纳米以下分子通过。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直径都大于20纳米,基本被筛除了。 浑浊的污水经过这一“筛”,立即变成清水,再经臭氧接触池和紫外消毒间的双重消毒,全部指标达到地表IV类的再生水后,再进入清水池。 这些再生水并不会作为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供人饮用,而是主要供给工商业用水、地上湿地公园等。 这部分市政和工业用水需求量大,但对水的质量标准需求没有饮用水那么高,使用槐房水厂的再生水,可以节省出大量高标准的、价格昂贵的自来水供给其他用途使用。 在净化水的同时,槐房水厂同时还会生产出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又脏又臭,但只要经过妥善的处理,就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水厂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污泥,可提高沼气产量,收集沼气进入沼气锅炉,产生的热量可用于污泥的热水解,实现了系统内能量的循环利用,剩余的沼气还可用于发电。 经过板框深度脱水的污泥,可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利用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泥处置量。 (污泥处理装置) 由于水厂布置在地下,处于全封闭状态,生产运营过程无异味、无噪音,对周边居民不仅没有影响,而且地上的景观公园还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通过合理的规划,槐房再生水厂占地面积仅为同规模再生水厂的65%。 水厂采用中水源热泵系统为水厂供能,利用污水中的能量用于厂区的集中供热供冷,可节约大量的一次能源。水源热泵系统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绿色环保,较之天然气热源每年节约标准煤240吨。 (三)全封闭地下再生水厂的建设究竟难在哪儿? 槐房再生水厂是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式地下再生水厂,给中国城镇的污水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状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6万平方米的超大基坑、220万立方米土方工程、4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72890吨的钢筋使用量,总施工面积45万平方米,这些数据都是中国水务工程之最。 要在22个月内完成全亚洲最大再生水厂的建设,靠传统的施工作业方式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有高效的精细化施工管理。 在正式开工的5个月前,槐房项目的BIM工作室已经开始建模,在BIM平台上多次模拟施工后,预先出台了最优化的施工方案。工序安排、23台塔吊的位置、11个施工区的关系、管线安装顺序、预留空间大小、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都有周密的布置。 (施工中的水厂) 这种高效贯穿于水厂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当中。 在土方施工中,护坡桩施工与土方工程穿插进行。 一百多辆绿标车晚上6点进场,一直排到坑内,12台挖掘机开足马力,平均4分钟便可装满一辆车,依次从南面三个出口运出现场。 同时,洗轮机不间断地清洗进出运输车,两台洒水车24小时不停地洒水,10名工人时刻清扫现场及外面的马路,所有运土车必须在早上6点前驶出现场。施工面精细测算到米,时间精确到分钟。 主体结构建设中,初沉池、清水池、生物池、膜池、抗拔桩和结构施工相交而行,泵车和地泵配合使用,确保混凝土浇筑的速度。 生物池单体尺寸长达112米,项目速度在中间留了道,从两侧浇筑混凝土,提高了效率。 这些都要归功于BIM的预施工打下的基础。 在建筑质量方面,工程师们也采用了许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因为温升不均而导致裂缝,因此在混凝土中,技术人员安装了160个监测点,埋入400多米长的光缆,时刻监测混凝土内的结构应力和温度变化。只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超过20℃,工程师的手机上就会被发送预警信息,提醒采取降温措施。 监测数据还会与BIM模拟施工进行对比,积累数据和经验。 (槐房地下再生水厂MBR区域——地面的盖板下就是膜池) 相比起传统的地上水厂,地下水厂的一大劣势是土建费用过高。客观上,地下空间的基坑支护、水池抗浮、防水防腐等措施都比常规水池投入大。但经过合理的规划,槐房再生水厂有效并充分利用了地下的空间,使其最小化,最终有效降低了地下水厂的土建费用。 结语 槐房再生水厂工程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全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线1081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线472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14座,新建再生水厂27座。 到2019年底,北京全市的污水处理率达94%,中心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处理,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1亿立方米。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